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审评要求
关于过敏原类、流式细胞仪配套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属性 及类别调整的通告(2017年226号) 过敏原:全II类; 流式:34 : 7 : 76; 组化:14 : 0 : 268 (III类 : II类 : I 类)
► 根据预期用途可按二类或三类申报的产品:
► 铁蛋白、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β2微球蛋白、泌乳素、降钙素、κ轻链、λ轻链、甲胎蛋 白(AFP)、尿半乳糖、S100蛋白
断试剂,包括在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
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试剂、
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等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仪
器、器具、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无创血糖仪?
按照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 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关于免疫组化试剂? 一抗(ASR)
(常规)医疗器械法规
体外诊断试剂法规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 文件格式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 证明文件格式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 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到2020 年,全球IVD 市场将达7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 预计2019 年,我国IVD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8%。
北京市近年二类注册受理/完成审评量
北京市2018年注册收费情况
2018年,全市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收费合计3863.07万元,呈现逐年递增之势 。(2017年2933.31万元,2016年1061.13万元)。 其中IVD占比约63%(首次1887.39万,变更546.27万)。
RUO research use only
IUO Investigational use only
ASR与RUO/IVD的关系
► 分析物特异性试剂(Analyte Specific Reagents, ASRs)
► FDA指南中ASRs被定义为“抗体、特定的蛋白受体、配体、核酸序列以及其他类似试 剂,它们可特异性地与样品中底物相互结合或发生化学反应,其目的在于诊断应用以识 别和量化生物样本中单个化学底物或配体”。ASRs是由FDA监管的医疗产品。它们既 服从于包括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用管理规定,同时也受限于ASR特定条列。
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专业分类
分子生 物学
血液学
5大 领域
临床化 学
微生物 学
免疫学
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细分
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细分
目前,免疫及生化产品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分子诊断和床边诊断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POST:point-of-care testing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比前三位的依次是医学影像学设备、体外诊断及检 验产品、高值医学耗材及植入物,IVD 行业已成为医疗器械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
2018年 2017年
许可变更
延续注册
2018年 2017年
首次注册
2018年
2017年
0
50
体考前审评用时(工作日)
企业补充材料用时(天)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体考用时(工作日)
体考后审评用时(工作日)
补充材料后审评用时(工作日)
行政审批用时(工作日)
1.申请表 2.证明性文件 3.综述资料 4.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 5.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 6.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7.阳性判断值或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8.稳定性研究资料 9.生产及自检记录 10.临床评价资料 11.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12.产品技术要求 13.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14.产品说明书 15.标签样稿 16.符合性声明
► 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如该药物属于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或者医疗用毒性药品范围的,按第三类产品注册 管理
关于校准品、质控品
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配合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合并 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
与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 按第二类产品进行注册;与第二类、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 配合使用的校准品、质控品单独申请注册时,按与试剂相 同的类别进行注册;多项校准品、质控品,按其中的高类 别进行注册。
50 0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4年
仪器 其他试剂
2015年 校准质控
2016年 化学发光
2017年
2018年
POCT(胶体金/荧光) 生化
原因分析
1
IVD企业对政策变化敏 感度较高,受政策变化 影响也更明显。2016年 收费前集中申报及今年 年底集中申报均系政策 因素影响。
✓(三)第一类产品: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关于培养基类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国食药监械 [2008]535号
► 第二类产品如用于肿瘤诊断、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的监测, 或者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等,按第三类产品注 册管理。
► 申请IVD级试剂时,试剂厂商需向FDA提供颇为繁琐的510(k) 报告,与药物的审批相同,审批周期和步骤相对复杂。
► 申请ASR级试剂时,试剂厂商只需向FDA证明此试剂具有诊 断某种疾病的活性成分即可,此类产品在符合规定的临床实 验室中使用时,可用于体外临床诊断。
► RUO级试剂则不需向FDA申请,当然同时也不能用于体外临 床诊断。
37%
63%
IVD收费 其他收费
22%
78% IVD首次收费 IVD变更收费
北京市2018年各月注册受理量与完成量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一月
-50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注册受理量 注册完成量
北京市历年受理首次卷情况分布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 住所:与企业营业执照一致。 ► 生产地址:与体系核查地址一致。 ► 产品名称、包装规格、主要组成成分:与技术要求及说明书一致。 ► 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XX样本中XXX的含量”。 ► 产品有效期:应注明产品的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若各组分有效期不
► FDA认为RUO标记的产品尚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因此并不能代表产品可以作为一种有 效的体外诊断产品。RUO试剂则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适用于临床诊断。
► FDA认为IUO标记的产品正处于临床研究开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产品正在进行安全性 和有效性测试,即正在受试人群中测试产品的临床性能特征和预期疗效。这些产品必须 标示“仅用于临床研究使用。本产品的性能特征尚未确认。”
国家法定用于血源筛查的品种: 输血、供血、血站
A、B、O血型定型试剂; 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HBsAg ELISA); 窗口期过长 丙肝病毒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HCV Ab ELISA ); 艾滋病毒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HIV Ab ELISA ); 梅毒诊断试剂。
依据:卫生部文件《关于对用于供血员血样检测的体外免疫诊 断试剂实行批批国家检定的通知》(卫药发〔1994〕第10号)、《关 于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定点生产问题的通知》(卫药发〔1995〕第 26号)以及SFDA《关于开展生制品批签发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4〕第509号)
► 1985年我国第一部《药品管理法》将生物类的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 (即诊断药品)。
► 2002年9月17日,SDA下发《关于体外诊断试剂实施分类管理的公 告》,规定对体外生物诊断试剂按药品进行管理,体外化学及生化 诊断试剂等其他类别的诊断试剂均按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并列举了 具体类别。
► 2007年6月1日,SFDA实施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规定,除了依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放射性药品管 理办法》等上位法或特别规章,对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作为药品监管外,其他体外诊 断试剂产品全部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
2017年1月25日
►
将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所述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用于指导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的制定和
调整,以及确定新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类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可以根据体外诊断试剂的风险变化,对分类规则进行调整。”
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生儿血型鉴定?
体外诊断试剂的法规分类
根据产品风险程度高低,依次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产品。 ✓(一)第三类产品: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
注册流程
产品注册 审评
一次告知/补正 行政审批
资料审查 体系核查 专家会审/函审
二类:
注册时限
3 +60+30?+(一年补正时间)+60+20+10>183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