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总结
回顾这一年来的语文备考工作,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严把集备关、集体备课
集备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还关系到教风和师德建设,具有巨大的隐性功能。
集备好的组室,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教研气氛浓厚,教师敬业乐业;反之,教师间缺乏交流沟通,教研气氛淡薄。
集备注意培养和内化教师的集备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集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进步的需要,是教师教风和学校校风的重要体现,努力使集备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和教研习惯,形成强烈的集备意识、规范的集备行为、良好的集备效果之间的良性互动。
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集备时,我们严格保证集备的时间与人员,实行主备人轮流的集备制度,每一次的集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集备时主备人首先阐述考试大纲对所集备知识点的要求,应达到的难易程度,再例举近两年内试卷中涉及到所复习知识点考查的内容,接着阐述自己对所复习知识点及配套习题讲解的教学建议,然后本组成员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各抒己见,交流体会,最后讨论通过,记好集备笔记。
集备活动真正体现各集备组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集备,对于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集课组统一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深度,统
一练习题,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各自的特长以及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由执教者灵活掌握。
在实践过程中也渐渐衍生出一些问题,主要是集备形式有些单一,内容相对单薄,程序过于机械,教师间的研讨往往停留在浅表层,集备的重点过多地集中在教材本身,而忽视了对教法的研究和学情的分析,特别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这些问题越来越制约着集备的质量和实效。
以往的集备主要集中在教学本身,教师的教学视野往往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久而久之教师的思维和学识容易出现“呆、浅、窄、旧”的现象。
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化,要求教师由“一桶水”向“一条奔腾的河流”转变。
教师需要不断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激活思维,而集备不应只是统一教学步调的“操场”和制造教学行为构件的“车间”,而应成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知识更新的“大课堂”、智慧提升的“发射台”。
2、严谨备课
作为教师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驾驭好课堂,而要想获得这样的效果,前提必须是备好课、写好教案。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必须熟悉、研究教材,理解、把握教材,研究考试大纲,认真分析各个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明确双基要求,寻求突破知识难点教学的方法或手段。
练习的设计、安排,既要调动优等生的思维,又要诱发相对弱生的学习动因。
教法的选择应做到因材施教。
“研究性集备”即以教材为“圆心”,以专业知识为“半径”,形成“研究圈”。
立足教学,面向学术,集中研讨与平时交流相结合,
进一步丰富教师学养,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这些研究不拘于一时、一地、一组,有时可以延长到一周、一月,扩展整个教研组,虽然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还比较原始和零散,但对教师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却大有裨益,拓宽和加厚了教师的学识平台。
3、严把课上关
“功在课下,效在课上”。
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应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一轮知识点的复习,我们首先由教师引领学生对一章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从无序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有序的思维过程,串讲课上教师不仅仅是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而是根据考纲要求将该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其它章节的外延知识一并扩展开来,让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的体系网络。
4、严把习题关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
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
在讲每一章前,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事先把这一章的习题做完,以便于更好的驾驭这一章的知识点以及典型题型。
对于习题中的错误、不严密以及有争议的内容,在集备时我们全组成员大家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统一结论,按照考纲要求,对于偏题、怪题坚决删除。
除此之外,我们每周测试后立即讲评,对于测试题,我们每周轮流由一位老师精心选题,试题的难易程度不能过于简单,必须具
有一定的难度,以便让学生在大型考试中有高屋建瓴的感觉。
每套测试题都有老师做研做人,认真审查试题的难易度以及试答学生的答题时间。
保证试卷的质量。
习题课的教学中,对于每一节习题进行精讲精练,突出重点题型和典型习题。
对于每一章中最后一节的历年高考真题讲评中,对其命题意图,命题思路,教材中的原型等作深度剖析,规范其解答方法,说明其评分标准等,以让学生把握重点知识的考试形式和解答要求,让学生的思维与高考要求完全接轨。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在每周的集备活动中,我们经常研究现今的高考命题趋势,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教学中的难点,一些比较模糊的问题。
教研时,每个集备组成员都能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为了某个问题,大家会展开激烈的辩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就各自查找资料或与其他集备组共同探讨,有时还会将问题上升到组内进行集体研讨。
此外,除了教研时我们进行活动外,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利用平时无课的时间进行细致的相互研讨,并且大家经常共同探讨典型的模糊问题。
6、以老带新,培养后备力量,团结奋进,力创和谐组室。
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和谐处室?我在高三语文年级组就能切身感受到。
我们组之所以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稳定,成绩进步,与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充满和谐的环境中,老师们身心愉悦,将自己的潜能最大的发挥出来。
集备组是一支
精诚团结、互补进取、教有所长的战斗集体。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潜心钻研业务,圆满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在合作中建立起友谊,在磨合中增进了解,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博采众长,共同发展。
集备组内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和谐气氛,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