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测量方案

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0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0三、作业依据 (1)四、技术方案 (2)(一)仪器、设备 (2)(二)作业流程 (2)(三)基础控制测量 (3)(四)地形图测绘 (5)(五)内业处理 (24)五、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4)六、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5)为了保证本次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按时完成,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根据用户提供的有关资料,经过实地踏勘和已有测绘资料的详尽分析,编写该区1:2000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1. 任务名称: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矿区1: 500地形图测绘工程。

2. 测区范围: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区。

3. 地理位置:东经106 ° 12' 05〃〜106° 12' 49〃北纬26 ° 37' 28 〃〜26° 38' 17〃4. 测绘内容:1 :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任务总量:测图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荣祥工作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西约27km处,行政区划属清镇市流长乡管辖,北起冷水大田,南至老黑山高程为1635.1米的半山腰,总长1.61km。

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其范围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表1 清镇市流长乡荣祥铝铁矿山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3294777035620464.39294659735619601.34294764435620311.310294749235619573.35294747235620329.311294804735620246.36294743735620295.312294810435620513.3工作区属峰丛地貌,山脊走向北东,海拔高程1282〜1588m相对高差306m在矿区东部至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分布区,沟谷深切,发育悬崖峭壁,高差在20〜60m之间;矿区中部地形切割小,地形相对较缓,坡度一般在15〜40°之间。

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部高差一般为100 m左右。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雨量为1192.5mm年最大降雨量1601.8mm 最大日降雨量为221.2mm( 1963年7月11日)。

年最高日气温为34.5 C (1961年7月2日),最低日气温-8.6 C (1977年2月10日),相对湿度83%每年4~9月为雨季,6~7月雨量较集中,多雷暴雨,偶有冰雹。

12月至次年2月有间断性凌冻。

村落分布零散,区内交通以汽车运载为主,至清镇市有县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本测区测绘困难类别程度属于较难。

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 )(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5)《1: 500 1: 1000 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 - 2007);(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 2001);(8)《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四、技术方案(一)仪器、设备硬件本次测绘任务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有:3台KOLIDA双频GPS接收机;;Lenovo笔记本电脑2台,绘图仪1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车辆2部。

软件KOLIDA GPS数据处理软件包,成图软件为南方CASS7.0以及配套的文字处理软件。

(二)作业流程编写技术设计书GPS静态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编辑整理检查(自查、互查、抽查)提交成果资料(三)基础控制测量按照要求,在已有的2个GPS一级点G06和G15的基础上加密测量控制点, 在测区范围内增设2个二级控制点GMO和GM02保证GPS空制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根据测区情况布设若干个图根点,满足外业采集的需要。

1选点和埋石1.1 各等级GPS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地基稳固、能够长期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如主要道路、广场、桥梁等,本测区房顶上原则上不选。

1.2 各等级GPS控制点的周围应便于架设接收设备和操作,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不小于200米的距离,与高压输电线(1万伏以上)的距离不小于50米。

1.3 位于软土地基的点可埋设预制标石,标石预制规格必须符合GPS《规范》要求。

测量标志统一采用专门在厂家定做带十字的测量标志。

位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的GPSE级点可以现浇路面标志,标志米用专门在厂家定做的带十字的测量标志。

1.4 各等级GPS点要求实地绘点之记,点之记中需注明3个明显地物点的间距,注记至0.1米。

点之记在控制测量结束时应整理好。

2 GPS外业观测2.1 GPS外业观测使用满足要求的双频GPS接收机3台,采用静态定位方式进行GPS外业观测,测前进行仪器鉴定。

出测前必须装好电池,开机试验,保证作业用电需要。

2.2在测站上GPS天线可利用基座与脚架直接对中整平,对中误差应w 3mm 2.3观测过程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2.4接收机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确需使用,在安全作业的前提下要尽量远离天线。

2.5应仔细准确地量取天线高,要求每时段测前测后各量一次,较差不得超过3mm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天线高记录数据不得涂改。

在每个测站上,均要求使用统一的《GPS野外观测记录表》进行准确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观测日期、天气状况、观测员、时间、天线高、接收机编号等,字迹要求端正清楚;2.6及时输出当天的GPS接收数据,并且按照年月日进行编号备份。

(四)地形图测绘1.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1图根点精度要求一级图根点位中误差:土5cm二级图根点位中误差:土5cm(均为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1.2地物点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地物点总体上按两类进行划分:1.2.1 一类是主要地物点,指道路、管道、电网设施等明显建筑物拐点。

1.2.2二类是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明显建筑物拐点及农村居民地明显建筑物拐点以及其它地物点。

1.3地形图高程精度1.3.1建筑区和地面硬化区,其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土0.1m, —般地区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土0.15m。

1.3.2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规定:表4 咼程精度要求同一幅图米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2.图根控制测量依据测区范围实际作业情况,按照RTK操作的测量技术标准及国家的行业规范施测,求得图根控制点的坐标。

利用单基站GPS-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通过流动站与基准站二者之间的数据链,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直接得到图根控制点的坐标2.1 GPS-RTK图根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表5 GPS-RTK图根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2 GPS-RTK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6 GPS-RTK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3计算转换参数:利用用户提供的GPS点的两套坐标(WGS-84坐标与吉木萨尔县地方坐标)直接求解所在测区的转换参数,采用的参考点应在三个点以上,所选参考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并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注意已知点坐标检查;也可以自己架设基站,实测所选用参数转换点的WGS8坐标关联求解,采集坐标时,不得外推。

测定高程时,参考点应适当增加。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四参数(二维)或七参数(三维)的数学模型。

GPS-RTI 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7 GPS-RTK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2.4 测量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高程收敛精度应w 3cm。

2.5 测量控制手簿设置碎部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w 3cm高程收敛精度应w 5cm)2.6 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在限差之内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

2.7 用GPS-RTI方法施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应采用适当手段以相应的等级检测坐标、边长和高程,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且检测点不少于总点数的10%,检测技术要求见表8表8 GPS-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接收机的选择应符合表规定:表9 GPS-RTK接收机的选择2.9 GPS-RTI接收设备检验和维护按CJJ /T 73 —2010和JJF 1118—2004的相关要求执行。

2.10基准站的点位技术要求GPS-RT基准站的选择应符合CJJ/T 73—20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①GPS-RTK基准站宜选择在等级控制点上,也可以选择在测区中心区域的临时固定点上;②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③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④选择需用作转换参数参考点的建筑物上的控制点,宜选择埋设在地基不易沉降的稳定建筑物上。

2.11流动站的观测技术要求①GPS-RTI观测的采样间隔为1s。

②GPS-RTI流动站进行图根控制点坐标观测时可采用强制对中杆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15个。

③GPS-RTI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④GPS-RTK流动站有效观测卫星数》5个,PDOPS w 6。

2.12 GPS-RT测量操作要求①测量控制手簿中设置参考点WGS-84坐标(已知或外业现场采集)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

②基准站可架设在转换参考点上,也可架设在测区中心符合观测要求的任意点上(WGS-8坐标外业现场采集)。

③基准站和流动站安装流程具体可参照不同的GPS-RTK接收机商家所提供的说明书或操作手册。

④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控制点,符合限差要求后可进行未知点测量。

⑤对控制点需初始化观测3次,符合限差要求后换点观测,否则重测。

⑥对碎部点初始化观测1次,每点观测历元数》15个,取其平均。

2.13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2.13.1 GPS-RTK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的天线、内存卡和测量控制手簿,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包括下列内容:①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②基准站点名(号)、流动站点名(号);③基准站、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④基准站发送给流动站的基准站WGS-84坐标、WGS-84坐标的增量;(碎部点除外);⑤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⑥流动站的WGS-8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⑦测区转换参考点、观测点位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