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发展动态在北师大高级研修班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崔峦教授。
这位精神矍铄、满腹教育理论的“邻家老头儿”,那么亲切,给了我们最时尚的信息、最前沿的理念、最可借鉴的教学操作。
他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信息便是试用了8年之久的《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修订意见以及新的内容。
讲得非常简单、明了,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课改中一股扑鼻的清香气息,接着是课改八年来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是阅读教学的改进方法!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修改意见以部分内容《语文课程改革标准》自颁布后,04年开始修订,09年全部完成,理念、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变,没有颠覆性的改变,但文字表述上的改变有二、三百处。
一、理念上的调整:1、试行版强调“创新”,但新修订的标准“既要创新,又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教育方法”。
在文字上的表述是这样的:“要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
”2、试行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修订的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文字上的表述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二、教学目标上的升降。
总体来说,在教学目标上,更加务实,强调打好基础,更加注重大好语文教学的基础。
1、更加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
对低段的识字写字的数量、查字典、默读、写话的要求适度降低。
识字写字:以前要求认识1800个,会写1000个,修订后降低为会认1600个,会写800个。
这个减轻了低段师生的负担。
查字典:由原来的两种方法改为只需要掌握音序查字典方法。
“部首查字法”放到三年级进行教学。
写话:只提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写的话。
三、教学建议更加明确,更加具体。
◆关于如何实现“工具性”,要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注意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基础性、阶段性:如低幼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还有就是段与段的衔接。
◆明确指出:识字、写字不仅是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点,他具有基础性地位。
◆综合性学习是跨学科的学习,跨学科内容安排应围绕语文的听、说、读、写等活动来进行,注重的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评价应更加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更加重视定性的评价。
分数只是的定量的评价。
定性即语言描述,注重语文日常表现,采用激励性语言来描述,从正面进行引导。
第二部分课改八年来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统一不够好。
偏向人文性。
这是认真的问题,实践的问题。
以下是历程——◆建国初:注重工具性与思想性◆八年来:工具性与人文性,摇摆不定◆1963年大纲:偏向工具性◆文革期间:注重思想性◆1978年:体现“两性”◆80~90年代:处理很好◆1997年:《北京文学》第十一期,语文教学很糟糕,除了“应试”,还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批判了吕淑湘等教育专家:过分强调工具性。
反思:不能一味强调人文性。
经过几年,又批判:当年浪漫主义情结导致语文特性的缺失——“四重四轻”重内容轻语文重文学轻文章重感情轻训练重提高轻基础对策:用课文本身的语言内容打动学生,用课文本身的语言内容感染学生,用课文本身的语言内容熏陶学生,用课文本身的语言内容教育学生。
一、阅读教学是主体,是终点。
用课文本身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没有必要探挖洞。
二、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十分明确。
低、中、高年级都在分析课文上使劲,出现了不到位,又越位的现象。
教学中,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
这是不对的。
低年级要把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中年级重视词句,加强段的训练,少在篇章上下功夫。
学生“得意忘言”。
每年段要浇好自己的“园”,种好自己的“田”。
三、识字、写字教学普通有所忽略。
课改调研:中小学生课改后词汇量下降了。
多了一些不规范语言,如网络语言。
警示:忽视了字词教学。
掌握7000个左右生字——是合格的小学毕业生词汇量因为每个段掌握的生字是2500个,(2500×3=7000个)。
是三个学段总和。
我们要重视词汇的教学,积累与运用。
别把太多的时间用在分析课文上。
给识字、写字教学的时间,空间太少了。
四、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准重点。
内容上抠得过细,人文上挖得过深。
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的教学时间。
恰似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课,才是最大的问题!别在学生已懂的地方频频提问,喋喋不休。
试验:提出课文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这样的课效果好!阅读教学的起点在“愤悱之处”“悱”口欲意而未能言其貌。
“愤”心求其通而未解其意。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两个点,揣摩孩子的心理,归纳孩子的学习疑难点,叫“教学起点”,心理学上叫“最近发展区域”,就是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地方。
教学中有个“二八定律”:80%是学生自己学懂的,只有20%是教师教懂的。
五、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口号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诗意语文”“人文语文”“本真语文”“纯真语文”……“语文”就是语文,。
语文就是语文,不要加任何修饰语。
加修饰语窄化了语文。
“诗意语文”?——《太阳》、《新型玻璃》,你也能教出诗意吗?我们的语文是“还没有长大的语文”。
六、儿童阅读,“广泛阅读”、“大量阅读”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92%的日本学校设晨读时间。
美国在克林顿时代大投资促进儿童阅读,信息时代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美国用了10年时间,阅读能力提高了。
◆中国只能停留在抄抄写写。
◆美国孩子放学后,社区图书馆读书。
建议:●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也可以腾出课内时间来指导孩子读书。
●山东潍纺市“阳光读书活动”。
全市规划:每个单元配一本课外书。
6年读完4年的教科书,2年读1000万字的课外书,海量阅读。
●浙江王崧舟老师,阅读考核130本书,七级,2800万字——最高级●阅读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就能学好语文。
期望我们的教师在抓学生课内学习的同时,用另一只眼睛关注学生的广泛阅读、大量阅读。
拿出时间来加强课外阅读的展示与交流。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不局限一本书,一篇课文,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这样,学生就会终身受益。
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
老师: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三种“最可爱”的人之一。
第三部分——阅读教学怎么改进?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读书的能力。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叶圣陶下面从“阅读能力、阅读技能,阅读习惯”三方面说明要求★能力: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对文本进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3、对信息进行解释、评价的能力★技能:朗读技能默读技能★方法:精读的方法:大致理解内容,体会思想,积累语言,掌握读法,惴摩写法略读的方法:初知大意浏览:提取、加工,应用信息★习惯:1、读书看报的习惯2、查字、词典的习惯3、查阅资料的习惯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低年级学段要求:1、培养阅读的兴趣2、在阅读中来识字、学词3、通过朗读,借助图画阅读,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积累好词诗句二、中年级学段要求:1、在低年级基础上加强朗读训、默读训练2、学习用多种方法:查字典。
3、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句、段,进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略读,初知大意5、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6、养成读书,看报习惯三、高年级学段要求:1、在低、中年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够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
4、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值得注意的地方——●每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每年级都要重视学和词句的教学2、教学内容:要明确,既要“薄”又要“精”薄——树立大语文的资源观精——借助教科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养成读书的习惯能力,运用到略读课文中来。
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二度开发”拿到教材,我该怎么教?深钻教材:“二度开发”抓三个点:1、语言训练点2、方法习得点(识字、阅读)3、能力培养点从文章下手,在“点”上下功夫!任你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三点”上下功夫,既得意又得言。
3、教学过程过程要简化,落实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服务工作。
落实学生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动天君”(动口动手动脑)——叶老★教,所要求的是让学。
——海德格尔★称职的老师要求学生学的是学的本身(方法、策略),而不是学的其它的什么。
“学的本身”就是“渔”,是点石成金铁“手指头”。
★魏书生,辽宁铁岭市教育局长,教学一初中班主任。
“让学”★复试班学生的能力提高书。
“让学”★“无为而治”——老子,教学如此给孩子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作一个统计:一节课,你说了多少话?提了多少问?你会吓一跳。
(最多200个)老师要做好服务工作:1、老师要少讲少问,让学生多读多练。
利用大屏幕,读只言片语,不行!必须多读整篇的课文。
2、保证读书的时间,给足读书时间。
3、尽可能地在读懂文本,在读明课文基础上,引导孩子多读几篇和内容有关的课文!4、多练,加强识字,巩固识字,写字环节。
5、指导孩子背诵。
低年级要求读正确,而不是有感情。
★什么是“正确”,有什么要求:正确——字音,不能有方言轻声、儿化,变调不丢字、不加字、不颠倒读出长句中词句的停顿★教师讲45分钟容易,指导学生读45分钟是不容易的。
——叶圣陶★看你怎么教?——吕淑湘课文有什么可“磨”的呢?挑几处地方讲。
老师的教是服务学生。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体现服务意识):1、学习过程的组织2、学习目标的确定3、探究问题的整合4、重点疑点的点拔5、学习方法的指导6、学生精彩的生成方法:1、发动——调动积极性2、营造——造设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课堂可以“享受”3、唤醒——唤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唤醒参与的意识,唤醒创造的潜能4、导向——引导学习的方向5、放手——给足时间,开放空间,多放手,少干预6、帮扶——用方法助学,用语言点拔,用朗读示范,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少用廉价评价激学引学助学促学“彩”要出在学生身上,出在“导学”上。
低年级教学方法:1、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不论在哪都认识,挪地方也认识。
单字会写,词语也要会写!2、充分保证写字、识字的时间。
3、改进教学的方法,不要劳而无功。
及时复习巩固,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江苏:规定每节课课内写字至少8分钟,不留课外作业。
4、建立学生在生活中,课内外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
中年级阅读教学方法:加强段的训练。
读段、写段。
段中有几句话?如何联系起来的?分→总,总→分,构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