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一、国际发展现状游艇在国际上早已成为一个庞大、热门的产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城市的名片”。
1、国际游艇市场基本情况。
据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ICOMIA)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世界旅游船艇年贸易额高达400亿美元。
如果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
目前美国的游艇经济年产值达250亿美元,香港每年靠游艇创造的产值也高达40亿港元。
而我国游艇年出口额仅为1.2亿美元。
2、国际游艇制造业正加快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游艇厂商已陆续来我国沿海投资办厂,游艇生产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强烈。
2010年全球休闲游艇销售市场将达330亿美元游艇经济的发展趋势游艇经济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从游艇制造到游艇俱乐部的服务再到与游艇相关的度假休闲及各种商务活动,包括游艇驾照培训和考核、专用码头建设、游艇维修、俱乐部建设和管理、零配件制造、内部环境装修、专业保险等。
游艇除了是一种高尚的休闲旅游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会对当地的餐饮、交通、公共服务、维修保养及配备等具有带动作用,并有助于优化海洋经济及滨海旅游业的结构,具有显著的综合经济效应。
据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ICOMIA)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世界旅游船艇年贸易额高达400亿美元。
如果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
目前美国的游艇经济年产值达250亿美元,香港每年靠游艇创造的产值也高达40亿港元。
而我国游艇年出口额仅为1.2亿美元。
衡量游艇经济的另外一个指标是人均指标。
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1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1艘游艇。
连内陆国家瑞士也达到了每69人就拥有1艘的水平。
而在中国,还没有机构对此数据进行过调查。
据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了。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已超过或接近3000美元,广州、上海、杭州等许多城市已达到4000-6000美元,进入了消费游艇业的启动期。
据统计,我国已有百万富翁大约50万人,而且这个数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
我国大陆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6500个大小岛屿和24800个湖泊,"水上市场"潜力惊人,游艇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大连、青岛等地区。
我国游艇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测,中国内地经济下一轮的热点:车之后,必然是游艇。
2、国内发展现状立法已启动,驾证将通用国家统一游艇私人驾照即将推出江河湖海向私人开放中国游艇市场持续向前发展,人均财富不断增长,适于航行的河湖众多,并且拥有大量码头和停泊区,水上旅游业的前景看好。
近几年,世界游艇产业每年的产值已达400亿-500亿美元。
我国的海岸线绵长,水域辽阔,造船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游艇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但目前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差悬殊,做大的空间广阔,游艇产业商机无限。
游艇产业俨然已成为海滨城市的香饽饽。
早在2000年,珠海就专门在辖区内的平沙镇开辟一块地,规划建设游艇工业园区;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发展海洋游艇经济;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赛事的举办地青岛,也在开发航海度假村,积极发展游艇旅游;开发与游艇产业相关水景的省市,则更是无以计数。
“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家庭有能力租用游艇,而年收入超过50万元甚至100万元以上的,则有能力买一艘游艇。
”正如一位游艇俱乐部经营者所说,游艇生活已成中国新贵阶层最爱的生活方式。
目前全国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大型港口城市基本都成立了游艇俱乐部。
仅长三角地区拥有私人游艇的人数就约有500~600人。
有调查显示,深圳有2600人具备购买游艇的实力,广州的私家游艇也已超过10艘。
在新贵们的需求释放之下,中国游艇经济开发已经启动。
据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研究院统计,国内有26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30多家,2003年全行业便已完成产值15亿元。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为个人及家庭休闲生活提供许多便利。
在发达国家,游艇像汽车一样已广泛普及,但它比汽车更具娱乐性乃至奢侈性;在发展中国家,游艇多被作为公园、旅游景点的经营项目,但专门用来供人消遣,仅是少数人展现其自身品味和价值的标志。
在国外,游艇产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
有资料表明:目前世界游艇年消费额高达400亿美元,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
世界平均每171人拥有一条游艇,像挪威、新西兰等国家,人均拥有游艇高达8∶1,美国为14∶1,就是内陆国家瑞士,其人均拥有游艇也达到69∶1。
看上去,游艇产业离我们很远,事实上,它与我们很近。
按照国际经验,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
目前我国沿海多个城市达到发展游艇经济的这一临界点,游艇开发大潮已开始席卷全国,北方沿海城市正风生水起,项目开发也在大力推进。
沿海海滨城市占据区位与海洋资源优势,扩大游艇产业开发将顺势兴起。
二、项目主题形象游艇业是旅游业的“黄金产业”天津,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如今的天津将重点打造北方游艇产业中心。
游艇产业被视作“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这种高端的旅游产品势必成为天津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同时由于游艇业是兼具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长链产业,因此天津中心渔港北方游艇产业建设将对天津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游艇”就成为了顶级奢华的代名词,受到王室、名人和顶级富豪的宠爱。
一艘豪华游艇内部装潢富丽堂皇,客厅、主人房、客房、厨房、酒吧、舞池、卡拉OK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各种高科技装备、通讯及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应有尽有,极尽你的想象。
高昂的购置费、养护费、泊位费用等,也构建出财富、身份的分水岭。
而尊贵的感觉,并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炫耀。
哪怕只是一艘小小的私人游艇,只要驶离港口,那就是一座海上行宫,游艇主人拥有国王般的权力,自由地驾驭独属自己的奢华世界。
社交圈子加入游艇俱乐部,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高档社交圈。
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融进了对玩伴社会身份的选择和认同。
往往需要有私密性良好的空间来提供娱乐、休闲,而游艇就是最合适的独立的空间。
游艇还承载了商务交往的作用。
商务游艇设施齐备,装饰豪华,甚至不亚于五星级酒店。
邀请客户到自己的游艇上度假是一件很时髦、很体面的交际活动。
亲水运动在欧美国家,玩游艇很时髦也很普及。
加拿大拥有550万艘游艇,平均不到6个人就拥有一艘游艇,像挪威、瑞典、新西兰等国家,人均拥有游艇也高达8:1.周末时,一家人乘游艇出海游玩是十分常见的场景。
破风斩浪,速度带来的刺激、自由驾驭的快感,只有亲自驾驶游艇才能体会。
除此之外,冲浪、潜水、游泳、垂钓……甚至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穿上比基尼躺在甲板上晒太阳,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游艇的存在,让人与水亲密接触,体验到另外一种新奇的生活方式。
打造和提升高品位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游艇产业的发展特别能为收入日增的新兴富裕阶层提供聚会、旅游、休闲、娱乐及社会交流等各方面的需要。
以景点开发为亮点,游艇为功能支持和特色,最终把俱乐部打造成集旅游、度假、娱乐、会议、疗养、海上运动项目为一体的整合式多功能旅游休闲度假区。
由此可见,投资者的开发理念与我区高端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此外,游艇旅游消费还能带动游艇码头、游艇会展、房地产业、水上娱乐、餐饮服务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并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我区数量可观的海岛渔民也可以为游艇产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劳动力,这些具有丰富海上作业实践经验的渔民通过培训完全可以转变为游艇产业发展的维修维护工人、驾驶员和消费服务人员等,有利于渔农民转产转业。
游艇制造除了其本身的价值不菲,由游艇制造形成的游艇产业链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应更是巨大,能带动新型材料、涂料、电子仪器、仪表、动力、推进系统等几十个配套产业的发展,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竞争力。
此外,游艇制造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其十分强调手工制作,讲究内部装修和设备组装,也可以培育出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
增强区域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我国游艇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收入提高,舒适型、健康型、参与型、时尚型休闲度假旅游加速发展,白领阶层规模扩大,具有亲水、休闲、时尚、运动、健身等特点的游艇产业已经逐渐升温,其蕴涵的商机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目前,一些滨海城市都在积极行动,争抢商机,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已建立了游艇俱乐部,厦门、苏州、珠海等地区正在筹建游艇俱乐部。
国内一些成功人士逐渐把游艇作为财富的象征和开展商务洽谈的场合,客观上也推动了游艇业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分析,游艇业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最新的一座大金矿”,可以说,谁能在这一领域捷足先登,谁就能把握下波休闲型高端旅游市场的主动权,吃到头口水。
作为拥有优越区位,广阔海域,漫长海岸线,众多曲折港湾和丰富海上旅游资源的舟山,应该在这场游艇业发展之争中主动出击,当仁不让,争做主角三、游艇旅游1、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