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老教学楼加固及改造施工方案样本

学校老教学楼加固及改造施工方案样本

教学楼功能改造加固综合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建于1992年,总建筑面积5630㎡,四层砖混构造,楼(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构造,局部楼盖(卫生间部位、大厅顶板部位)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构造,基本形式为毛石条形基本,局部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本,基本埋深为 1.50m~3.05m,依照原设计图纸,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为180KPa。

依照建设单位设想,保持该楼原有建筑格局不变,将该楼一~四层房间(卫生间、楼梯间、走廊和门庭除外)均改为仓库,鉴于上述因素必要对该建筑物进行改造加固,加固后既要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规定,又要满足现行规范规定。

二.构造改造加固设计根据
2.1改造加固设计委托书;
2.2教学楼功能改造鉴定报告;
2.3国家关于设计与加固规范:
2.3.1《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50009-),
2.3.2《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
2.3.3《砌体构造设计规范》(GB50003-),
2.3.4《钢构造设计规范》(GB50017-),
2.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3.6《混凝土构造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90),
三.构造改造加固范畴
依照委托方提供功能改造鉴定报告,原楼某些构造构件强度已不满足改造后房屋构造正常使用规定,为保证该某些构件正常安全使用,必要对其进行加固解决,按该报告规定及我公司拟定改造方案应对该楼下列部位进行加固解决:○1每个需要改为仓库房间,应对其楼面板(一~三层顶板)进行加固解决;○2每个需要改为仓库房间,应对其楼面进深梁(一~三层顶梁)进行抗剪加固解决;○3每个需要改为仓库房间,应对其进深梁下墙及转角处墙(一~三层墙)进行加固解决;○4每个需要改为仓库房间,应对其进深梁下墙基本及转角处墙基本进行加固解决。

四.构造改造加固方案
4.1楼面板构造加固方案
对需要增长荷载混凝土预制空心楼板,采用增设钢梁办法进行加固解决,主钢梁型号为[32a,次钢梁型号为2][25a,次钢梁间距应≤1500mm,通过该办法加固,可以减小原有楼板计算跨度,从而提高其承载力。

详细做法见加固施工图(结5-1)、(结5-2)及(结5-4)。

4.2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及墙体加固方案
楼板加固时,次钢梁承担荷载通过主钢梁传至原有楼面进深梁或圈梁,再通过进深梁传至梁下墙体,因而,需对进深梁及梁下墙进行加固解决。

因钢梁荷载均作用在进深梁端部,对该梁弯矩增长很小,
对剪力增长较大,因而,只需对该梁进行抗剪加固解决,加固办法为,在梁下增设钢筋混凝土附壁柱,通过增设附壁柱,既解决了进深梁抗剪承载力局限性问题,又解决了梁下墙体抗压承载力局限性问题。

详细做法见加固施工图(结5-1)、(结5-2)及(结5-5)。

4.3 基本加固方案
新增附壁柱荷载传至基本后,需对原有毛石条形基本进行加固解决,加固办法为增大截面法。

详细做法见加固施工图(结5-3)及(结5-5)。

五. 加固施工环节及办法
5.1 预制空心楼板增设钢梁加固。

5.1.1 表面解决:对需要加固预制楼板及有关进深梁(或圈
梁)进行局部表面解决,将楼板相应次钢梁支点部位
抹灰层剔除干净,并将进深梁(或圈梁)相应主钢梁
预埋件部位抹灰层剔除干净,以露出混凝土表面为度。

5.1.2 埋设预埋件:将主钢梁预埋件通过钻孔植筋法固定在
进深梁(或圈梁)侧表面预定位置。

5.1.3 钢梁下料、组装:次钢梁及主钢梁按施工图(结5-4)
有关节点进行下料并组装。

5.1.4 钢梁吊装:次钢梁与主钢梁组装成一体后进行整体吊
装。

5.1.5 钢梁固定:主钢梁与进深梁(或圈梁)侧表面预埋件
进行焊接连接。

5.1.6 支点安装、紧固:次钢梁与预制楼板之间支点安装、
紧固,注意:支点紧固工序需等到附壁柱及基本施工
完毕后再进行。

5.1.7表面涂装:涂刷防锈漆、防火漆,详细环节如下:○1涂
刷防锈底漆,防锈底漆选用溶剂型无机富锌底漆,底
漆应涂刷两遍,○2涂刷防火漆,采用薄涂型防火涂料,
涂层厚度为5mm。

5.2基本增大截面法加固。

5.2.1开挖基坑:在预定位置进行基坑开挖,挖掘工具可采
用锹、镐等,开挖至基底时,应格外小心,以减少对基
底持力土层扰动,施工时,严防基坑遭水浸泡。

5.2.2基本表面解决:用笤帚将原有毛石基本表面粘结浮土
打扫干净,然后用适量清水将基本表面冲洗干净。

5.2.3基本表面植筋:在原有毛石基本表面,采用钻孔植筋
法植入 16拉结筋,钢筋植入原有基本深度为240mm,露
出长度为200mm,钢筋间距为300mm。

5.2.4制作及安放钢筋笼:按施工图(结5-5)中有关节点详
图进行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5.2.5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预先在原有毛石基
本表面喷涂高标号水泥素浆一道,然后再进行基本混凝
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级别为C30。

5.2.6混凝土养护:养护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15℃,并定
期适量浇水养护。

5.2.7基坑回填:基坑回填时,必要分层夯实,每层土厚度
为200~250mm,压实系数应不不大于0.94。

5.2.8地面恢复:按原有施工图地面构造做法施工。

5.3墙体增设附壁柱法加固。

5.4.1楼板凿洞:在预制楼板相应附壁柱位置开凿方洞,洞大
小依照附壁柱尺寸来拟定;注意凿洞时不得使用重锤、
风镐等振动较大工具,也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原有
构件;
5.4.2表面解决:将进深梁及梁下墙与附壁柱连接部位抹灰层
剔除干净,以露出混凝土(或红砖)表面为度,对于砖
墙尚应剔除已松动勾缝砂浆,砖缝剔深10mm;然后用钢
丝刷刷除梁(或墙)面灰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喷涂
高标号水泥素浆一道;注意剔除梁(或墙)面抹灰层时
不得使用重锤、风镐等振动较大工具,也不得用力过猛,
以免损坏原有构件;
5.4.3墙面植筋:原有墙体与新增附壁柱采用化学植筋法连
接;
5.4.4制作及安放钢筋笼:按施工图(结5-5)中有关节点详
图进行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5.4.5浇筑混凝土:附壁柱混凝土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
强度级别为C30,附壁柱与新增钢梁相交节点处,因空
隙较小,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采用混凝土灌浆料进行浇
筑。

5.4.6混凝土养护:养护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15℃,并定期
适量浇水养护。

5.4.7表面装饰:附壁柱表面及施工过程中破损墙面、梁表面,
应按原有施工图装修构造做法进行修补解决。

六.加固施工注意事项和加强办法
6.1 必要由有经验、有资质专业队伍进行加固施工。

6.2 必要采用国家质检合格材料。

6.3一方面对进场操作工人进行加固工程专门交底,除常规施工
安全事项外,特别对加固施工过程中浮现任何异常状况应建立及时报告反馈机制。

6.4为保证施工安全、减小振动,拆除过程中和加固施工过程中
不得使用重锤、风镐等振动较大工具,也不得用力过猛;此外,整个过程均应进行变形监控和裂缝观测。

6.5 现场巡视,作为整个加固施工过程管理重点不容忽视。

6.6 建立气象预警系统、做好防灾害天气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