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_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掌握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圆片、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生活中的发现引发思考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说发现。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

正所谓圆无处不在,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

瞧!(放图片)这些图片中的圆美吗?正是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它无穷的魅力。

(板书:圆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欣赏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圆之美,感受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动手操作:用手中工具画圆。

(生汇报)3、教学用圆规画圆:(1)介绍专门画圆的工具圆规:名称和用途。

(2)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长)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定点)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旋转)(3)拿出圆规,把两脚尖的距离定为3cm,在练习本画一个圆。

(4)小组交流画法。

4、介绍圆各部分的名称:(1)课件出示有关圆的基本概念。

(2) 在自己画出的圆中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3)跟踪练习,巩固概念的理解。

判断:在这个圆中,哪些是它的直径和半径。

(多媒体出示图。

)5、生说自己画的圆的位置,老师画的圆的位置。

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通过画同心圆引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课件出示)6、比一比:用10秒钟的时间看谁画出的半径最多?从而引出半径有无数条。

动手操作:量你画出的半径,你有什么发现?(在同圆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两个学生回答自己所画圆的半径,得出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出示: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7、猜一猜: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有无数条吗?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课件出示:测量结果。

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有无数条。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8、关于直径它还有一个特征你想知道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生验证)跟踪练习:小马虎画完圆忘了标出圆心,你能帮他找到圆心吗?谁有想法了?出示没标圆心的圆。

9、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并汇报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课件出示)师板书。

直观验证:只有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课前尝试画圆,使学生领悟到用圆规画圆的要领,感受到圆是曲线图形。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通过课前的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和课中的交流讨论、质疑补充,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和探究新知等各种能力】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基础练习:看图填空2、课堂检测。

口答:(单位:米)3、综合练习:圆的半径是一条射线,直径是一条直线。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圆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

()拓展练习: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你能用什么办法画出这个圆?(一起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体现数学的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五、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定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定长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画龙点睛的板书,即让学生回味知识,又强化了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掌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

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

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另外,还加强了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过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对圆有所认识。

但是,小学生往往把圆形物体的表面看作圆,不知道用圆规画出来的那条封闭曲线才是圆。

由于圆形与圆混淆不清,对“圆上”的理解也就比较困难;由于什么是“圆上”认识不清,半径、直径两个概念也就无法确切的理解。

教学时,应该明确地指出用圆规画出来的那条封闭曲线是圆,在这条曲线上的点叫圆上的点。

圆规是小学生第一次使用的作图工具,必须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

在学生使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是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基础,使学生通过度量牢固的掌握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结合丰富的情景体会圆的曲线特征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

教学时我是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收集了很多圆形的图片,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

接着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主要是让孩子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在进行例2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

然后把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发现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从而发现“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直观感受圆的本质特征。

然后看书自学,知道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并通过小组活动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1/2。

教学画圆我师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用实物工具在纸上任意画圆,然后在出示用圆规画圆的三个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第二步,按这三个步骤再画一个指定半径的圆,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

3、在练习中巩固提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效果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材分析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有圆形的面,圆的形状已经留在学生的头脑中。

教材通过三道例题教学圆的形状特点。

例1说说生活图片中看到的圆,把教学的话题集中到圆上来。

让学生自找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边是曲线,这是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

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

例2通过使用圆规画圆以及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

用圆规画圆,不仅是规范地使用工具作图,而且在画圆的时候能体会到,圆是铅笔绕固定的一个点旋转一周画成的图形。

教材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既满足学生“玩中学”的愿望,又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画圆的方法。

在学生试着画圆时,教材用四张连续的图片,展示了使用圆规画圆的要领:用尺确定圆规两脚尖的间距;把圆规针尖固定在纸的一个点上;手握旋柄,绕固定的点把圆规旋转一周,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

这里的展示,对不能独立使用圆规的学生起示范与说明的作用,对能用圆规画圆的学生有提醒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作用。

联系圆规画成的圆,教学圆心、半径、直径,对它们的形状、位置和常用的字母分别作了清楚的阐述。

如圆心是一个点,是圆规针尖固定的那个点,用字母O表示;半径是线段,一端是圆心、另一端是圆上任意一点,用字母r表示;直径也是线段,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用字母d表示。

教材还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体会并内化知识。

再经过“练一练”第1题的辨析和度量长度,能更准确地把握半径、直径的概念。

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体验,教材设计了四道讨论题。

其中前两道是通过画与量获得体验: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且长度都相等。

理解“无数条”,感受了线是无数个点的集合;发现“长度相等”,是圆的本质特征,也是车轮和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做成圆形的原因。

后两道题要通过对折圆获得答案,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以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一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测练习1、比眼力:2、看图填空3、口答:(单位:米)半径(r)0.24 1.42 2.6直径(d)0.86 1.044、判断:(1)圆的半径是一条射线,直径是一条直线。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在同圆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

()5、拓展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