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校本教研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一是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在学校中,即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三是基于学校,即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及适时邀请上级领导或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职责:(一)校级领导主要职责: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上好自身的公开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每学期至少1 节),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二)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要职责:
1、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
2、学校教导处负责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三)教研组主要职责:
1、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听、评课活动,特别要组织好“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讨工作。
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3、根据教研组实际确定教研组的核心工作。
(四)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职责:
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
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校内外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
认真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2、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成果,积极撰写教学经验论
文。
四、具体措施:
(一)学校要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校本教研工作。
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延永胜
副组长:鲍春艳
成员:马彩叶、王宇、马向阳、李岩、张梅、常荣、李丽。
(二)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坚持开展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
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解决、结对帮扶、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教学论坛等为学校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学校通过教学观摩、公开教学、骨干示范、校间交流、案例分析、教学研讨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搭建平台。
1、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1)通过自查,找出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再把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准备一本自学笔记,自学时做好笔记。
(2)教师自我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有教学“行动前反思” ,“行动中反
思” ,
“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每学期至少交一篇教学后记、我心中的好老师、我教学中的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同伴互助,互学互动,共同成长。
(1)开展师徒结队,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学校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2 )坚持实施集体备课制度。
以教研组为单位,采用各人构思T集中交流T每人说出个案
T交流讨论T达成共识T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
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
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课的新氛围。
3)开展多人磨一课、一课多次磨的磨课活动。
4)学校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
3、专业引领、更新观念、专业化成长。
(1)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每月一次)。
学校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校长讲座、每月印发一期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
(2)积极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3)建立良性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制:一是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二是对适应期的教师“发展”的培训;三是对发展期教师的“骨干”培训;四是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全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