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1、小青龙汤的方名由来?答案: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有兴云降雨之能,因本方具有发汗之力,犹行雨,故“青龙”之名。

2、金元四大家之刘河间创制了一首治疗暑热泄泻的方子,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名六一散,另有一名是什么?取自哪部著作?答案:又名天一散,取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3、二至丸方名由来?答案: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

旱莲草为草本植物,盛夏时茎叶繁茂,所以夏至日采集最佳;女贞子冬至日果实熟透,采集为佳。

本方以二药采集时间命名,故名“二至丸”。

4、二陈汤的方名由来?答案:方中陈皮、半夏宜用陈久者,因陈久者燥散之性降低,故名“二陈”。

5、《小儿药证直决》中有首方剂名“泻青丸”,主治肝火郁热,方名有何含义?答案: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在色为青,故“泻青”即是泻肝。

6、《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载有一首方剂名“毓麟珠”,治疗妇女婚后久不生育,方名有何含义?答案:“毓”有生养、孕育之意:“麟”,即麒麟,这里喻珍贵之子;“珠”,指珍珠,是谓该药丸形圆如珠。

7、紫雪丹的命名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其色和用,此药如法制成之后,其色呈紫,状似霜雪;又言其性大寒,清热解毒之方,犹如霜雪之性,故而称之曰“紫雪丹”。

8、“海藻玉壶汤”方名的“玉壶”与哪首诗有关,在方名中有何含义?答案:《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代白头吟》“宜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在方名中比喻本方具有消除瘿瘤之功,难能可贵。

9、《医宗金鉴》载有一首外治方剂,名“混元膏”,方中混元是何含义?答案:此处混元指头部,本方在使用时,做成药膏敷于头顶部,故得名。

10、《审视瑶函》中载有一方名“清震汤”,方名中“震”为何义?答案: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震,本方主治头痛头中雷鸣之症,故名“清震汤”。

11、中药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

”中有哪几位中药名?答案:相思子、白芷、苦参、槟榔、狼毒。

12、中药诗“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

”中有哪几位中药名?答案:余粮、石竹、苁蓉、半夏13、“朝风动春草,药日满横塘。

重台游荡子,黄昏独自伤”中重台是指哪味中药?答案:重台,即蚤休。

14、“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

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中萱草俗称什么?答案:黄花菜、金针菜。

15、“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中有哪些中药名?答案:这首诗中共用了五个中药名,半夏、地黄、枝子(栀子)、桂心、喜君子(使君子)。

16、有位古代齐鲁名医,被称为“成聊摄”,是指何人?答案:成无已,聊摄为地名,今之聊城。

17、齐鲁名医钱乙,字仲阳,仲的含义是什么?答案:第二。

18、西晋时有位齐鲁名医,著有历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何许人?答案:王叔和。

19、“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出自哪位古代齐鲁名医?答案:黄元御20、明代山东境内有“南臧北黄”之称,是指哪两位医家?答案:臧枚吉、黄元御。

21、古代齐鲁名医淳于意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名称是什么?答案:《诊籍》。

22、自古中国人就有睡“子午觉”的习俗,请问子午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子即子时,23点到1点;午即午时,11点到13点。

23、古代在新生儿满月时有剃头的习俗,常剃成“瓦片头”、或“桶盖头”,目的是什么?答案:保护囟门。

24、“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此句中包含了哪个民间习俗?答案:正月十六走百病。

25、19世纪末出现了著名的“人吞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哪味中药有关?答案:龙骨。

因百姓不识甲骨文,把刻有甲骨文的兽骨当作中药龙骨入药服用。

26、《望诊遵经》“欲观气色,先识明堂。

欲察明堂,先知部位。

”明堂是指何处?答案:鼻子。

27、古代方剂中多见以“青囊”命名者,“青囊”的典故与哪位医家有关?答案: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

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

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28、古代走方郎中行医之时,身负药箱、手摇串铃,成年累月地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又常被称为什么?答案:铃医、串医。

29、《红楼梦》中胡庸医开的狼虎药主要是指哪两味药?答案:麻黄、枳实。

30、《兰台轨范》是清代医家徐大椿撰写的一部著作,书名中的“兰台”指的是什么?答案:皇宫藏书之所。

31、《格致余论》是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代表作之一,书名中“格致”意为“格物致知”,出典于何处?答案:《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2、清代医家沈金鳌撰有《杂病源流犀烛》一书,“犀烛”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本义为“燃犀以照之”。

古人认为犀牛为灵异之兽,其神力全注于角,燃之能够烛幽洞微。

沈氏取此以为书名,比喻其书论述杂病,源流清晰,读之如燃犀烛幽,心明眼亮。

33、孙一奎著有《赤水玄珠》,书名典出哪里?答案:《庄子·天地》。

34、清代医家郑梅涧有书名曰《重楼玉钥》,请问“重楼”指的是什么?答案:喉咙。

35、清代医家陈丰有书名曰《苇杭集》,苇杭即苇航,谓小舟渡河。

请问其典出何处?答案:《诗经·卫风》:“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36、唐诗中有许多关于中药的诗,其中有一首关于黄连的:“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请问这是谁的诗?答案:白居易。

37、相传唐代有位郎中上山采药,看到一种植物长得象栀子,有人叫它“留球子”,后来这位郎中用它杀虫消积,效果很好,人们为了纪念发现这味药的郎中,便将这味药改成郎中的名字,是哪味药?答案:使君子。

38、中药神曲,也称六神曲,请问六神指的是?答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

39、《何首乌传》的作者是谁?答案:唐朝的李翱.40、崔豹《古今注》:“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

”请问“文无”是什么?答案:当归41、相传山中有一种高大树木,名叫“鬼仙木”,有人经常用这种树的树皮为人治病,自己也因久服本品而得道成仙。

后人为了纪念这味药的发现者,便将“鬼仙木”改称为什么?答案:杜仲。

42、有味中药的得名与历史上一位皇帝的名字有关,是哪味药?答案:刘寄奴。

43、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于江中而为药”,是哪味药?答案:禹余粮44、有味药与猪肾同煮,治腰痛十分有效,有首民谣称赞:“八十公公痛断腰,山坡草丛寻了鸟。

有人识得逍遥竹,世世代代不痛腰。

”是哪味药?答案:徐长卿。

45、某药铺有一对联:“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上下联共有多味药?答案: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怀山药、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46、杭州胡庆余堂有副对联,上联是“野山高丽东西洋参”,下联是?答案:暹逻官燕毛角鹿茸。

47、王维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描写的是哪味中药?答案:辛夷。

48、玄参为什么又叫元参?答案:清代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玄改成了元,所以“玄参”改为“元参”。

49、《周易·蛊卦》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其中的“有喜”是什么意思?答案:痊愈。

50、“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为“文化”一语的语源,出自于哪里?答案:《周易·贲卦·彖辞》。

51、《诗经·国风·周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其中的“卷耳”是什么药物?答案:苍耳。

52、《诗经·国风·周南·芣苢》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其中的“芣苢”是什么药物?答案:车前草。

53、《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其中的“蓷”是什么药物?答案:益母草。

5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段话中涉及到了“阴”、“阳”、“气”、“和”等重要的中医理论概念。

请问,此段话出自于哪本著作?答案:《道德经》(《老子》)。

5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一段话出自于《道德经》,请问其下句是什么?答案:“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56、“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不时,不食”关乎饮食卫生,请问此语出自谁?答案:孔子。

57、“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语出自于哪部著作?答案:《论语·乡党》。

58、《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方技著作分为哪四类?答案: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59、《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其中的“本”是什么意思?答案:根据、依据。

60、《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其中的“中”读几声?答案:四声。

61、《〈伤寒论〉序》:“明堂阙庭,尽不见察。

”其中的“明堂”、“阙”、“庭”分别指人体的什么部位?答案:鼻子、两眉之间、额。

62、后世以“二竖”指代疾病,出典于哪部著作?答案:《左传》。

63、“缇萦救父”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缇萦的父亲叫什么?答案:淳于意。

64、“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这的确是习医、业医者都应深思的一个问题。

此语出谁之口?答案:李杲。

65、“医之为言意也”一语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医的思维特点,此语出自谁之口?答案:郭玉。

66、“五禽戏”中的五禽指哪五禽?答案:虎、鹿、熊、猿、鸟。

67、后世以“杏林”指代医学,典出于哪部著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答案:《神仙传》。

董奉。

68、“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指出了解《周易》对于学习中医的重要性,此语出自哪位医家?哪部著作?答案:孙思邈《千金药方》。

69、“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是谁的名言?答案:范仲淹。

70、《望诊遵经》序曰“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此句话中有哪几位医林人物?答案:扁鹊、雷公、桐君。

71、扁鹊故里在哪里?答案:今济南市长清区72、请说出三位古代著名齐鲁医家?参考范围:扁鹊、淳于意(仓公)、王叔和(王熙)、成无己、钱乙(钱仲阳)、黄元御(黄玉璐、黄坤载,黄研农、玉楸子)、臧枚吉等。

73、目前在全国比较著名的山东道地药材有哪些?(请说出三种以上)参考范围:蒙阴的金银花、全蝎,平阴的玫瑰,东阿的阿胶,青州的山楂,菏泽的丹皮,郯城的银杏,沂水的蟾蜍,临朐的丹参,沂源的桔梗,长清的瓜蒌,鄄城的地黄,莱阳的北沙参等。

74、1956年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一位中医医生说:“近30年没吃中药了,这药很好。

”请问这位中医医生是谁?答案:刘惠民先生。

75、我省哪个县被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答案:临沂市平邑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