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育人先育德 修身先修心

育人先育德 修身先修心

育人先育德修身先修心
——浅议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绪等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授给教育对象,使之在意识中演变、接受、默化。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已引起老师的普遍重视。

结合目前的素质教育及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此浅议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德育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有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老师的话缺乏实效性,力度不够,没有撞击学生的心灵。

因此,将德育渗透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以情动人。

即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性,教者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上下功夫,寓情于理,情理结合,以情动人,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用教师的心点燃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火花。

2、灵活施教。

即不拘一格,因人、因课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注意师生情感双向交流,发扬民主平等的教风,创设特定的意境,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产生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

如我们现在常用的分层次教学活动课教学,就是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获得较好的教学的效果。

3、重点强化德育的体现。

不能空讲道理,要突出重点,联想升华。

例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德育这根本任务。

在教学发展进程中,历代数学家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断斗争,甚至付出生命。

如希伯斯关于无理数的发现与传播,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础,希伯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激怒了他们,希伯斯被扔进大海淹死。

这个生动的例子,使学生在宁愿牺牲生命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化下,思想和精神自然得到升华和提纯,为追求真理而勤奋学习的豪情也得到了激发。

三、德育渗透于数学教学的融合性
要选准数学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火力点,就要准确地深挖教材深层次的内涵。

1、以数学在祖国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理想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进步出现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都将深刻地影响着数学教学。

市场经济需要掌握更有用的数学,高科技的发展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因此,可联系教材和社会生活实际或举办专题讲座,展示数学的大众化,讲述数学在祖国建设中的功绩,介绍祖国的伟大成就,展望祖国发展前景,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2、数学史是引导学生服务人类的良好素材。

中学数学中介绍数学史只有20多处,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思想等内容。

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志向就是在课堂萌动的、激发的,数学之国的骄子陈景润就是从这里起步,最后构筑成了一座光辉宏伟的科学殿堂。

结合这些内容,以我国古今中外数学的辉煌成就和数学家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立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崇高精神。

3、数学本身充满着辨证法。

数学发生发展的进程无不体现唯物辨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变化。

如许多数学概念的引入均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运用唯物主义思想阐述几何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辨证关系等数学内容,均可为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世界观打下基础。

4、数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知识。

如符号、算式的美,线段、曲线的美,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

数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多变,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赞叹,提高审美情操,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形成对美的执著追求。

5、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质。

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时甚至要付出几代人大量艰辛的劳动。

如圆周率的发现,介绍这些史实,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此外,在数学训练中严格要求,使学
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长期持久地严格训练和熏陶,可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专业理论修养,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准确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