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三十五种常用树种1、五角枫形态:乔木,高8-10米。
单叶对生,叶柄长2-5厘米,叶掌状五裂,长6-8厘米,花黄绿色,顶生伞房花序。
翅果2.5厘米,花期在5月,果期9月。
生态:喜光,喜温凉气候及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不耐瘠薄,抗烟害,深根性,萌蘖力强。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播种繁殖,5月生苗可出圃绿化,可修剪造型。
用途:树冠大,叶形美。
适合做行道树,可孤植、列植、丛植。
2、紫叶李(红叶李)(蔷薇科)形态:小乔木,高达8m。
叶椭圆形或卵形,长5cm以上,先端急尖,基部广楔形或圆形,叶缘有锯齿,叶为紫红色,叶背沿中脉有短柔毛。
花单生或2-3朵簇生,浅粉红色,花期在4月。
果期7-8月。
生态:喜光,耐寒性较差,喜温暖湿润气候。
分布:原产亚洲西南部。
北京、山西、河南、辽宁有栽培。
栽培:扦插或嫁接繁殖。
嫁接多以山桃、山杏作砧木,接后2-3年即可出圃。
沈阳小气候条件下可栽培。
用途:叶片紫红色,春秋两季叶色更美,宜丛植或片植于草坪,广场建筑物附近。
若与常绿树配植,绿树红叶更加相映成趣。
3:新疆杨(杨柳科)形态:乔木,高达30m。
枝直立向上,形成圆柱形树冠,干皮灰绿色,光滑。
短枝之叶近圆形,有缺刻状粗齿,长枝之叶边缘缺刻较深或呈掌状深裂,背面被白色绒毛。
生态:喜光,耐干旱,耐盐渍。
适应大陆性气候,在高温多雨地区生长不良。
根系较深,萌芽能力强,对烟尘有一定的抗性。
分布:中亚、小亚细亚、欧洲。
我国北方有引种,沈阳有栽培。
栽培:本变种原产欧洲,我国北方系属栽培,以新疆为普遍。
在年极最低气温-30℃以下时苗木易受冻害。
本种只见雄株,用扦插或分根繁殖。
用途:优美风景树,行道树及庭园绿化树种。
4:油松(松科)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5cm,胸径达1m以上,树冠在壮年期呈伞形或广卵形,在老年期呈盘状或伞形。
叶2针一束,球果卵形。
花期在4-5月,果翌年10月成熟。
生态:温带树种,喜光,幼苗稍需庇荫。
抗寒,耐干旱瘠薄,深根性,不耐水涝,不耐盐碱,以深厚肥沃的棕壤及淋浴褐土上生长最好。
分布:华北为分布中心,西北、西南亦有,辽宁的开原、清原一带是其分布的东北界限。
沈阳著名的清代福陵、昭陵有三百多年生的古油松群。
栽培:播种繁殖,油松的天然落种自然出苗能力很强。
这对天然更新或者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很有利的。
用途:树形优美,适于孤植、丛植亦可混交种植,又是荒山造林树种。
5:梓树(紫葳科)形态:乔木,高达8m,树冠开展。
单叶对生,有时3叶轮生,叶广卵形或近圆形,有波齿状或3-5浅裂。
叶背脉腋间有紫黑色腺点。
顶生圆锥花序,花冠浅黄色,筒部内有桔黄色纹及紫色斑点。
蒴果长圆形。
花期在5-6月,果期9-10月。
生态:喜光,颇耐寒,深根性,喜湿凉气侯及湿润深厚土壤。
分布:产于东北南部及华北、西北、华中、西南。
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播种繁殖。
移栽以早春发芽前为宜,大树移植应带土球。
用途:树姿优美,叶片荫浓,宜做行道树,庭荫树,可孤植、列植或丛植。
6:小叶丁香(木犀科)形态:灌木,高达2m。
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全缘。
圆锥花序小、侧生长3-10cm,冠筒细长约1cm,花淡紫红色,花药紫色。
蒴果小,表面有疣状突起。
一年两次开花,春季于5月,秋季于7-8月。
果期9-10月。
生态:喜光,喜土壤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处,也耐寒冷和干旱。
分布:产于华北、华中、西北各省区,辽宁南部有分布。
栽培:播种繁殖,移栽易成活。
用途:花美丽且两次开花,是园林中良好的观赏花木,可丛植或孤植。
7:忍冬(金银忍冬)形态:灌木。
高达5-6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
花成对腋生,花冠2唇形,先白色,后变黄色,有微香。
浆果红色,存于枝上可达2-3个月。
花期在5-6月。
果期9月。
生态:喜光,稍耐阴,喜湿润气候亦耐干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性强。
分布: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各地,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
栽培:用种子或扦插繁殖,容易栽培,要适时修剪,保持树姿整齐。
用途:夏季白花耀眼,入秋红果满枝,冬果不落与瑞雪相衬,可孤植或丛植于庭园。
8:火炬树(漆树科)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5m或8m。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7枚,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小,淡绿色。
核果深红色。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态:喜光、速生,萌发能力极强,耐盐碱先锋树种。
秋叶鲜红,生于山坡,林缘灌木丛中。
分布:原产北美。
辽宁近年由国内引种栽培。
栽培:播种,分根繁殖,2-3年生苗出圃绿化。
用途:叶、果供观赏。
宜丛植、群植是点缀风景造园的优良彩叶树种。
9:黑松(松科)形态:乔木,高达30m。
幼树树皮暗灰色,老则灰黑色。
冬芽银白色,针叶2针一束,暗绿色,有光泽,粗硬。
球果长4-6cm,鳞脐下陷。
生态:喜光,在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亦耐盐碱。
分布: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大连市有栽培。
栽培:播种繁殖。
该种抗病力较强,在松干蚧危害的辽南地区,极少受害,长势旺盛。
用途:冬芽银白色,是优良观赏树种。
抗性强,可用作辽南沿海地区造林树种。
10:垂柳(杨柳科)形态:乔木,高可达18m。
枝显著下垂,小枝尤甚。
叶狭披针形或阔披针形,两面无毛或幼时有微毛。
雌花具1腺体。
花期在4月。
生态: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之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特耐水湿,亦能生于土层深厚之高燥地区。
萌芽力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
分布: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平原区,华北及辽宁有栽培。
栽培:繁殖以扦插为主,亦可用种子繁殖。
插穗应选自无病虫的雄株。
移栽易成活,耐修剪。
用途: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孤植或列植观赏,常构成美妙画意。
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更为理想。
11:胡桃楸(核桃楸)(胡桃科)形态: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
树冠广卵形,小枝幼时被密毛。
小叶9-17枚。
雄花序腋生,雌花序顶生,花期在5月。
果实卵形或椭圆形。
果期9月。
生态:喜光,不耐庇荫,喜湿润、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干旱和瘠薄。
深根性,耐寒性强。
分布:广布于东北部山区、华北、内蒙。
栽培:播种繁殖,适宜于槭类、椴类等耐阴树种混交种植。
栽植宜疏,不可过密,其树形的自然形为宜。
用途:庭荫树。
宜孤植、丛植于草坪及列植于路边。
12:暴马丁香木樨科丁香属,落叶大灌木,高达10m,树皮紫灰色或紫灰黑色,粗糙,具细裂纹,常不开裂;枝条带紫色,有光泽,皮孔灰白色,常2-4个横向连接。
单叶对生,叶片多卵形或广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5-10cm,宽3-5cm,先端突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全缘;叶柄长1-2cm,无毛。
圆锥花序大而稀疏,长10-15cm,常侧生;花白色,较小,花萼、花冠4裂。
蒴果长圆形,先端钝,长1.5-2cm,宽5-8mm,外具疣状突起,2室,每室具2枚种子;种子周围有翅。
花期6月;果熟期9月。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以南各山区,大兴安岭只有零星分布;此外,我国吉林、辽宁、华北、西北、华中以及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生态习性:中生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的冲积土。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内、林缘、路边、河岸及河谷灌丛中。
13:水曲柳:木樨科,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色,幼树之皮光滑,成龄后有粗细相间的纵裂;小枝略呈四棱形,无毛,有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长25~30厘米,叶轴有沟槽,具极窄的翼;小叶7~11(~13),无柄或近无柄,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14(~16)厘米,宽2~5厘米,光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无毛或疏生硬毛,下面沿叶脉疏生黄褐色硬毛,小叶与叶轴联结处密生黄褐色绒毛。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14:黄檗:芸香科、黄檗属东北至华北北部落叶乔木,高15一22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深纵裂,木栓层发达,柔软,内皮鲜黄色;小枝橙黄色或淡黄灰色,有明显的心形大叶痕;裸芽生于叶痕内,黄褐色,被短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或近互生;小叶5-15,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5-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楔形,通常歪斜,下面主脉或主脉基部两侧有白色软毛,边缘微波状或具不明显的锯齿,齿间有黄色透明的油腺点。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花瓣5,长圆形,长3毫米;雄花的雄蕊5,与花瓣互生,较花瓣长1倍,退化子房小;雌花的雄蕊退化成小鳞片状,子房倒卵圆形,有短柄,5室,每室有1胚珠。
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特殊香气与苦味;种子2-5,半卵形,带黑色。
生长习性:阳性,耐寒,深根性,抗风,萌芽力强耐火烧,生长慢15:樟子松:松科松属,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厘米;树干下部的树皮较厚,灰褐色或黑褐色,呈不规则的块状开裂,上部的树皮黄色至黄褐色,呈鳞片状脱落,内皮金黄色,冬芽长卵圆形,褐色或淡黄褐色,有树脂;l年生枝淡黄色,无毛。
针叶2针一束,坚硬,稍扁,常扭曲,长4一9厘米,宽1.5一2毫米。
特性:樟子松为阳性树种,根系非常发达,具有耐旱、耐寒、抗风等特性。
多生于较陡峻的阳坡或半阳坡上部;能适应瘠薄土壤,在砂丘上也有生长,常呈团状分布。
16:稠李: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3m,树干皮灰褐色或黑褐色,浅纵裂,小枝紫褐色,有棱,幼枝灰绿色,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14cm,宽3-5cm,先端突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缘具尖细锯齿,有侧脉8-11对,叶表绿色,腋生总状花序,下垂,基部常有叶片,长达7-15cm,有花10-20朵,花部无毛,花瓣白色,略有异味,雄蕊多数,短于花瓣,核果近球形,黑紫红色,径约1cm。
花期4-6月,果熟8-9月。
产地分布:主产中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
生态习性:喜光也耐阴,抗寒力较强,怕积水涝洼,不耐干旱瘠薄,在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良好,萌蘖力强,病虫害少。
园林用途:花序长而下垂,花白如雪,极为壮观。
入秋叶色黄带微红,衬以紫黑果穗,十分美丽,是良好的观花、观叶、观果的树种,也是一种蜜源植物,种仁含油,叶片可入药。
17:珍珠绣线菊:蔷薇科绣线菊属,落叶灌木,高可达1.5米。
枝条纤细而开展,呈弧形弯曲,小枝有棱角,幼时密被柔毛,褐色,老时红褐色,无毛。
叶条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0.5~0.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有锐锯齿,羽状脉;叶柄极短或近无柄。
伞形花序无总梗或有短梗,基部有数枚小叶片,每花序有3~7花,花梗长6~10毫米;花直径5~7毫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形,内面有密短柔毛,花瓣宽倒卵形,长2~4毫米,白色;雄蕊多数,长约为花瓣的1/3或更短;花盘环形,有10裂片,花柱与雄蕊近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