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很难通过目前的教学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于是通过自编问卷对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具操作性的建议,以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教学方式
调查方法:通过本调查小组向同学分发等方法,主要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发起了本次调查,共分发问卷74份,无效问卷+B12份,实用问卷72份,主要调查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及态度,对教师的要求和看法,以及对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什么看法。

本论文则具体分析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态度看法。

调查结果;
在问卷中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识看法
7.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23.8 %的人选择“教材文字枯燥,理论与现实脱节|”;另外20.2%选择“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16.35 %选择“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
8.7%选择“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沟通交流比较困难”;还31.7 %选择“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只为了应试”。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十分枯燥,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对于思政课失去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逃课,而只是在期末再用突击学习的方法来应对考试并没有真正接收到应有的思想道德教育。

8.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应该是:
有20.2%的人选择扎实的专业功底; 同时有32.8%的人选择课堂时事的见解交流;有18.5%的人选择了解同学的思想问题并给予解答;有28.6%的人选择激发同学的政治参与感。

大部分学生认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并不是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多的人选择了与同学交流,希望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学生更关注的是老师的交流能力,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更多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能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9.如果您对任课老师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您会:
有14.9%的人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阐述自己的看法;有18.4 %的人选择期待和老师交流,但不会主动; 有24.1%的人选择查阅有关资料,自己搞清楚;有40.2%的人选择和同学交流,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讨论;有2.3%的人选择接受老师的观点,
把自己的看法藏在心里。

从该题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即便与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也不会和老师交流,而会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但人有相当多的同学期待与老师有交流,同样体现的是一个课堂参与性的问题。

10.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
有25.3%的人选择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言; 有46.2%的人选择引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有23.1%的人选择走出课堂,开展实践; 有5.5%的人选择分小组自主讨论,老师对讨论的结果作点评学生自学。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从高中应试教育走出的的学生,虽然学生有强烈的希望课堂互动的要求,但是学生还是更期待他们能够接受的类似于高中的教育方式,但是学生仍然希望教师的课堂更加充满鲜活的事例,学生荏苒有一些参与或得机会。

11.在政治课教学上,您任课的教师是以什么角色出现的:
有29.2%的人选择思想灌输者;yo9u18%的人选择教学监督者; 有51.4%的人选择指导者、平等的互动者; 只有1.4%的人选择旁观者如果您和思想政治课。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强于老师以一个指导者、引导者的形象出现,给学生以更多的自我探知自我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个思想的灌输者。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识基本上时正面且积极的,首先思想政治的课程设置中有过多的理论化得内容,总共需要将近五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同时课本中更多的讲解理论内容,缺少能够吸引人注意的案例,对于经历过太多枯燥学习过程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很难以接受的。

在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当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内容。

对于之前没有接受过太多太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可能更倾向与去做一些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课程。

理论课并不是没有什么坏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现在理论课教学面向的是出生在80甚至90年代的一群人,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没有经历过动荡,并不认为有学习这些理论的必要,而且通过粗浅的认识之后,可能会得出思政课过时的结论,认为它只是课程设置而已,是不会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提高有任何作用的。

这就要求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者还是编写教材的编委会还是授课的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发张,学生的变化,来适时的改变课程过长的设置,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添加更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入案例和对学生知道的内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理论课就是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
的。

这也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即使在没有很合理的教材的情况下,也应该为学生添加更多与他们有关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来上课,爱上课。

(2)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定为应该有根本性的改变。

在过去教师的角色一直是教,而学生一直学,而这个原因就是角色的定位问题。

对于思想政治相对而言深奥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些兴趣的,但是在教学中,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个人展示平台,学生处于全面得被动接受的位置,不但教师感觉讲解缺少认同,学生也因缺少参与的主动性缺失而逐渐失去兴趣。

着同样反映的是一个课堂教育方式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需要。

对于适应了应试教育的学生,他们一直接受的如何来应试,如何做题等。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一直处于一个接受者的位置,没有人关注学生心里真正想要什么,而只关心学生必须做什么。

这是个明显的定位错误,教师应给摒弃自己原来的定位,走下讲台来到同学中间,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或者成为一个引导者给学生一些方法,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心里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但同时也要即使给予适当得引导,让学生掌握如何沿着正确的道路去寻找真理。

(3)从问卷我们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期待于老师的互动的。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在不断的讲授知识而很少给学生机会去讨论,同时虽然有一些老师积极的鼓励学生去讨论,并且真的给了一些这样的机会,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认真相应,但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作为一个旁听者,并没有加入到课堂活动中。

他们虽然有参与讨论的意愿但更倾向与和同学底下商量,或者直接把想法埋在心里。

而教师则可能认为学生并没有什么交流的需求,或者认为现在的学生变得更加慵懒,没有激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最终简化模式化甚至取消了和学生的交流这一简单的课堂教学,结果只是每次在课堂的结束是简单的问一句“同学们,有什么问题么”,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没有提问。

虽然这样的情况在其它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会出现,但是思政课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现象可能更加严重。

同时由于思想政治课是公修课,在大部分情况下,采用大班授课,这也就更减少了学生同老师交流的机会,并且学生可能也不太有勇气面对几百个同学真正的畅所欲言,这是很难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班授课降低了因学社逃课而被发现的可能性,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将思政当做只有期末才用上的课程。

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多的来上思想政治课,并且参与期中,学到一些无论是当众讲话还是与别人一起组织小组活动,还是交流的能力,在真正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掌握一些能力,对学生无论是智力提高还是提升个人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出铺垫。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1)希望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能有更多贴近学生的内容。

因为事实上任何人对于于自己无关的内容都不会有什么兴趣,同时如果一直在讲述一些与时代脱节的东西,那么理论也就失去了作为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真正的意义。

所以希望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沟更多的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插入更多的案例分析,更多的将理论放到当下的环境中,用学到的深刻的理论来分析无论是国际政治还是国家的一些政策,在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的同时,也是鼓励了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生活中所面对的的事情,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上应给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当下高等教育普及的时期内,学生人数持续增长,这就给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问题。

一方面,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参与课堂讨论、于老师交流的机会,能够解除内心的一些困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另一方面,由于授课人数的增加,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同时巨大人数和相对杂乱的环境也阻挡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意愿。

这就要求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勇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例如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发言,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调研的活动等。

(3)在课程设置中应该设置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当中,学生的工作更多的是在期末,通过大量的背诵学习来获得一个好成绩。

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真正理解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强化记忆的效果不会对学生的个人提高产生任何深层次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这个的教学工作中。

无论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还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环节,都是在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是在接受教育,而不单单是接受知识性的强记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