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站初步设计说明

消防站初步设计说明

****消防站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2020年06月项目名称:****消防站新建工程建设单位:****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总说明 (6)第二章总平面 (18)第三章建筑 (26)第四章结构 (37)第五章建筑电气 (60)第六章给水排水 (77)第七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86)第八章热能动力 (92)第九章消防 (94)第十章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 (119)第十一章岩土工程 (150)第十二章建筑幕墙 (152)第十三章建筑智能化 (152)第十四章轨道保护 (152)第十五章工程投资总概算 (152)第一章总说明1.1 项目效果表现图总平面图鸟瞰图透视图1.2工程概况1.2.1.工程的基本情况项目背景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娱乐场所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各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不断增多.由于建筑本身及内部可燃物的存在再加上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加,随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火灾对于城市的发展已造成很大的威胁。

消防站开放是新时期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开展群防群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又是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火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践“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

本项目的建设能保证****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本地开发建设进程,进而促进****区城市经济带的城市建设。

本次实施为****区****消防站项目设计,建设用地面积为4854.39㎡。

总建筑面积为6942.6㎡,拟建层数:执勤楼,3F,拟建高度:13.6m;训练塔,层数10F,高度35.0m;门卫。

项目建设功能:训练塔、办公用房、训练塔铺助用房等设施;均为多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场地概况:建设用地处约呈梯形,长向约77米,宽向约65米,总建设用地面积1789.31平方米,整个用地地形比较简单,本设计根据场地环境对整个消防站进行合理总平面布局的同时,避免大填大挖,对地形的合理利用,减少土方量。

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环境,做到对环境的最小破坏。

工程设计规模:中型项目组成:执勤楼,3F,拟建高度:13.6m;训练塔,层数10F,高度35.0m。

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本建筑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主体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本次设计为红线内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消防、节能、绿建等设计,不包括室内精装修、建筑幕墙、景观、建筑智能化等二次专项设计内容。

1.2.2项目基本概况表:1.3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3.1本工程设计中主要执行的现行国家规范、地方法规及标准、各项规定。

1)《****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3)《****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4)《****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版);5)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6) 《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GB51054-2014);7)《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11)《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16)《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17)《****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一号~第八号)》。

1.3.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灾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气象资料:勘察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具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秋雨连绵,无霜期长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6.5℃~18.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1975.2.15)。

夏季长达4个月以上,盛夏多高温天气,伏旱突出,十年八遇,7~8月平均气温26℃~28℃,最高气温为44.5℃(2006.8.16)。

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6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357.7mm,年最小降雨量740.1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256mm(2007.7.17)。

降水集中在每年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7、8月多暴雨。

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1.3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

1.4 项目的组成、分期实施情况和设计范围。

1、项目组成:地上主要规划设计2栋单体建筑;执勤楼,主要功能为战士寝室、办公室及辅助消防站辅助用房;训练塔,主要功能为体能训练室、器材库房。

总用地面积为4854.39㎡,总建筑面积为6942.6 ㎡。

1.1执勤楼建筑物按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设计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4078.33㎡,单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13.6米。

本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1.2训练塔建筑物按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设计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1133.3㎡,单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高度35米。

本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2、本次初步设计范围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防排烟通风设计、电气设计、建筑消防设计、节能及绿建设计,不包括室内精装修、园林景观、幕墙、智能化等专项设计。

1.6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6.1.采用技术材料、设备和结构的情况。

1、大直径钢筋的连接采用套筒连接2、直径≥22mm的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3、钢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4、地下室挡墙外防水采用砼自防水+卷材涂抹防水5、隔墙采用轻质材料做隔墙,减少自重6、门窗:隔热铝合金型材,隔热铝合金型材多腔密封,隔热防噪性能大大加强7、采用UPVC水管,有利环保8、屋面柔性防水材料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涂膜9、内墙采用环保涂料10、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电话信息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及其它系统。

其中访客对讲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室合用;电话信息系统与有线电视系统控制室合用机房,设于二层机房。

1.6.2环境保护、交通组织、节能及绿建、防火安全、人防设置、抗震设防等主要原则。

环境保护:本工程为民用公共建筑,建筑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废气、设备发出的噪声对城市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根据****和国家有关规定,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1)消防站内产生的生活废水、餐饮废水分别经预处理后,一并排入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混合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经周边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后排入长江;2)对于有废气产生的设备及功能房间,如地上厨房油烟尾气采用就近高空排放,风井出风口通过活性炭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气。

3)垃圾袋装化处理。

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在夏季主导方向的下风向,布置在绿化带中,采取绿化措施进行视线遮挡。

交通组织:消防站主出入口,根据用地现状条件设置一个主要人行出入口均与北边市政道路相连,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消防车辆可从主入口进入市政道路。

节能及绿建:公建按照****《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规定进行节能及绿设建筑设计。

用地分配:本地块属于消防站用地。

防火安全:按照国家及****有关规定进行消防设计。

人防设置:本项目为异地人防。

抗震设防:详结构设计。

1.6.3总体布局总平面布局从整体考虑,在场地北侧设置消防站主入口,在东设置车行出入口,实现人车分流;有利于交通组织畅通;将消防执勤楼布置在场地中心位置,形成了一个视觉焦点,消防站的训练场紧靠执勤楼布置,达到场地利用的最大化,消防站执勤楼、训练场及训练塔周围设置环形跑道,有利于打造和提升消防站的城市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城市道路对办公区域的噪音等干扰。

消防站的最北侧出入口处设置门卫室及部分室外停车位等,根据基地现状,因地制宜,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条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就是充分结合地形高差及形状,进行消防站功能合理的分区。

第二章总平面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1.1方案依据资料及批准文件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2.1.2主管部门对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及对总平面布置相关特殊要求。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2.1.3 本工程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1.坐标:****独立坐标系。

2.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0.5米。

2.2 场地概述2.2.1 场地区位及周边配套等项目位于********区,地处****主城区之一,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2.2.2 场地的地形地貌建设用地处约呈梯形,长向约77米,宽向约65米,总建设用地面积4854.39平方米,整个用地地形比较简单,本设计根据场地环境对整个消防站进行合理总平面布局的同时,避免大填大挖,对地形的合理利用,减少土方量。

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环境,做到对环境的最小破坏。

2.2.3 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高压线、地下洞室,以及保留(包括名木、植被、古迹等)、拆除的情况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均已拆除,无地下洞室,无保留名木、植被、古迹。

2.2.4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本项目地质状况良好,无地质灾害。

2.3总平面布置2.3.1 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使用空间设计空间及色彩注意明亮畅快,提供舒适的使用空间。

2.设计新颖、富于特点的建筑根据所处的位置和特点,立面用色注意使用明快、清爽的色彩,造型上轻盈雅致,区别于普通的建筑,展现消防站建筑鲜明个性的特点。

作为城市的建筑,结合城市总体环境考虑,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环境相互融合。

3.简洁务实设计,同时超前考虑创建简洁,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建筑。

本建筑群采用现代简洁的手法表达建筑,强调其简洁性,突出建筑的个性。

注意利用建筑材料和色彩的搭配与对比,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充分反映出消防站建筑的独特气质。

4.消防站内均为多层建筑,采用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与周边的文旅城建筑风格相协调又独具特色。

5.充分尊重地理环境,力求消防站各功能分区明确又有机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