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信息技术备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信息技术备课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要求,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信息技术和计算机2.小试身手——Windows的程序窗口3.清除拦路虎——学习输入汉字4.拥有我的一席之地——文件和文件夹5.探寻百宝箱——学习使用我的电脑6.珍贵的礼物——用电脑录音7.走进知识大宝库——因特网8.网上宝贝大搜索9.精彩内容存下来10.网络邮递员——电子邮件共计十课。

二、教材分析:1.简明实用、内容生动。

注重介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简明准确、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顺畅的看懂学会,感受学习的快乐。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而且是学好其他功课乃至将来做好工作的工具。

三、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将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共有四个教学班。

多数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计算机学习很有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所以对这门课程并不陌生,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又有很多功能,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计算机知识的难度,提出要求,加强操作的熟练程度。

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教学目标:1.了解见算计的组成;2.会改变窗口大小并移动窗口位置,能够对窗口进行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操作;3.会选用输入法输入汉字,并能够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4.会新建文件夹并能对文件夹进行移动、复制和重命名操作;5.掌握文件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方法;6.会查找硬盘和光盘中的内容;7.使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8.学会打开浏览器,并了解浏览器窗口的组成部分;9.能够网上观看动画;10.学会使用网页的前进、后退按钮;11.了解常用搜索引擎,并能够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学会收藏喜欢的网页;12.学会保存网页、图片和歌曲;13.能够申请电子邮箱,并且会接收和发送邮件,学会清理邮箱。

五、教学措施:1.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情景法教学、小组协助式学习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备课过程总尽可能多的提供练习素材、题目供学生练习。

5.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全面顾及学生的发展。

6.作业、考查分为笔试和上机操作题目两部分六、教学重点:1.学会输入汉字,能够进行中英文切换;2.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学会收藏喜欢的网页。

七、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学会收藏喜欢的网页。

八、课时安排:本册共16课时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一、教学内容: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的过程;2.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了解windows xp系统的软件。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论部分,主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含义和作用之后,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作用,让学生从硬件方面了解计算机,并能够熟悉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消除学生对计算机内部构造的陌生感。

为今后计算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体验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2.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的过程;3.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4.了解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5.认识光盘和u盘并了解各自的作用;6.学会使用光盘和u盘;7.了解windows xp系统的软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的过程;2.能从外观上判断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3.认识并熟悉光盘和u盘;4.能够了解并区分计算机的各类软件。

教学难点:1.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信息的一些过程;2.通过从计算机的外观上观察,能够说出其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3.灵活的掌握并能够熟练的判断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4.正确使用u盘和光盘的步骤。

五、教学实施策略及建议:1.讲授的策略: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3.课堂过程性评价策略。

六、课时安排:1.信息技术和计算机………………1课时七、具体编排:1、教师准备:教师用计算机、课件、屏幕第二单元:小试身手——认识windows的程序窗口一、教学内容:1.认识windows窗口。

2.知道windows窗口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主要关于在windows xp系统中,应用程序“记事本”的窗口组成和如何改变窗口的高度、宽度。

只要掌握了这一个应用程序的窗口知识,其他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学目标:1.认识“记事本窗口”,了解“记事本”窗口的组成部分;2.了解浅灰色命令与后面有“…”命令各自表示的含义;3.学会调整窗口的高度;4.学会调整窗口的宽度;5.学会同时调整窗口的高度和宽度;6.学会移动窗口的位置;7.了解桌面上任务栏出现的按钮的作用;8.学会最小化、最大化、关闭窗口;9.能够区分活动窗口与非活动窗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记事本窗口的组成部分;2.熟练调整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3.能够熟练移动窗口的位置;4.学会多种方法对窗口进行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5.在多个程序窗口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区分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6.打开电脑中的其他窗口,也可以灵活的进行移动、最大化、最小化操作。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2.能够灵活的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3.学会多种方法对窗口进行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4.能能够综合的运用改变窗口大小、移动窗口、最大化、最小化窗口的知识点;5.能够对多个程序窗口进行改变大小、移动、最大化、最小化操作。

五、教学实施策略及建议:1.讲授的策略: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3.课堂过程性评价策略。

六、课时安排:1.认识窗口…………………1课时2.窗口的操作……………1课时七、具体编排:1、教师准备:教师用计算机、课件、屏幕第三单元:清除“拦路虎”——学习输入汉字一、教学内容:学会输入汉字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窗口之后,提出的更高层次的任务。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会打开输入法列表;2.掌握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3.可以输入单个汉字;4.学会输入短语;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打开输入法列表;2.掌握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3.可以输入单个汉字;4.学会输入短语;教学难点:1.学会打开输入法列表;2.掌握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3.可以输入单个汉字;4.学会输入短语;五、教学实施策略及建议:1.讲授的策略: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3.课堂过程性评价策略。

六、课时安排:1.输入汉字…………………1课时2.输入短语……………1课时七、具体编排:1、教师准备:教师用计算机、课件、屏幕2、学生准备:学生用计算机(2输入完毕后按空格键;(3)从词组选择框中选择所需的词组。

例如,要输入“计算机”一词,首先输入“jsj”按一下空格键当出现“计算机”一词时,再进行选择就可以了。

2.学生试一试你能很快输入下面的词组吗?蝴蝶植物学生秋天教师家长足球体育3.多字词组的简拼输入方法。

例: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拼输入“zhhrmghg”,“中华人民共和国”。

仍只需输入各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四、记忆、创建词组1.记忆的常用词组。

计算机非常聪明,它能记忆你经常输入词语,省去你选词的麻烦。

例如,输入“学生”,第一次输入“xs”,按空格键,“学生”排在第4个,需要输入“4”来选词组。

当你第二次再输入这个词时,它会自动出现在输入框内,只需要按下空格键就行了。

2.创建词组。

比要想输入学生的姓名如“王晓月”。

(1)连续输入汉语拼音:(2)按空格键,因为计算机不知道我们输入的词组,所以出现:(3)按一下退格键,选择“王”再空格键,分别先出“晓”和“月”,这样就完成了“王晓月”的输入。

(4)我们再用简拼输入“wxy”输入词组“王晓月”。

注意:同样的词语一定要输入三次以上计算机才能永久记住你输入的词语。

五、趣味练习:词语接龙。

如:老师——师长——长大——大家——家乡——乡亲——亲人六、教学评价。

我的学习评价表第四单元:拥有我的一席之地——文件和文件夹一、教学内容: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汉字输入以后提出的更高层次的任务。

要求学生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目标:1.学会新建并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2.学会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文件和文件夹,掌握命名方式;2.掌握新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3.学会重命名文件夹,并且了解重命名文件;4.学会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教学难点:1.熟悉文件和文件夹,掌握命名方式;2.掌握新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3.学会重命名文件夹,并且了解重命名文件;4.学会删除文件和文件夹;五、教学实施策略及建议:1.讲授的策略: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3.课堂过程性评价策略。

六、课时安排:1.新建文件和文件夹…………………1课时2.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1课时七、具体编排:1、教师准备:教师用计算机、课件、屏幕2、学生准备:学生用计算机第五单元:探寻百宝箱——学习使用我的电脑一、教学内容:认识“我的电脑窗口”,学会查看硬盘中的内容,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复制等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新建文件夹后以后提出的更高层次的任务。

要求学生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2.学会查看硬盘中的内容;3.学会移动文件和文件夹;4.学会撤销错误操作;5.学会复制文件和文件夹;6.学会应用拖动的方法复制文件和文件夹;7.复习前两课学习内容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2.学会查看硬盘中的内容;3.学会移动文件和文件夹;4.学会撤销错误操作;5.学会复制文件和文件夹;6.学会应用拖动的方法复制文件和文件夹;教学难点: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2.学会查看硬盘中的内容;3.学会移动文件和文件夹;4.学会撤销错误操作;5.学会复制文件和文件夹;6.学会应用拖动的方法复制文件和文件夹;五、教学实施策略及建议:1.讲授的策略: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