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S图像处理_3_变形处理

PS图像处理_3_变形处理

第二篇 PS图像处理第7讲变形处理处理图像或选区变形效果,一般可通过扭曲滤镜(包括切变、挤压、水波、波纹等),或变换工具(包括缩放、旋转、斜切、扭曲、水平翻转以及垂直翻转等)来实现。

本讲中两个实例就是通过以上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变形处理的。

7.1 扭曲变形处理1.打开城堡素材照片PS_03。

执行[图像]/[画布大小]命令,在对话框[定位]栏中单击第1行中间方块,在[新建大小]栏中设置高度为1200像素,扩展部分将作为倒影区域。

2.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框选图像上半部分区域建立选区。

按[Ctrl+C]键,再按[Ctrl+V]将复制图层粘贴到图层中。

3.执行[编辑]/[变换]/[垂直翻转]命令。

选择[移动工具],将复制图层向下移动到适当位置。

按[Ctrl+T]键,将该图层长度压缩到合适尺寸(图1)。

4.在图层调板中,选中压缩图层。

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1.2像素。

5.执行[滤镜]/[扭曲]/[波纹]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135%,[大小]为小,按[Enter]执行(图2)。

6.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在倒影区域绘制一个椭圆选区,右击执行[羽化]命令,设置羽化值为9。

7.执行[滤镜]/[扭曲]/[水波]命令。

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45,[起伏]为8,[样式]为水池波纹(图3)。

图1 图2 图31.打开新疆鬼城素材照片PS_04-PS_09。

选择PS_04,执行图像>画布大小命令,在对话框[定位]栏中单击第 2行第 1列,设置高度为 4500像素,按Enter键执行,向右扩展部分作为拼接其他照片空间(图4)。

图42.选择移动工具,先将PS_05拖入到已扩展的背景图层中。

向左移动照片使其与PS_04衔接,并按Ctrl+T键调整垂直尺寸使之与左图进行匹配。

3.同样方法,将其余4张照片按编号顺序依次拖入到该背景图层中并进行拼接(图5)。

图54.这时,在图层调板中可看到6个图层。

选中图层1(图6),图6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调整亮度滑块,使该图层亮度与背景层亮度一致。

5.同样方法,依次选中图层2-图层5,分别使用亮度/对比度命令调整其亮度,使拼接的全部照片亮度一致(图7)。

图76.选择裁剪工具对图像进行框选构图,按Enter执行裁剪(图8)。

图87.执行图层>合并图层命令,将6个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

8.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在对话框中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减少亮度(-24),增加对比度(+90)。

9.执行滤镜>USM锐化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 80,[半径]为 2.0(图9)。

图91.打开台湾风景照片素材PS_10-PS12。

分别将照片执行[图像]/[图像大小]命令,在对话框中取消[约束比例]选项,将图像尺寸宽、高分别设置为480,480像素。

2.按[Crtl+R]键显示标尺,右击标尺选择单位为“像素”。

选中“阿里山”照片,在图像窗口中分别以160像素为间距建立2条水平参考线和2条垂直参考线(图10)。

3.选择[单行选框工具],在一条水平参考线上单击鼠标建立一个单行选区,然后按住[Shift]键,再在另一条水平参考线上单击鼠标建立另一个单行选区。

4.选择[单列选框工具],按住[Shift]键,分别在两条垂直参考线上单击鼠标,建立两个单列选区。

删除所有参考线(图11)。

5.执行[选择]/[修改]/[扩展],在对话框中设置[扩展量]为2个像素,按[Enter]键确定。

确认前景色为黑,执行[编辑]/[填充],使用黑色填充选区。

按[Ctrl+D]键消除选区。

6.执行[图像]/[画布大小],在对话框中将宽、高单位设置为像素,设置宽、高度分别为486、486像素,按[Enter]键确定。

7.选择[魔棒工具],点击画面边缘扩展部分,将该边缘部分设置为选区。

执行[编辑]/[填充],使用黑色填充选区。

按[Ctrl+D]键消除选区。

8.设置前景色为白色,选择[直排文字工具],输入文字“阿里山”。

打开字符调板,设置字体为“华文行楷”,设置合适字号,使用[移动工具]将文字放置在合适位置。

在图层调板中单击[添加图层样式]按钮,选择[斜面和浮雕]。

在对话框中勾选[纹理]、[等高线]、[投影]和[光泽],按[Enter]键确定。

9.同样方法,将另外两张照片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并输入相关文字“日月潭”“玉山”(图12)。

图10 图11 图1210.按[Ctrl+N]键创建一个背景层。

在对话框中输入宽、高为1500,1000像素,按[Enter]键确定。

执行[滤镜]/[纹理]/[马赛克]命令,给背景施加滤镜效果。

11.选择[移动工具],分别将处理好的三张风景照片拖入到背景图层中。

这样,在图层调板中可看到新增加的三个图层。

12.在图层调板中,单击最上面的图层3(作为魔方顶部),使用[移动工具]将其调整到合适位置,执行[编辑]/[变换]/[斜切],将该图调整为菱形。

13.在图层调板中,单击图层2(作为魔方左下部),使用[移动工具]将其调整到合适位置,执行[编辑]/[变换]/[斜切],将该图调整为菱形,并与图层3顶部对齐、衔接。

14.在图层调板中,单击图层1(作为魔方的右下部),使用[移动工具]将其调整到合适位置,执行[编辑]/[变换]/[斜切],将该图调整为菱形,并与图层3顶部和左侧的图层2对齐、衔接。

15.在图层调板中,单击最上面的图层3,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调节亮度滑块将该图亮度调大。

同样方法,将图层调板中的图层2,将亮度调暗。

将下面的图层3将亮度稍微调亮(图13)。

单击背景层的[可视]图标,关闭背景层可视性。

执行[图层]/[合并可见图层]命令(图14)。

图13 图1416.在图层调板中,将合并后的图层拖至[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复制该图层。

设置羽化值为8,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沿图像外围作创建选区。

按[D]键设置前景色为黑色。

执行[编辑]/[填充]命令,进行填充。

17.在图层调板中,按住刚填充过的图层将其拖到合并后的魔方图层之下。

执行[滤镜] /[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6像素。

执行[编辑]/[变换]/[斜切]命令,将该图调整为魔方的阴影形状。

18.设置前景色为红色,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输入文字“宝岛风光”,设置字体为“园幼”。

按[Ctrl+T]键调整文字合适大小。

执行[编辑]/[变换]/[斜切],将该文字调整为合适的形状,再制作一个文字阴影层放置于文字层之后(图15)。

这时图层调板图如(图16)。

图15 图167.3 课程小结本讲中的两个实例都是对图像形状的变形处理,对图像信息没有进行改变。

下面就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小结。

●自由变换工具的运用。

在执行[Ctrl+T]命令时:(1)按住[Ctrl]键并拖动控制点可进行自由变形;(2)按住[Alt]键并拖动控制点可进行对称缩放;(3)按住[Shift]键并拖动控制点可进行按比例缩放;(4)按住[Ctrl+Alt]键并拖动控制点可进行透视变形;(5)按[Ctrl+Shift]键并拖动控制点可以进行斜切;(6)按[Enter]键执行变换,按[Esc]键取消作。

●改变图像尺寸的方法:一是通过[裁剪工具]进行裁剪。

这种方法适合对图像的重新构图,或在修复图像时裁去不需要的部分;二是执行[图像大小]命令重新设置图像尺寸。

这种方法适合在图像内容不变时(如人像照片)改变图像的大小。

若要保持长宽比例不变,则要勾选[约束比例]选项。

●图像拼接实例中的一个难点是对照片的斜切变形处理,然后组合成一个魔方三维效果图。

这就需要对三维空间构图的理解和[斜切工具]的熟练运用。

在制作时可以先画好一个草图,然后利用[斜切工具]按照草图进行变形拼接。

应该注意的是:构成的三维效果要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图像拼接实例中的另一个难点是魔方阴影的制作。

首先,阴影选区形状应该符合光照效果,并置于魔方图层之后。

其次,阴影选区羽化值和高斯模糊半径参数应该根据实际效果来设定。

●亮度是人眼所感受到的明亮强度,越亮人眼感觉颜色较浅;反之则感觉颜色较深。

对比度是相对亮度,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

在实例中,调节[亮度/对比度]是为了利用光线产生三维效果。

如果考虑光线是从右上方向投射过来,则要使最上面的图像的对比度、亮度要大一些,右下角的图像的对比度、亮度其次,左下角的图像的对比度、亮度最小。

●应该熟悉对图层调板的使用。

图像窗口中各个图层的上下顺序与其在图层调板列表中的位置一一对应。

应该清楚的是:对图层的操作要正确选择当前图层。

若需要改变图层在图层调板中的相对位置,可选中该图层后直接拖动来实现。

●图层的合并是指将几个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

利用图层合并,可简化图层结构,以psd格式存盘时可有效地减少文件存储空间。

常见的合并有:合并当前层及其下一层;合并可见的所有图层;合并所有图层;合并链接的所有图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