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二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二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
• 一、确定测验的目的
• 1、确定测量对象
• 2、确定测量目标(一般要将目标转 化成可操作的术语)
• 3、确定测量的功用(常与评价目标 结合在一起)
•
如是诊断性测验还是选拔性测验。
•
• 二、分析测量目标并制定编题计划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 最早 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问题。他把学习的 心理活动过程分成认知、情感二个领域。 又把认知领域具体分为知识(记忆事实、 条件、方法、原理等的能力)、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 1.2 愿意承受特定刺激的行为 • 1.3 控制或选择的注意,是指有意识或
半意识的从内容或情境中辩别某种特定 的刺激.
2 反应所关心的是学生受到动机的充分驱 动,积极地注意学习内容
• 2.1 默认的反应,这种反应强调行为的 被动性,一般产生遵从或顺从.
• 2.2 愿意的反应,学生完全致力于表现 自己的行为,是自己想做或自愿去做.
• 9、所提问题应避免涉及社会禁忌与隐私。
• 10、施测与评分省时。
• 二、测题的种类及编制要领
• 根据应答方式,测题的种类分为两大类, 即自由应答型和固定应答型。自由应答 型题目是让受测者用自己的语言或行动 来对某一问题做出回答,包括填充题、 简答题、应用题、论文题、联想题、操 作题等。固定应答型题目又称客观性题 目,是让受测者从测验编制者事先定好 的答案中辩认出一个正确答案,包括了 多选题、是非题、匹配题等。
气象 宇宙 地球 合计
识记
3 2 2 5 2 2 2 18
理解
5 3 3 6 4 5 2 28
应用 分析 综合
632 311 420 832 322 410 211 30 13 8
评价
1 0 1 1 0 0 0 3
合计
20 10 12 25 13 12
8 100
• 三、编辑题目(类型、数量、记分方法)
• 四、题目的试用、分析、筛选
• 1、预测
•
(1)预测对象要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
应用的群体。
•
(2)预试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与正试测
验相近似。
•
(3)预试的时限可稍宽,尽量使每个被
试答完。
•
(4)预试过程中被试的反应应随时记录。
• 2、项目分析
•
主要包括:确定题目的难度、区分度、
被选答案的合适度。
• 五、集合成测验(拼题) • (一)试题的选择
• 2、题量大,并要为每个题目考虑几个似 是而非的答案,因而编写困难费时,需 要一定技巧。
• 编拟多选题的要领及原则如下:
• 1、根据测验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最适当 的题型。
• 2、备选答案要简略,必要的叙述或相当 的修饰语应全部置于题干中。
• 3、每题只能环绕一个中心,并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该答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可 特别突出,但其正确性必须确凿无疑。
• (A)4 (B)6 (C)8 (D)10
• 2、类比:已知甲和乙的关系,推出丙和 丁的关系。
• 例:船------水,飞机------? • (A)大地 (B)白云 (C)天空 • (D)海洋 • 3、找不同类:每一题内有几项属于同一
类事物,只有一项不属于这一类,要划 去。
• 例:(A)狗(B)鸟(C)树(D)鱼
•
4.3 组织原理分析
• 5. 综合
•
5.1 进行独特的交流
•
5.1 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
•
5.3 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 6. 评价
•
6.1 依据内在的证据来判断
•
6.2 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 1. 接受(注意):探讨学习者是否愿意接受 或注意学习内容
• 1.1 觉察是指在提供适当机会时学生 对某些客观刺激的意识.
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 建立常模的方法是:它将来要使用测验 的全体对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人(称标准化样本),对此样本施测并 将所得的分数加以统计整理,得出一个 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分配,标准化样本的 平均数,即为该测验的常模。常见的常 模有:年龄常模、年级常模、地域常模、 民族常模、职业常模等。
相同的难度和区分度。
• 5、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数和差 异度)大致相等。
•
六 将测验标准化
• 测验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内容的标准化,即对所有受测者 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
• (二)施测的标准化,即测验实施过程 要有相同的指导语、时限和客观的物理
情境。
• (三)评分的标准化
• (四)常模,是测验使用者解释测验分 数的依据。测验分数必须与常模比较才
第二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
• 本章内容提要:
• 本章主要讲述教育测验的编制步骤、 测题的编写、测题的组合及标准化、测 验的评价标准、测验量表的编制、测验 说明书的编写。
•
测验项目的编写技术。
第一节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 教育测验的编制一般包括:确定测验的 目的,分析测量目标,制定编题蓝图或 计划,编辑题目,决定测验时间和测题 数量,确定计分方法,实施试测,题目 分析,鉴定测验测量标准,编制测验量 表及说明书,拼题并建立题库。
• (四)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
• (五)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 用的团体及对分数如何做解释。
• (六)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 度系数、效度系数以及这些数据是什么 情境下得到的。
第二节 测题的编制技术
• 一、命题的一般原则 • 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 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 3、题目格式不要使被试发生误解。 • 4、文字要简明扼要,即排除与解题无关的因
• 10、题干要尽量创新的情境,文字要自 己拟定,避免重复书本上的现成实例或 措词。
• (二)是非题
• 是非题是指出一个论点要被试判断是否正确, 或从是非两个答案中做出选择。是非题回答方 便,适于考查学生对简单观念或知识的了解, 其缺点是易受猜测因素的影响,重要的材料有 时不能用对和错简单回答,缺乏教育诊断作用, 故在能力测验中应用不如多选题广泛。
• 编拟是非题应注意下面几点:
• 1、内容应以有意义的事实、概念或原理为基 础,避免无关重要的问题或琐碎的细节。
• 2、每题应只包含一个观念,避免两个以上的 观念在同一题中出现,而造成题目“似是而非” 或“半对半错”。
• 七 测验的信、效度分析 • (一)信度指的是测验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 (二)效度就是测验的有效程度。衡量测验的 有效程度是看测验所测量的是不是它所要测的 东西。
• 八 编写测验说明书 • 一份说明书主要包括: • (一)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 (二)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根 据。
• (三)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详细结构 如下:
• 1、知识 • 1.1 具体知识 • 1.2 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 • 1.3 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
知识 • 2、理解 • 2.1 转化 • 2.2 解释 • 2.3 推断 • 3、应用
•
• 4. 分析
• 4.1 要素分析
•
4.2 关系分析
素,又不可遗漏解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要避 免使用艰深的字词。
• 5、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创造力测 验、人格测验除外。
• 6、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互相牵 连,不要使一个题目的回答影响另一个 题目的回答。
• 7、题目中不可含有暗示题或其它题正确 答案之线索。
• 8、题目内容不要超出受测题体的知识和 能力。
•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 该目标分类是Simpson提出的试验方 案,它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掌握教育目 标。
• 1 知觉: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 觉、嗅觉的作用,寻求实现教育目标的 有效手段。
• 2 精神准备:是指做好完成目标的准备 状态或进行调整的能力。
• 3 接受指导的反应:是指学生在接受教 师指导时能模仿典型动作的行为,并具 有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 4、最好理由:几个备选答案都是对的,但其 中一个最好,要把它找出来。
• 例:偷东西的人应该受惩罚,因为:
• (A)罚款可使他不敢再犯。
• (B)偷窃为法律所不容。
• (C)偷东西的人不是好人。
• (D)偷窃扰乱社会治安。
• 多选题的优点是:
• 1、单位时间内可以施测很多项目,从而有保 证取样的广泛性,使测验更有效。
• 3.2 价值的偏爱,是指对某价值的单纯 接受和参与某一领域的倾向.
• 3.3 价值的信奉,是指毫不怀疑的确信.
• 4 组织化:反映相关的价值状态的价值体 系,它是价值内化的结果.
• 4.1 价值的概念化,是指价值的一贯的 稳定的价值倾向.
• 4.2 价值体系的组织化,是指把各种价 值组成一个复合体,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内 在的统一.
• 4、题干应当包括解题所必须的共同要素, 并尽可能做到精炼、准确、清楚,不要 把选项夹在题干中间。
• 5、错误答案对被试具有迷惑性,不要错得太 明显。这种答案可以是人们经常出现的错误, 也可以是一般性的误解和似是而非的内容。
• 6、各个选项在形式上应该协调一致,或为数 字,或为图形,或为人名,应该一律,文字长 短也应大体相当,以免对正确回答提供线索。
• 7、选项之间不应相互重迭,相互包括,相互 依赖。
• 8、几个选项最好按逻辑顺列或随机排列。正 确答案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次数要大致相等, 且不要形成固定的格式。
• 9、所有选项在逻辑上和语法上都能与题 干相接,否则本来正确的答案,会因为 逻辑上或语法上与题干不一致而放弃。 反之,如果干扰答案在逻辑上或语法上 与题干不吻合,被试就会根据常识,发 觉它们之间的矛盾而加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