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
课程编码:M683011
课程学分:2学分
适用学科:机械工程领域
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
Roll Form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辊弯成形技术与装备》是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辊弯成形技术基本理论及装备的一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辊弯成形轧辊设计理论,金属板带的辊弯成形特性基本原理;培养具有初步辊弯成形产品设计以及轧机设计的能力;了解辊弯成形生产线上辅助加工,特种与未来的辊弯成形技术等;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辊弯成形工艺综合分析和处理成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1)绪论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及要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辊弯成形工艺及应用概述。
(2)辊弯成形轧机
轧机概述,轧机的类型:悬臂式轧机、双端式轧机、标准轧机、双层轧机、成组快换式轧机、并列轧机、拉料成形轧机、螺旋管轧机、车载轧机、特种轧机,轧机的构成:床身、机架、轴、驱动、辅辊和插入式立辊道次、道次间导引、矫直头、润滑系统、轴肩定位、在轧机中安装其他装置。
(3)辊弯成形轧辊设计理论
轧辊设计过程,断面,产品成形方位和其他在线操作,材料,辊弯成形轧机,
模具设计的其他考虑,定位套和垫片,计算板带宽度,弯曲方法,道次数,辊花图,轧辊设计,人工设计轧辊尺寸,计算机辅助轧辊设计,轧辊标记系统,轧辊方向,安装图。
(4)辊弯成形产品设计
薄壁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辅助加工,制造不同尺寸的断面,特殊产品的设计,尺寸与公差。
(5)金属板带的辊弯成形特性
成形过程中的变形类型,冗余变形的原因及对产品缺陷的影响,金属板带变形的数学仿真,轧辊轮廓的计算机设计系统。
(6)辊弯成形生产线上辅助加工
辅助加工主要工作原理及功用,矫直,张紧或松弛的生产线:在成形前、中、后的切断,辅助加工的位置,固定冲模和飞冲模,冲孔、冲多孔、切口和斜切,穿孔和局部冲切,翻边、冲百叶孔和切缝,压纹和冲压,弯曲,弯圆,标记,搭扣,旋转冲模,不同板带和零件间的机械连接,胶接,锡焊和铜焊,电阻焊,喷漆,发泡,打包。
(7)特种与未来的辊弯成形技术
轧机特殊设计,新型辊弯成形方法,热辊弯成形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计算机控制的辊弯成形线等。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辊弯成形工艺特点;
(2)了解辊弯型钢产品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情况;
(3)掌握辊弯成形设备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4)掌握板金属成形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辊弯成形缺陷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等数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建议学生通过选修或自学的方式学习弹塑性力学理论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1、实验教学内容
安全生产培训,辊弯成形设备的调试与维护,轧辊的安装与调试,典型辊弯成形产品的成形实践。
2、实验教学要求
(1)培养安全生产意识;
(2)掌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及方法;
(3)掌握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4)典型辊弯成形产品的成形实践。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查阅辊弯成形技术及装备的国内外学术论文、专利,并从新型辊弯成形技术、辊弯成形技术理论、新材料辊弯成形、辊弯成形装备等几个方面中选择做
专题报告。
七、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1)本课程中应采用录像、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加深课堂
教学内容的理解。
(2)对一些章节安排学生,采用课上讨论、交报告等多种教学方式。
(3)采用启发式、类比式、推荐资料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培养学生
工程实践的能力,包括独立学习、独立设计、独立实验、独立调试、独立完成
技术报告的能力。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和平时成绩(考勤及报告)相结合的考核形式,百分制。
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
九、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George T.Halmos.辊弯成型技术手册[M].刘继英,艾正青(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2] 小奈弘,刘继英.冷弯成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王先进.冷弯型钢生产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十、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大纲撰写人:韩飞
学科、专业负责人:李强
学院负责人:王力
制(修)定日期: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