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

B.(否)
12.风险对管理的目标,甚至是对整体的目标,都能产生影响。
A.(是)
B.(否)
13.在城市的安全规划当中,绝大多数的规划目前已使用了全新的规划方式。
A.(是)
B.(否)
14.政府信任修复阶段的中长期修复是按照危机管理的具体事件划分的。
A.(是)
B.(否)
15.安监总局签发的第16号令中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是)
B.(否)
3.在英国,中央政府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风险和隐患。地方政府分析、评估、制定专门的登记册或登记表,向上级政府报告。
A.(是)
B.(否)
4.人口的老龄化不会对城市安全管理带来影响。
A.(是)
B.(否)
5.主讲人认为,我国还没有可以进行心理干预的专科医院。
A.(是)
B.(否)
6.“王子造纸厂事件”造成群众上街游行,是由于要把造纸厂建在江苏启东。
8.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
A.不确定性
B.目标
C.风险
D.消极影响
9.本讲认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鼓励引导个部门和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上。
A.政府引导
B.科普宣教工作
C.处置工作
D.隐患排查治理
10.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亿。
A.5
B.6
B.观察政府对危机处理的速度
C.观察政府的行为、公平正义、价值取向
D.观察利益受损程度
15.天津港爆炸事故给我们带来哪方面启示。
A.设计不合理
B.查处力度不足
C.政府与企业联系过密
D.审批环节不到位
16.美国的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A.多部门协调系统
B.公共信息系统
C.交通管理系统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
考试中途请不要离开,即使您关闭浏览器或电脑,系统也将持续计时。
(一)单选题:每题1分,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天津爆炸案出现没有总指挥的状况,该如何解决。
A.警察局长总指挥
C.急性焦虑症
D.慢性焦虑症
6.根据本讲,()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技术水平
B.措施手段
C.领导作用
D.制度设计
7.本讲提到,现在基尼系数过高,贫富差距较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集体焦虑,通过哪种措施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
A.调节分配制度
B.城乡医保同筹制度
C.廉租房制度
D.提前退休制度
A.安心
B.安定
C.安静
D.安全
5.本课程讲述了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应该按照哪些原则明确职责?()
A.全方位
B.全过程
C.谁主管谁负责
D.全员
6.本课程讲述了隐患按照整改难易与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可分为哪几大类?()
A.重大事故隐患
B.特大事故隐患
C.生产事故隐患
D.一般事故隐患
7.美国人城市管理过程当中我们可借鉴的经验有()。
C.7
D.4
11.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有其他衍生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去考虑()。
A.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B.立即着手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C.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给予的怀疑和批评给予立即回复
D.对公众的怀疑和批评避而不谈
A.(是)
B.(否)
19.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健全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A.(是)
B.(否)
20.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A.政府信任修复
B.政府信任
C.公众的怀疑和批评
D.媒体导向
16.本讲认为,与PX项目相比,殡葬厂、垃圾处理厂具有哪一特征?()
A.收益性
B.公益性
C.规模效益
D.竞争性
17.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
A.城市应急管理的系统的规划有问题
B.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情况混乱
A.(是)
B.(否)
16.本讲认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来看待。
A.(是)
B.(否)
17.政府信任指在突发事件后,在社会关系中,公众、非政府组织或社会组织,对政府秉持的信赖状态。
A.(是)
B.(否)
18.国家反腐所抓的贪污犯法庭上承认:“我再次表示认罪和悔罪”。涉嫌到买官受贿、行贿买官,还有部队的两位前任副主席先后落马被判刑。这些都体现的是政府信任危机中的政府自身行为能力这一原因。
2.在人类发展核电的进程中,下列哪些核电站曾发生过核泄漏事故?()
A.福岛核电站
B.美国三里岛核电站
C.秦山核电站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3.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分析包括()方面。
A.心理因素
B.直接因素
C.间接因素
D.舆论因素
4.日本重视人的心理安全,在东京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要求达到哪些指标?()
D.现场指挥系统
17.在某市王家村附近要建设一些项目,根据本讲下列哪些项目建设可能会引起公众心理恐慌?()
A.危化品仓库
B.PX项目
C.保健医院
D.核电厂
18.深圳宝安建立的一个平台五大体系包括()。
A.预警体系
B.指挥体系
C.保障体系
D.指令体系
19.在危机事件后重塑政府形象要做到()。
A.结合现代治理体系塑造政府形象(信任修复)
12.根据本讲,我国2017年颁布并实施的()对突发事件做了界定。
A.《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B.《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
C.《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3.本讲认为,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看待。
D.10人
24.现代化智慧城市建立的基础是()。
A.城市特色
B.公共安全
C.科技人才
D.高技术公民
25.我们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的群体,网民就是公众,网民代表了一个国家,也代表了社会的中间力量、青壮年、甚至一部分老人,它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所以说我们从网民就可以看到社会的()。
A.技术支持
B.经济发展力量
A.土地规划手续
B.土地证
C.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D.建筑施工手续
29.主讲人在去法国交流时发现,法国把公众的心理安全、人的安全写进了哪种国家策略?()
A.国家发展策略
B.国家安全策略
C.国家能源策略
D.国家经济策略
30.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孩子上学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他对政府说:“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敷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主要来自于()因素。
A.电子产品
B.玩具
C.氰化钠等危化品
D.汽车
20.建构一个城市发展体系过程中,最核心因素是()。
A.科学指导
B.人的能力
C.训练有素部队
D.领导意识
21.()第22条,明确提出来,所有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A.《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C.主体力量
D.舆论导向方向
26.()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制度设计
B.人
C.舆论导向
D.技术水平
27.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A.提高执法能力
B.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C.规避不公平制度
D.完善管理制度
28.某地要建一座核废料处理厂,为防止出现公众心理恐慌,必须要办理哪种手续?()
B.《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致的通知》
C.《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2.建构一个城市的安全体系,其目的是()。
A.控制舆论
B.便于管理
C.预防风险
D.减少成本
23.在我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死亡人数达到多少人时,属于特别重大安全事故?()
A.3人以下
B.30人
C.8人
A.心理因素
B.间接因素
C.舆论因素
D.直接因素
(二)多选题:每题2分,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本讲认为,要化解公众的心理恐慌,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A.做好信息公开,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和信息发布制度
B.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和建立快速干预制度
C.重视心理安全
E.在宏观层面,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
A.(是)
B.(否)
10.在本讲中提到,现在核电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据专家讲,我们用的新一代的核电机组,发生事故的概率已经不足百万分之一。()
A.(是)
B.(否)
11.“首因效应”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其本质是一种“优先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或者叫“先入为主的效应”,对公众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影响。
A.(是)
A.(是)
B.(否)
7.一般情况下,旅游的安全水平和这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是成反比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