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社团革命——第三部门兴起

美国著名学者萨拉蒙的调查表明:

在法国,单在1990年就建立了60 000多个社团,而在1961年 却不到18 000个。类似地,在德国,每100 000人口的社团数 量从1960年的160个增加到1990年的475个,翻了近三倍。 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 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其结果是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第三部门……这些团体的 激增可能永久地改变了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它们的影响 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提供的物质服务。



经济学视角
一、社会组织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因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市场配 置资源时缺乏效率或造成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原则进行收入分配而 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信息不对称与社会组织的产生。 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社会组织的产生。 不完全市场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与社会组织的产生 二、社会组织与政府失灵 政府是市场失灵的补充,但政府也会失灵,社会组织才介入。
社会组织——乒乓外交幕后功臣
社会组织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时 候能够承担政府的职能,甚至在国际交流中也发挥重要 作用。
思想源流



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同源同义。 亚里士多德:公民社会、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 一种城邦,自由和平等的公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霍布斯、 洛克持同样理解。 公民社会是各种社团组成的自律世界,崇尚同样的理想,追 求共同的价值观,通过集体行动,谋求公共利益并捍卫自身 的理想价值不受国家、政府的压制,保持其对于专制政府的 独立性和抗争力。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将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联系起来。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托克维尔(1805-1859) 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26岁的 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9个月,回国后于1835-1840年出版了 《论美国的民主》。 他认为结社是人类的天性和基本需要,结社权是人类的基 本权利,结社自由是一个民主制度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 他认为结社自由对于民主制度有积极作用:表达民意、影 响政策、制衡暴政等。 以上思想深刻影响了近代思想家们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 思考和研究。成为日益重要的法律、政治和社会原则,在 人类社会得到萨拉蒙,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 主要贡献:第三方管理、志愿失灵、全球社团革 命。 著作:《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ICNPO”。
社会组织研究的三重视角
宏观:公民社会、治理理论 中观:组织、制度、机制、管理分析等。 微观:社会资本、社会交换等。


哈贝马斯(1929——) 德国人,哲学家、社会理论家。 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交往行动理论》等。 观点:揭示在作为公共权力领域的国家机器人与作为私人 领域的公民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基于平等参与、讨论互动、 公众批判,并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公共领域。并将公共领 域与公民社会结合起来。 强调具有组织、社团与运动三种形式的公民社会是公共领 域的载体。
三、社会组织的积极角色:与“失灵”论不同的另一视角 志愿失灵






政治学视角
一、社会组织保护公众免受国家权力之害(调节、减震) 二、社会组织对国家具有积极建设作用 三、社会组织作为利益群体存在的意义(市民群体、阶层) 四、社会组织对市场“暴政”的反抗(公共领域)





小结
社会组织理论起源于公民社会思想。托克维尔、哈贝马斯、 帕特南、萨拉蒙是不同阶段社会组织研究的代表人物,分 别提出公民社会理论、公共领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及全 球公民社会理论。 经济学看重社会组织服务功能;政治学着眼社会组织与国 家、市场和利益群体的关系;社会学强调社会组织的自然 属性。


帕特南(1941-) 美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独自打保龄—— 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等。 观点:把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民主制度的绩效结合 起来。以意大利民主政府创新实践为模板,揭示 了公民社会对于民主政治的影响极其基础性作用。 制度绩效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推荐读物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 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 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的关系》,商务印书馆

二、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思想源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社会组织研究的三重视角
思想源流


社会组织的词汇及理论仅30年的历史,始于20 世纪80年代的全球范围内的“社团革命”。 然而,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组织制度形 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关于社会组织的思 考也有着悠远而漫长的思想源流。

“社团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第三部门为社会添砖加瓦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由福特基金会和中国对外关系 委员会共同发起,1966年在纽约成立,主要致力于 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1972年委员会促成了中国乒乓球队历史性的访美。 在尼克松访华前夕,也正是全国委员会为即将随同 尼克松访华的美国记者们开设“扫盲班”,介绍中 国的情况、文化、风俗等等。在访华期间又派人24 小时值守,为媒体答疑解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