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工艺学-6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化学工艺学-6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C2H4+H2
ΔGo=8.87KJ/mol
问:乙烷热裂解能否得到乙烯和氢,需采取什么措施? 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不是ΔGo ,而是 ΔG,根据经验,当ΔGo ≈40KJ/mol时,已不能通过改变条件实 现ΔG <0,乙烷不发生脱氢反应。
6.1.3 裂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1.反应机理
2.反应动力学
以乙烷裂解为例:
K K K P 3 P 1 P 2 乙烷 乙烯 乙炔 碳
温度,K
K
p1
K
p2
K
K p1 , T
p3
K p 1 ,1100
,T K p 2 ,1100
p2
K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75 6.234 18.89 48.86 111.98
如何确定合理的裂解深度
选定T→确定θ ( θ 不能太短) 确定合理的裂解深度 选定 θ→确定T ( T 不能太高)
Ⅱ)温度的限制
反应温度T ↑,炉管管壁温度Tw ↑
Cr25Ni20耐热合金 钢Tmax<1100℃ Cr25Ni35耐热合金 钢Tmax<1150℃
一般管式炉解炉出口温度<950℃
Ⅲ)热强度限制
6.2 原料性能指标及工艺参数
6.2.1 原料性质指标及其对裂解过程的影响
① 族组成-PONA值 1)P-Paraffin 烷烃 3)N-Naphthene 环烷烃 2)O-Olefin 烯烃 4)A-Aromatics 芳烃
根据上述种烃类裂解成烯烃的能力规律: ① 原料越轻,含P越多,乙烯收率越高,轻柴油最理想。 ② 随烃分子量增加,N+A含量升高,乙烯收率下降,液态 裂解产物收率升高 ③ 不希望A高,O高,∵易生焦
此参数说明的问 题
能粗线条地从本 质上表征原料的 化学特点 氢含量的大小反 映出原料潜在乙 烯含量的大小
获得此参数的方法 或需知的数据
分析测定
此参数适用 于评价何种 原料
石脑油、柴 油等 各种原料都 适用 主要用于液 体原料
何种原料可 获得较高乙 烯产率
烷烃含量高、 芳烃含量低 氢含量高的 或碳氢比低 的 特性因数高
3.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烷烃的裂解反应 脱氢反应
环化脱氢反应
断链反应
②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包括:断链开环反应、脱氢反应、侧链断裂及开环脱氢反应。
环己烷
乙基环戊烷
③ 芳烃的裂解反应
烷基芳烃的裂解
环烷基芳烃的裂解
芳烃的缩合反应
④ 烯烃的裂解反应
断链反应 脱氢反应 歧化反应
双烯合成反应
芳构化反应
⑤ 裂解过程中的结焦生炭反应
断链反应:不可逆,∴P对Kx无影响 Δn>0 脱氢反应:P↓,Kx↑
b.对烃类聚合缩合成焦二次反应:
Δn<0 P↓,Kx ↓ ,可抑制结焦过程
2)从反应速率分析
a. 对一次反应: b. 对二次反应:
P↓不能改变K裂解,K聚合,K缩合,但P ↓使C ↓,
r裂解 r裂解 , r聚合 r缩合
r r 裂解 裂解C1n r r 聚合 缩合
k2
乙烷
一次反应
二次反应
乙炔+氢
k3
分解
乙烯
脱氢缩合 二次反应
碳+氢 ……
k1
芳烃
焦
目的产物为乙烯,如不能控制深度则最后变成炭。 a)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烯收率,减少焦的相对生成量。 b)但温度升高,一次与二次反应的绝对速度加快,增加了焦 的绝对生成量。 因此在高温裂解时,应相应减少停留时间,抑制二次反应 的发生。
第6章
烃类热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化学工业出版社
原料
1.气体:天然气、炼厂气、油田气、井气、乙烷
2.液体:轻油、重油
总之原料中含有正、异构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 不希望环烷烃和芳烃含量高。
裂解的目的
C 4 等低级烯烃分子中具有双键,化学性质活泼, C 3 、 C 2 、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加成、共聚、自聚等反应,生成一系列 产品。但自然界没有烯烃的存在,只能将烃类原料经高温
3)欲提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需采取什么措施?
∵断链反应接近不可逆反应,脱氢反应是可逆反应, 要使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学要提高温度。
4)随烷烃分子量增加,断链反应是更容易还是更难进行?
脱氢反应数 断链反应数 断链/(脱氢+断链)
C3H8 C6H5
可见,随烷烃分子量增加,断链反应越易进行。 5)断链反应是发生在分子中间还是两端容易?随碳链增长, 有何规律?
烯烃经过炔烃中间阶段而生碳
经过芳烃中间阶段而结焦
6.1.2 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1.从分子结构中的键能数据分析
表6-2 各种键能比较
由表6-2回答下列问题:
⑴ 同碳原子数的芳烃断链与脱氢反应哪个容易?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断链比脱氢容易。
⑵ 烷烃分子量越大,越难裂解还是越易裂解?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六碳环>五碳环)>芳烃
2.从ΔGo和ΔHo分析
表6-1
由表6-1回答下列问题
1)裂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o脱氢与ΔHo断链相比 哪个大? ΔHo均>0裂解均为吸热反应, ΔHo 断链<ΔHo脱氢 2)断链反应与脱氢反应相比,哪个更容易进行? ∵C-H键能大,所以断链反应更易进行。
ZG
HF HL HG HL
式中,HF、HG、HL 分别为原料、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氢含 量,ZG为产气率。 混合烃的氢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H G F iH Fi /100
i 1 n
HFi—原料中组分i的氢含量,% Gi—原料中组分i的含量,% n—原料组分数
③ 芳烃指数
BMCI(U.S. Bureau of Mines Correlation Index),表示 油品芳烃的含量,以及支链和直链的比例。 BMCI 值 ↑ ,油品的芳烃含量 ↑ ,裂解时结焦趋势 ↑ ,乙烯收 率↓。
生产1t乙烯所需原料及联副产物量 指 标 需原料量/t 联副产品 /t 其中,丙烯 /t 丁二烯 /t BTX /t 乙烷 1.30 0.2995 0.0374 0.0176 丙烷 2.38 1.38 0.386 0.075 0.095 石脑油 3.18 2.60 0.47 0.119 0.49 轻柴油 3.79 2.79 0.538 0.148 0.50
② 停留时间 裂解反应在非等温变容条件下进行,很难计算其 真实反应时间,常用下述方法:
1) 表观停留时间
式中 VR、S、L——分别为反应器容积,裂解管截面积及管长; V——单位时间通过裂解炉的气体体积。
2) 平均停留时间
tA
VR 0
dV aVV
式中 av——体积增大率,是转化率、温度、压力的函数 V——原料气的体积流量。 近似计算:
断在两端比断在中间的可能性大;随烷烃碳链增长 C-C键在两端断裂的趋势逐渐减弱,在中间断裂的趋势 逐渐增加。
已知:CH4
1/2C2H4+H2
ΔGo=39.94KJ/mol
问:甲烷热裂解能否得到乙烯和氢,为什么? 甲烷在一般热裂解条件下不发生变化,只有在 >950℃下裂解生成乙炔和炭黑。
已知:C2H6
② 氢含量
氢含量是指原料烃分子结构中氢的质量百分含量。它可 以衡量原料的可裂解性和生成乙烯的能力。
H w ( H ) 100 % 2 H 12 C
H-氢原子数 C-碳原子数
氢含量顺序: P > N > A
利用氢衡算可得不同氢含量原料裂解时的产气率。
H Z H ( 1 Z ) H F G G G L
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 C-C断裂或脱氢反应,使分子量较
大的烃成为低级烯烃,同时联产丁二烯、苯、甲苯、二甲 苯,满足化学工业的需要。
裂解与裂化的区别
裂化需cat,目的是提高烯料的数量和质量 裂解不需cat,目的是获得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6.1 烃类热裂解的理论基础
6.1.1 烃类裂解反应 1.特点:复杂性
C5H12 C2H4 C2H2 C6H6 C10H8
12 /( 5 12 12 ) 16 . 7 % 4 /( 2 12 4 ) 14 . 3 % 2 /( 2 12 2 ) 7 . 7 % 6 /( 6 12 6 ) 7 . 7 % 8 /( 10 12 8 ) 6 . 3 %
可见:P↓对一次反应有利,对二次反应不利
② 稀释剂 1) 为什么不能用抽真空减压的方法降低烃分压?
经研究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可视作一级反应:
dc r kc dt
式中:r-反应物的消失速率,mol/L·s; c-反应物浓度, mol/L; t-反应时间,s; k-反应速率常数,s-1。 反应物浓度可表达为:
c
c0 1 x
v
可将上列积分式表示为另一种形式:
ln
v
1 x
kt
例题:
④ 特性因素
特性因数(Characterization factor)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 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可表示如下:
式中 TB—立方平均沸点,K;
d
15 . 6 —相对密度; 15 . 6
i—i组分的体积分数;
Ti—i组分的沸点,K。
表征裂解原粒性质的参数
参数名 称
族组成 PONA 氢含量 和碳氢 比 特性因 数K
在给定的裂解温度下,t↓炉管热通量 ↑,热强度 ↑Tw ↑ 结论:在给定裂解温度下,热强度对停留时间是很大的限制, 即τ不宜太短。
3.反应压力与稀释剂
① 压力对裂解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