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第七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A)。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解放思想新时期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2.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1992年南方谈话3.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D )A.政治体制改革B.科技体制改革C.教育体制改革D.经济体制改革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D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5.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C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7 ( D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A.发展B.改革C.速度D.稳定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C )A.发展B.创新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10.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的是( D )A.兴办经济特区B.开放浦东新区C.大出口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完整系统论述的文章是(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十大关系》D.《论联合政府》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 B )的深刻总结。

A.世界经济发展历史B.中国发展历史C.中国古代发展历史D.中国近代发展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 AB )。

A.两个市场B.两种资源C.两套本领D.两种优势E.两种制度2.改革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 ABCD )。

A.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B.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C.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D.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E.一切根本制度3.“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E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4.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BCDE )A.坚持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5.实行对外开放是(ABE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E.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6.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 ABCD )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C.多层次的对外开放D.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E.暂时的权宜之计7、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BCDE )。

A.经济体制B.公有制C.按劳分配D.人民民主专政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9.1957年毛泽东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 ABCD )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B.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明确( BCDE )A.谈论姓“社”姓“资”问题没有意义B.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11.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这场革命同“革命”这个词的本意( BCDE )A.是完全相同的 B.革命的对象不同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1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 AB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D.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13.改革是(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C.是一场新的革命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E.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1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BDE)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D.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E.体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15.我国的改革( ABCD )。

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B.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C.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D.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E.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6.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其中( ABCD )。

A.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B.要发展就必须改革C.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D.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必须改革和发展E.稳定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17.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ABCDE)。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D.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E.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结果18.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 )A.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对外开放可以增强自力更生能力C.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D.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立足点E.对外开放必然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三、判断题1.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对)2.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3.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对)4.党的十二大把实行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错)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

(错)6.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1978年。

(错)7.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完全适应。

(错)8.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错)9.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10.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对)11.外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错)12.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错)1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对外资金交流。

(错)14.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合作。

(错)1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社会制度竞争。

(错)1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对)1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错)18.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错)1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对)2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错)21.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对)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对)2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对)2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错)25.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错)26.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指不论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对)27.2002年12月经过15年的谈判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错)28. 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表述是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对)29.党的十五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错)30.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对)3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对)32.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前提,发展是动力,稳定是目的。

(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