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会计职业道德促进会计职业环境的净化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王萌殷蓬勃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议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诚信和公信力,净化会计执业环境,是当前会计界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从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和作用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执业环境,应采取的措施作了粗浅的探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资本在经济社会中处于愈发明显的强势地位。
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全球,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现代会计的发展来看,其功能也正从简单会计核算逐步向管理领域延伸,会计工作的好坏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应当遵守并作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基本底线,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基础,是实行会计目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德治国具有其特殊针对性,而迅速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方面财务行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会计职业特征的、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其影响因素很多,如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价值标准等。
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会计运行的全部领域和过程。
如同其他职业道德,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所有会计从业者在其会计岗位都必须恪守准则、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自身承担的全部任务。
会计职业道德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
与《会计法》等相关的强制性规范不同,它主要是依靠从业者甚至全体国民信念、习俗、传统、教育和素质等力量来维系的,是依靠会计职业界自律以及社会广泛的舆论监督来实现的。
同时为了保证伦理道德得到充分的重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很多被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被写进了法律,使得会计职业道德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再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诋毁竞争对手的不道德手段列为非法等等。
但是,法律所规范的通常只能是诸如盗窃、欺诈等部分不道德行为,而更多的社会道德标准并不能全部在法律条款中体现,正直、诚信、关注他人等,这些标准未能写入法规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不重要,而是这些标准更加隐蔽、难以衡量。
一般认为,会计伦理道德作为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一般道德标准,具有以下特征:(1) 会计伦理道德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自发形成的,是会计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延续性和社会性,是会计行为的公德,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自律和他律相统一。
会计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是对他律的内化,它构成从业者的理念和独特的品格。
从业者在行为时本能的遵守,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并要求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二者共同构成会计道德的基本内涵。
(3) 职业性、专业性相结合。
会计伦理道德是对会计职业的规范。
会计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会计学本身属应用技术科学,具有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因此会计道德规范必然要体现技术的层面,会计方法的选择、政策和程序的选择都应符合道德要求。
(4) 会计道德整合性。
会计职业道德的构成项目相辅相成、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共同构成道德准则体系。
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职业道德品质败坏,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会计人员中的极少数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为了追求奢侈生活,个人享乐,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
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采用欺诈、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侵吞国家财产,不仅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被称为“新疆第一贪”的新疆建设兵团棉麻公司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候俊杰。
中职权,采用销毁原始凭据重新做账,重复入账,减少公司利润,虚挂虚冲等手段瞒天过海,侵吞棉麻公司、农一师棉麻公司、通联公司等单位公款上千万元,使巨额国有资产化为乌有。
2.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失去职业道德。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
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则直接面临职业道德冲突的选择。
我国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主要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部分会计人员经常面临被辞退、下岗、失业的威胁和压力,会计人员如果不听从领导的安排或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可能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较为敬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
而有些人甚至沦丧了职业道德,发展到主动配合,并且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检查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五号)显示,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共抽查了159 户企业和为这些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117 家会计师事务所。
在被抽查的159 户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 户,共虚增资产18. 48 亿元,虚减资产24.75 亿元,资产失真度0. 95 %;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 户,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 36 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 17 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1.82 %;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 户,共虚增利润率14. 72 亿元,虚减利润19. 43 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33. 4 %。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账证、账账、账实、账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
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收入或费用,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少计或多计成本,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3.缺乏敬业精神,会论文格式计职业胜任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中,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没什么高追求,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
有的会计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票、做生意、打牌、聊天,将一个月的账务处理工作堆积到月底完成;有的身兼几个单位的会计职务,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赚取外快,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有出息,当不了领导,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还有的会计人员不注意专业培训和专业学习,会计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操作能力和电算化知识较差,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
要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还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较强的工作技能。
(二)原因分析1.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随之发生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
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
在一些地区和领域,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有所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所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的现象频现。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机制运行的基础,体现着竞争和合作精神,既利己又利他的自利行为,在一些人那里被扭曲为可以不讲信用和规则,可以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进而使某些践踏信用的欺诈和假冒伪劣行为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名义下变得心安理得。
在会计领域也将同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
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而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的经济利益,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这些都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
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
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
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上的欠缺,但主要是因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水平所造成的。
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许多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客观公正,不能做到依法办事,表现出不良的职业道德,但这种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另外,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表现在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3.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当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
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实际上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此外,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欠和失范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会计职业纪律松弛,惩治违法行为不利,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等。
三、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一) 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
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
整理提供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