xxxx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xxxx有限公司2017年12月目录1事故风险分析 (3)1.1事故类型 (3)1.2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1.3锅炉气体爆炸、承压类设备及工业管道爆炸的可能性分析 (5)1.4电梯事故的可能性分析 (5)1.5厂内车辆事故的可能性分析 (6)1.6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6)1.7事故的影响范围 (6)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7)2.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7)2.2指挥机构 (7)2.3职责 (8)3处置程序 (10)3.1信息报告 (10)3.2响应分级 (11)3.3响应程序 (12)4处置措施 (15)4.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5)4.2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5)4.3起重机械事故紧急处置措施 (16)4.4气体爆炸、承压类及工业管道爆炸事故紧急处置措施 (20)4.5电梯事故紧急处置措施 (22)4.6厂内机动车辆事故紧急处置措施 (23)5附件 (23)5.1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通讯录 (23)5.2应急救援装备 (24)5.3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26)5.4相互衔接预案 (27)5.5周边关系图 (28)5.6疏散图 (29)5.7交通管制图 (30)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按照特种设备的分布特点,经过对公司所有特种设备设备进行分析、评估、辨识,总结出特种设备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1起重机械事故;1.1.2承压类设备爆炸事故;1.1.3电梯事故;1.1.4厂内机动车辆事故。
1.2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桥、门式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碰撞、吊物坠落、高处坠落、倾翻、折断、倒塌、触电等。
1.2.1挤压碰撞事故1.2.1.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员,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伤人;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1.2.1.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发生此种情况可能性:一是由于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1.2.1.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
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突然启动时挤压碰人。
1.2.1.4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大部分在桥式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将起重机固定在大车运行区间的装置),司机突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
1.2.2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
1.2.3 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1.2.3.1桥、门式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
梯子(护圈)、栏杆、平台等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缺失或损坏;桥箱、吊笼运行时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缺失或失灵;电器设备保险装置失灵等都是造成人员坠落的重要原因。
1.2.3.2机体倾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露天作业的起重机1.2.4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1.2.4.1夹轨器失效;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其不可靠;超载,支护不当,在基础不稳固状态下起吊重物,或负载转弯、超速运行等。
1.2.4.2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或支腿折断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
1.2.5起重机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露天作业碰触高压线路、司机碰触滑触线、控制系统失效、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
1.3锅炉气体爆炸、承压类设备及工业管道爆炸的可能性分析1.3.1承压类设备及工业管道爆炸事故诱因如下:1.3.1.1各种压力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动作;1.3.1.2安全阀失灵或排气量不够;1.3.1.3突然超负荷,操作人员未采取措施;1.3.1.4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1.3.1.5未按期申报定期检验或超检;1.3.1.6不按有关技术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违章作业导致特种设备人为操作事故。
1.3.2锅炉气体发生爆炸事故原因如下:1.3.2.1缺水、满水,材质缺陷、水位故障、水质不合格结垢腐蚀、过热超温,水位、蒸汽带水、锅炉水含盐过高,(达到临界值)负荷过大或压力降低过快,超压、安全阀失灵、承压件腐蚀;1.3.2.2燃烧调整不当,燃烧调整未能随负荷变化;1.3.2.3主汽阀未打开,盲目提高汽压等操作缺陷;1.3.2.4发生锅炉爆炸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4电梯事故的可能性分析1.4.1电梯发生剪切、坠落等事故原因分析;1.4.2电梯事故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复合性事故。
1.4.3坠落,比如因层门未关闭或从外面能将层门打开,轿厢又不在此层,造成受害人失足从层门处坠入井道。
1.4.4剪切,比如当乘客进出轿门的瞬间,轿厢突然起动,使受害人在轿门与层门之间被剪切。
1.4.5挤压,受害人被挤压在轿厢围板与井道壁之间;受害人被挤压在底坑或缓冲器上,人的肢体部分被挤压在转动的轮槽中等。
1.4.6撞击,常发生在轿厢冲顶或底时,使受害人的身体撞击到建筑物或电梯部件上。
1.4.7触电,受害人的身体接触到控制柜的带电部分,或施工操作中人体触及到设备的带电部分及漏电设备。
1.4.8烧伤,一般发生在火灾事故中,受害人被火烧伤。
1.5厂内车辆事故的可能性分析厂内机动车辆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原因分析:1.5.1装载货物倾翻:在搬运途中货物装载不牢不稳,捆绑固定措施不到位,可能发生装载倾翻、制动失效下滑或物件掉落砸人及搬运易燃易爆、有毒等运输物质事故;1.5.2厂内机动车辆可能在车辆启动、行驶中撞人、车辆发生燃烧、高速行驶转弯时翻车、制动失效,修理车辆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货物落下砸伤人或溜车压力、撞人等;1.5.3车辆维护保养不及时带病行驶、驾驶员违章操作;1.5.4在危险地段行驶或在危险作业时不采取安全措施,冒险蛮干;1.5.5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未做到经培训持证上岗;1.5.6道路交通信号、安全标志、设施缺陷;1.5.7驾驶员没有严格遵守厂区限速规定。
1.6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
1.7事故的影响范围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可能波及周边单位和区域,必要时要进行人员预警和紧急疏散。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见《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
2.2指挥机构2.2.1公司指挥机构设置见《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2.2.2应急指挥部机构成员单位及人员总指挥长:常务副总经理副总指挥长:生产设备处处长现场指挥长:事故单位安全生产厂长现场副指挥长:事故作业区第一责任人(应急救援队指挥权说明:指挥部成员未在岗时按顺序替代。
总指挥长替代人员:副总指挥长;现场总指挥长替代人员:现场副指挥长。
指挥办公室地点设在调度室)成员:应急技术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
事故应急小组包括:应急技术组:生产设备处设备组负责。
调度室、安全管理室、能源环保室、事故车间技术人员组成。
抢险救援组:调度室、安全管理室负责。
调度室、安全管理室、能源环保室及事故车间救援队组成。
必要时与公司进行联系,一起开展灭火工作。
后勤保障组:人事行政处负责。
人事行政处、供应处、财企处、供应处、工会、事故单位组成。
供应处按照人事行政处的指令,用自有车辆和流动机具或外协队伍运送救援物资。
警戒保卫组:安全管理处负责。
安全管理处和事故单位人员组成。
必要时与公安部门联系,共同开展此项工作。
医疗救护组:人事行政处负责,以县医院和营子六院为主,人事行政处、医务室、事故单位组成。
通信联络组:生产设备处调度室负责。
调度室、生产设备处、事故分厂人员组成。
调度室负责应急救援的通讯保障和数据的传输采集。
善后工作组:人事行政处负责。
安全管理处、财企处、工会、事故单位组成。
负责媒体接待及对外宣传;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参与事故调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3职责2.3.1公司指挥机构职责见《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2.3.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和修订;负责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收集统计事故现场人数及全厂人数。
指挥部地点随总指挥长移动,一般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2)总指挥长:a 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b 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c 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指挥工作;d 负责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3)副总指挥长:a 协助总指挥工作,并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b 事故发生时总指挥有事,可授权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各项权利;c 负责组织日常公司级应急演练;d 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e 负责各类事故的预防管理。
(4)现场指挥长(副指挥长):负责指挥具体救援活动;在确保各类人员无伤亡条件下下达具体紧急救援命令,合理调动各类救援人员;合理调配救援器材。
指挥地点设在事发现场。
(5)各应急小组职责应急技术组:根据事故发生现场情况,快速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技术处置方案和应急救援方案,并负责解决应急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监控并记录事故发展状态,监控和分析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等。
抢险救援组: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如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等,及时控制危险源,完成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抢救抢险、生产恢复、事件调查的后勤保障工作。
具体包括:车辆保障、指挥部人员生活后勤保障和抢救抢险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疏散人员避难场所安排等。
警戒保卫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作业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设置警戒区域,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交通干道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