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浅析
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① 根据方案,提出设想。
了 解 项 目 概 况
提 炼 风 格
收 集 意 向
②结合竖向设计,推敲空间尺度。
整理出方案的竖向设计关系 设想出植物造景的高差变化
③ 理清空 间关系,找 出重要节点。
④ 根据节点,寻 求适宜的配置手 法。
⑤ 巧妙处理各个 节点之间的过渡 绿化区域。
植物景观
营造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植物造景的作用
㈠ 生态效益方面:改善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㈡ 景观效益方面:增添建筑设施的自然生机,丰富城市立 面形象,增加城市的美感与魅力。 ㈢ 防护效益方面:防风滞尘、降低噪音、减少污染、阻隔 放射性物质危害。 ㈣ 其它方面 :创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的品质。
园林植物景观实践篇
------ 思路、方式
建 议
(1)扩展植物造景、绿量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以便能适应新时代植物造景的
需求。
(2)将绿量与绿地类型相结合,列入植物造景的考核指标。绿量不只是狭义
的指绿色植物量,还包括广义的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环境内涵。
(3)加强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特别是群落内部植物个体的关系,群落与
城市环境负荷的关系,揭示城市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的异同。
√
√
常绿过多
常绿过少
×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③ 靠近住宅的植物不要超过窗台的高度,避免遮挡光线和影响通风。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设计图纸与种植对照一
× × × ×
×
设计图纸与种植对照二
× ×
× ×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① 适地适树,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形成稳定健全的植物群落。
华 南 地 区
华 中 地 区
华 北 地 区
② 种植不露土,保持空间干净整齐。
南树北调,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植物景观逐渐消退、败落。
× ×
×
×
×
×
×
×
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及建议
问 题
(1)对概念理解的偏一,缺乏对结合实地情况的考虑。 片面追求绿量,大草坪泛滥 及 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 (2)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特别是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缺 少对城市植物群落的客观、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 主观地认为种类越多、群落越稳定,单株植物比群体植物更易生长良好。 (3)缺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片面追求引进物种的绿化效果,忽略了引种品种的生存环境。 (4)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不到位。 设计的图纸存在指代不清,给了施工采购一定的空漏之机可乘;施工方或工程实施 者把控能力不到位,做工技艺缺陷。 (5) 设计师对市场材料了解不够,设计的成果超越了客户的成本预期。 导致设计预期的整体失控,使最后效果大打折扣。
植物造景
——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等植物材料,通过艺术手法, 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 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自然美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 生的生态效应。
植物造景的发展
15~17世纪 ——法、德、意出现规则式植物景观,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 18世纪 ——英国风景园出现,以植物为主题,崇尚自然造景手法。 明清时期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大量金碧辉煌建筑,植物视作附属品,没主要地 位,靠植物个体特性来创造各种意境,数量与种类都很少,满足一家一户的需要。 (代表: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北海)(代表:江南拙政园、个园,岭南 番禺馀荫山房、顺德清晖园) 20世纪70年代 ——有关专家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较多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园林建设方向,要 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如今 ——植物营造方式多样,传承了古典园艺,集合现代世界各区域的造景技艺, 呈现出丰富的景象。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① 建筑周边绿化,人视点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近人尺度(近距离感受)
远人
②住宅入户采用不同植物组合形式,增强识别效应。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理解树木自然配置方式 单株孤植、三五株丛植、多株大面积群植、带植、组团种植。
孤植(庇荫、观赏)
三五株丛植(以不等距的栽植方式出现,可作主景、背景。)
多株大面积群植
带植(带状密植,作背景,隔离)
组团种植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地形营造空间
植物减弱和消除由地形所构成的空间
植物增强由地形所构成的空间
具有起伏韵律、自然线条的空间。
植物景观营造
分析场地空间,选取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活动尺度、行为心理、生活习惯,推敲‘人性化’空间 。 寻找适宜区域,作地形变化营造趣味空间。
保证绿量,稳定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系统。
园林植物造景浅析
培训目的
加强植物景观的重视度;
提高景观系统的认识,便于各专业有效沟通;
帮助景观设计师理解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 有助于设计师扩展专业知识面。
园林植物景观认知篇
------ 概念、发展史、作用
有关概念
植物景观
——自然界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 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亦包括人工的,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通过市场各种信息,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适地适树’、‘种植不露土’原则,勿必保证空间干净整洁。
绿量的保证,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环境。 CO2、H2O、有毒气体(HF、CL2、SO2等)
阳光
O2+CH2O(有机物)
① 乔、灌、地被层次搭配合理
√
缺乏中间层次的植物景观
×
×
② 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
(4)加强对外来植物种,特别是具有入侵性质植物种的检疫、检测,避免其
对本地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破坏。对类似杂草的、有很强生命力的、具 入侵性质的种类进行清除,对侵染地植被进行保护、恢复。
(5)参与了解苗圃市场,认真解读客户对项目产品的定位,做好合理的设计
与沟通。
谢谢观赏!
O(∩_∩)O~
① 城市植物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树木。
城市小区植物景观
自然界植物景观
② 同种植物可表现多种不同形态(树冠、分支点、花色)
桂花
丹桂
金桂
银桂
红继木
球形
桩景
片植
鸡蛋花
鸡蛋花古树
造型鸡蛋花
普通鸡蛋花
红花鸡蛋花
黄花鸡蛋花
白花鸡蛋花
盆架子
秋枫
③ 准确表达苗木规格,避免设计和施工效果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