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谈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试谈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依照中国传统哲学观之解释,气 属先天,天地间一切物质皆由此生。老 子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文天祥 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 河岳,在上为日星”皆为此意。人以后 天之心去感受先天之气,所获得之感悟 状态,谓之韵,或曰禅,或曰境。“生 动”二字,其生者,乃生发、创生之 意,其动者,为感动、灵动之意。非仅 指外在之势的运动。
19
ZHONGGUOTIWEIYIJIAOYU 2009-12月刊
一、六法断句 因古文没有标点,关于六法还有 另一种断句法,清代严可均在其所著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对谢赫 原文曾作如下标点:“六法者何,一气 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 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 也。”现代钱钟书先生也持有类似的观 点。 笔者赞同以上二人的断句,认为 将“气韵生动”四字联为一组,当属后 人的误读,因为“气韵”与“生动”是 两个含义有所重复的词组,后一词组是 对前一词组的解释与说明,因而词义相 对浅白一些,达意则不及前一词组精
四、结语 德彪西音乐中的印象主义特质在他
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得精彩纷呈。在德彪 西的音乐影响下,人们陶醉在他创造出 来的神秘莫测而又五光十色的音乐世界 中,从而使印象主义音乐成为19世纪末 20世纪初最受世人瞩目的音乐流派。而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更是世界钢琴文献 宝库里的重要财富,他为了达到音色和 音响在色彩和气氛上的追求,以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音乐形式上的进行大胆探索 和革新,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功 能系统,开创了具有印象主义音乐特色 的崭新的音响世界。让我们跟随着德彪
18
2009-12月刊 ZHONGGUOTIWEIYIJIAOYU
YINMEIYISHUJIAOYAN 音美艺术教研
“六法”与中国画鉴赏
◆解均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理论著作《古 画品录》中,提出了品评人物画的六项 标准,即所谓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 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六法的地位在后人的不断实 践与检验中得以确立,其应用范围逐渐 扩展到山水、花鸟等画科,甚至成为中 国画的代名词,被后世尊为“万古不 移”的中国画品评法则。
品带有强烈的朦胧感以及变化多端的色 彩气氛,抑制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追 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 象和内容的清晰。
(二)旋律方面 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既见不到 古典主义音乐的“动机的发展”,也见 不到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悠长面婉转 动听的歌唱性旋律线条,而是由片段、 零散化的新型曲调、细胞组的乐句乐汇 组成,在他的钢琴作品《意象集》中就 出现了很多用零碎的短句作不对称发展 的手法。加上他独创性地在钢琴作品运 用了“色彩旋律”(即旋律用不同色彩 的和声来装饰),使我们感觉到德彪西 的旋律好像是由一些光怪陆离、委婉柔 和的声音色彩交织而成,充斥着飘忽不 定、若隐若现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三)调性和声方面 德彪西打破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 系,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广泛地使用非传 统大、小调式音阶。他把十二个半音分 为六等份,变成六全音。这种调性音乐 取消半音之间的依附,具有飘浮的意 境。加上将大量的全音音阶、古教会 调式音阶(即中古调性音阶)、五声音 阶、半音阶及大量三全音混合使用,使 调性变得十分模糊,使音乐更具恍惚朦 胧的特点。如前奏曲《帆》中,乐曲中 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并不构成刺激、紧 张和重混浊的效果,而是保持了细腻、 精致的特点。 (四)节奏节拍方面 德彪西本人不喜欢使用那些古典、
格,不能老是屈服在德国的音乐之下。 于是他的作品愈来愈趋向法国化,最终 成为一位纯然法国风格的作家,也成为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三、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 风格
在德彪西一生的创作中,钢琴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从未间断 过钢琴创作。钢琴作品的品种和数量很 多,包括前奏曲集、练习曲集、各种组 曲和套曲等。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 人,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印 象派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朦胧的意境、 和声的创新以及色彩的变化。下面将从 几个具体方面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风 格特征:
“生动”二字,是对“气韵”的 进一步说明与解释,气和韵的关系,便 是生发与感动的关系,便是天与人合一 的关系。六朝时代的谢赫,独占天时地 利人和之机,站在一个精神与文化的制 高点上,因而他的理论高度,具有穿越 时空的力量。所谓“六法一出,百代宗 之”。然而后人的思想境界因为达不到 谢赫时代人的高度,故而对六法的理解 难免出现偏差。
音美艺术教研 YINMEIYISHUJIAOYAN
试谈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 梁文光
【摘要】通过对德彪西钢琴作品创作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在其钢琴作品中的体现,以便人们了解德彪西在 钢琴音乐表现上为钢琴艺术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准确地把握住印象主义音乐所独有的艺术风格特征。
【关键词】德彪西 钢琴作品 印象主义
二、六法新解 谢赫生活的年代,属于南北朝时 期的南齐,时值佛教盛期,所谓“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魏晋 南北朝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最为 活跃的时期之一,文人墨客好佛道、尚 玄学,在谢赫的 “六法”中,不难看 出时代打下的烙印。事实上作为六法中 “首要之法”的“气韵生动”,即是将 佛禅之高妙韵致奉为绘画追求的最高美 学境界与品评标准。气韵看似无形无 相,玄虚空灵,它不属于具体的哪一笔 画,哪一形象,而通览之下,却能感受 到它的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老 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形容 此等境界。
(一)题材方面 德彪西没有选用古典浪漫主义音 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 会题材,而是吸取了印象派和象征派的 美学观点,以诗、画、自然景物作为创 作题材,将自己对事物的瞬间印象都凝 结到音乐的境界之中。在他的钢琴音 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哲理性思 考,也没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激情表 达。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一 是对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包括视觉和 听觉能感受到的景象)的描绘,例如月 光、流水、庙宇、风声等;二是对民间 生活风俗的表现,包括各种民间舞曲、 民间节庆、人物静物形象等;三是神话 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如仙景,牧 神、水妖等。德彪西借助标题和丰富的 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各种联想,从而使作
一、 引言 印象主义原指画家的画作不着重于 具体精细地描绘,而强调光影微妙变化 所带来的主观感受。德彪西受印象主义 画作的影响与启发,音乐风格不以传统 所讲究的优美旋律或完整乐曲架构为主 要诉求,而追求一种声音色彩瞬间变化 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他的音乐在旋律架 构上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的印 象。因此,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 钢琴音乐风格的确立,标志着西方钢琴 音乐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本 文试图通过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去领略其 印象主义特质。 二、印象主义与德彪西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 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印象 主义首先在绘画中出现,所以要谈论音 乐上的印象主义,就得从法国的印象主 义绘画谈起。 德彪西在二十世纪初期钢琴音乐中 的地位,相当于十九世纪的肖邦。德彪 西很早就显示出对非正统和声的独特见 解,这为他以后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埋 下了伏笔。1885年,德彪西结识了诗人 马拉梅,并遇见许多具领导地位的象徵 主义文学家及印象派画家,与他们的交 往使德彪西受到相当深的影响。往后他 经常去参加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们 的聚会,沉浸在这种朦胧而模糊的意境 与情趣中,开始热衷于用他们的诗作谱 曲,从他们的绘画中寻求灵感,从而逐 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意识到身位 法国作曲家应该要建立起自己的音乐风
同样,“骨法,用笔是也”,可 解为“骨法,与用笔有关”,但不可简 单地理解为笔法。骨者,是构架,是支 撑,是品操,汉语中有许多与骨有关的 词汇,如骨气,风骨,傲骨,骨格清奇
浪漫派音乐家常用的具有固定节拍重音 的拍子。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大量被使 用的是一些舞曲节奏,如探戈舞、西班 牙舞、哈巴涅拉舞的节奏。也常使一些 不规则节奏,如三对二、五对四等复合 节奏。这些节奏的大量运用将作品的推 动力大大削弱,使音乐呈现出流动松散 状态。如前奏曲《枯萎的落叶》中,就 是使用了不规则的节奏节拍,使乐曲呈 现稀疏落叶的飘零景象。
准,此情形如同“标致,漂亮是也”等 同于白话“标致,即漂亮之意”。若硬 将“标致漂亮”联用,虽无不可,毕竟 词义重复,不像古人的惯常用法。同 理,“气韵,生动是也”译成白话便是 “气韵,即生动之意”,以下五法皆应 如是解:骨法,关乎用笔;应物,涉及 象形;随类,重在赋彩;经营,中独有 的飘逸和空幻,把人带到大自然的水、 风、空气中,领略当中若隐若现的奇妙 无穷的梦幻般景象。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 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322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 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学院音乐 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