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中的对比

寓言中的对比

寓言在教学中的价值寓言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有着深刻的寓意、睿智的叙述.有些寓言由于故事生动、寓意贴近儿童的生命,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阅读资源,并进入小学语文课程,成为重要的语文教材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往往对表面的现象容易认识,而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难以揣摩.因此,在常规单篇寓言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对故事人物的剖析,而对寓意的教学却束手无策,大多采用“贴标签”的方式,让学生囫囵理解,导致深刻隽永的寓言味道被轻描淡写地略过.这样的寓言教学很难让学生受到寓意的指引和劝戒,很难做到阅读寓言的举一反三.
《寓言中的对比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
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发现寓言故事中的对比写法'并运用对比的写法概括寓意。

2.运用阅读记录表和对比手法,会创编含对比写法的寓言故事。

3.能将对比的阅读方法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领悟寓言故事“对比”的表现手法的妙处,并借助对比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内容寓言故事《驮盐的驴》《自作聪明的墨鱼》《松鼠和松鸡》《太阳与风》《披着羊皮的狼》《骑兵和马》《自以为是的乌鸦》。

过程实录
一、师生看图片。

聊对比师:孩子们是第一次到卓同大厅上课吗?(是)紧张吗?(有点)没事,这很正常。

我相信给你们看几张图片后,你们就不会紧张了。

(师出示幻灯片)
刚才有孩子笑了,有孩子嘴巴张得大大的! 孩子请你说说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些图片太好笑了,一个大,一个
师:孩子,你刚才的表情好奇怪,为什么会这样? 生:我刚才看到一个人太高太胖了,另一个人又太瘦矮了。

他们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看来,鲜明的对比让你们觉得这些图片很有意思,也让你们印象深刻。

那观察一下,现场有没有让你感觉到鲜明的对比? 生:现场有很多的老师,很少的学生,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老师,你的头发短,朱美玲的头发长,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老师,你是站如松,我们是坐如钟,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看来孩子们会观察,会发现,找到了很多鲜明的对比。

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寓言故事中也有很多对比,寓言故事也因对比而显得深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故事,去感受对比的精妙。

(师板书:寓言中的对比)
【点评: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一笑入课,一问立意。

既体现了群文用显性的方式教阅读,用显性的方式教思考的特点,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孩子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对比。

可谓一举多得。


二、师生共读。

聊对比师:我们先走进第一篇寓言《驮盐的驴》。

请孩子们运用快速浏览的读书方法阅读寓言。

这篇寓言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对? 请勾画出来。

(师生快速浏览文章) 师:现在请孩子们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对比?
生:第一次驮盐遇水变轻,第二次驮棉花遇水变重。

师:孩子,你找到的是条件方面的对比。

生:第一次是不小心,第二次是故意。

师:你找到的是态度方面的对比。

生:驴第一次轻松回家,第二次被淹死了。

师:孩子,你是从结果方面来说的对比。

师:这个寓言故事因对比而显得有意思了。

(师出示阅读记录表)老师想把故事改变一个条件,驴第二次驮的是白糖,跌入水中会怎么样?
生:白糖遇水会变轻,驴就跟第一次一样,轻松回家。

师:那我改编的故事和原来的故事,谁更好? 生:我觉得改编的故事更好,这样,读起来我们就很快乐。

师:这是你的观。

生:我觉得原文好些,这样产生了对比的效果。

【点评:此处条件的变换,虽然只言片语。

却换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比对。

求异,多元的思维训练。

】师:也是啊,改编后故事的两次结果如果完全一样,就没有了讽刺和劝诫别人的意义了,就不成其为寓言故事了。

形成对比,是这类寓言最精妙的地方。

寓言的寓意也是因对比而深刻。

那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通过对比,这篇寓言要表达怎样的寓意? 【点评:在比对,求异。

多元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感知寓言中对比的价值。

从对比的表象到对比的内涵,由表及里。

科学认知对比。


生:我明白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分析,不能乱用老经验。

师:你是从做事策略的对比中得出的寓意。

生: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善于观察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师:你也是从做事策略的对比中得出的寓意。

生:我知道了做人要厚道,不能偷奸耍滑。

师:很好,你是从做人的品质的对比中得出的寓意。

师:看来,孩子们抓住了寓言中的对比,从做事策略方面和人物品质方面都找到了寓意。

看! 抓好了对比,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就跃然纸上,映入眼帘。

【点评:神奇的对比,其实是解读这类寓言的密码。

利用对比,丰富感知,深入思考。

.归纳概括.孩子的思维就抵达了寓意的岸边。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学习寓言的方法。

我们快速浏览了寓言故事,找出了文章中的对比,接着就借助“对比”,读出了寓意。

【点评:及时小结学法。

让孩子的经历从具体到抽象。

从发散到概括的思维历程。


三、自读自悟,找对比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阅读策略再读三篇寓言。

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自作聪明的墨鱼》《太阳与风》和《松鼠和松鸡》,然后各小组从中选择一篇文章合作学习,并完成阅读记录表。

四、(生生合作学习,师巡视)
五、师: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大魔袋,里面装的东西比袋子大得多,看看你们从这个袋子里又掏出了哪些东西呢? 首先咱们来交流《自作聪明的墨鱼》。

师:这个故事中的对比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生:第一次成功逃脱,第二次不幸被捕。

我们从做事策略的角度明白了,做事情不要自作聪明,要具体隋况具体对待。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没有?
生:它遇到的敌人第一次是在水里,第二次是在岸上。

遇到的情况变了,方法不变,就只有倒霉。

生:第一次是因为鲨鱼在水里被喷后看不清周围的环境,所以墨鱼才能够逃脱。

第二次面临的对象是岸上的渔民,这样喷了以后就暴露了目标,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下场。

师:你们小组补充得很正确。

正因为墨鱼面临的对象的位置的对比引起了两次结果的对比。

【点评:庖丁解牛,顺藤摸瓜。

学以致用,学以修为。


师:我就是那只被捕的墨鱼,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你说,你面临的对象如果是在海里,你喷墨汁就能成功逃脱。

生:我想对你说,你面临的对象如果是在岸上,你
喷墨汁就暴露了自己,就会被抓。

师:如果我面临的对象在空中,看来我也不能喷墨汁,这也会暴露自己了。

孩子们很会读书。

看来孩子们已经用“抓对比,得寓意”的方法学懂了这篇寓言。

我们接下来交流《松鼠和松鸡》。

【点评:此环节让学生跳出寓言本身来读寓言.由点及面,由面到体,思维逐渐开阔。

】师:这篇寓言中的对比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学习成果。

其余小组认真听,有建议请举手补充。

生:我们找到的第一处对比是松鼠很勤快,松鸡很懒惰,它们形成了对比。

我们要像松鼠一样勤陕,不能像松鸡一样懒隋。

生:我们找到的第二处对比是松鼠遇到灾难后,有食物吃,松鸡却悲惨的死去了。

我们得出的寓意是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都要有长远的准备和打算。

师:读了这些对比,你们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生:我想到了自作自受。

因为松鸡的懒,所以害了自己。

生:我想到了未雨绸缪。

因为松鼠的勤快,避免了没有东西吃的后果,我们要向松鼠学习。

生:我想到了勤劳质朴。

这个词语是送给松鼠的,因为它很勤快,又不奢侈。

生:我想到了奢侈浪费。

这个词语是说的松鸡。

生:我想到了谦虚低调。

这是送给松鼠的。

师:看来孩子们从两个主人公各种对比中读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看来你们已读懂了这篇寓言。

师:现在咱们接着交流《太阳与风》。

有请你们组。

生:风使劲吹,太阳温和地照,形成了对比。

强硬的措施有时候不是最好的办法。

生:第二处是老人把外套裹得紧和老人把外套脱下形成了结果的对比。

生:我们组从太阳与风不同的方式对比中,读出的寓意是:温和的力量有时候胜过强硬的手段。

生:有时候做事要委婉一点,反而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师:你身边有这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吗? 生:比如我爸爸强硬要求我不准玩电脑,我妈妈就给我讲道理。

我就喜欢妈妈的做法。

《四川教育) 2015年第7—8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