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再如,当原初构形的意图因符形演变而淡化,汉字便采取 添加意符的方式来增强其表意功能。 会意或形声字再度累加的 如“捋”、“援”、“歌”等。
第二、由于书面语与口语可以即时互相转化,在此过程中 ,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有些抽象意义 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因此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产生 了一批同音借用字,即,不再为某些词构形而借用同音字 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作“悲慽” 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捨弃”字,“辟 ”的本意是“刑法”而借作“逃避” 、“嬖宠”字等等。 但是,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 异”作用,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写 作“慽”、“捨”、“避”、“嬖”等,再度义化。正因 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
1.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构形一定要与语言有一 定的联系,才能起到语言载体的作用。所以,文字 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口头语言有两个 要素——音和义,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 一个要素来作为构形的依据;所以,文字形体直接 显示的信息只能或是语义,或是语音。世界文字体 系的两分法,也正是按照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
• 汉字在传承和使用过程中,有分化、假借和通用 现象,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犯望形生训的错误
• 汉字的表音机制很少,形声字有钩稽古音的线索 作用,但形声字的声符不宜用来直读
• 字与词既有关系又有很大差别,要有字词相关的 意识,也要有字词差别的意识
汉字的性质
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1 要看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的哪个 要素相联系 •2 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3 不拘泥于这种文字的一字一符,要 看它的整体系统
汉代碑刻的隶书文字经过归纳整理后,表意性尚存的占 91%左右,马王堆出土帛书传抄上古典籍的隶书文字,保 留表意性的占89%以上。现代汉字形声字已达90%以上, 义符的表义能度也较好地保留下来。这些都表明,在历史上 ,汉字不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 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一般是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第三,汉字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 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型。调节字形的杠杆是汉 字的表意性质。汉字总是不断减少构件与笔画,来减少书写 的困难和减轻记忆的负荷,但是,这种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 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进行的。例如:大篆很多从礜的字,小
篆都改从辫。大篆“集”作亮,小篆作谅大篆“流”作骀 ,小篆作骁。大篆“涉”作骅,小篆作骈
古代汉语
第一章 汉字
关于汉字的预备知识
•汉字问题的重要性 •汉字的性质 •汉字的特点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问题的重要性
汉字问题的重要性
• 汉字是汉语的载体,是汉语书面语的依托。他转写汉语口语, 超越方言,使汉语免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汉字是华文教育的基石。不论是汉语作为母语的习得和运用, 还是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依赖汉字来理解和记忆
根据这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 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 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 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从历代汉字的构形系统考察, 各共时平面上的汉字的整体系统,都是按表意原则 维系的。拿汉字和英文比较,可以清楚看出二者构 形依据的不同。例如,英语book直接拼出了意义 为“书”的这个词的声音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汉 语“册”则用皮纬穿竹简的形态表达了它所记录的 书册一词的意义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字总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 特点。
第二、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异”作用,假借 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 别词手段的。
第三,汉字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进行的。汉字不论 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一 般是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第一、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汉字常要改造自 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新局面。
例如:当汉字所记录的词所指的事物发生变化后,汉字总 是及时调整它的义符,使之适应事物的特点。“砲”本从“石 ”,火药发明后,形体演变为从“火”的“炮”。“快”在唐 宋本有从“马”的俗字,写作“駃”,交通发达后,就由表示 “快感”的意义“快”引申了等等。
关于第一个原则的两点说明
•第一,就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而言,一切文字都同 时记录语言的音与义,表音文字绝非只记录音而与 义无关,表意文字也不是只记录义而与音无关。为 了不把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 更准确的称谓应当说,英文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 意文字。
•第 二 , 有 些 理 论 认 为 , 世 界 文 字 发 展 要 经 历 表 形 (象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它们认为表意文 字处于文字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必然要继续发展 为拼音文字。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世界文字发展事实 的,世界文字并不一定都经历三个阶段,表音和表 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趋势。我们主张“世界文 字发展两种趋势论” ,不同意“三阶段论”的观点。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字——还有相当长时期 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 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 汉字是历史和现实的桥梁,它记载了汉语的过去,影响了汉 语的发展,也影响了汉语今日的现实
• 汉字字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引渡中华文化的 一叶小舟
• 汉字的基础教育和研究都不能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作用
•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汉字的字形中,反映出词汇 语义的信息,确证文献语义一般都要用汉字的构 形作旁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