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主讲:成良斌
教学内容和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理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展望当代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了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明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要求,从而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基本概念界定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生产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关系
•(3)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
•古代:间接生产力。
•直接生产力:劳动经验和工艺。
•近代:直接生产力。
•与资本的发展逻辑相关,促进生产工具变革。
•当代:第一生产力。
•(4)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劳动的异化与科技的异化
•生态问题
2. 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1)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第三次科技术革命的兴起。
(2)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3.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
(1)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
(2)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
(3)应用中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
(4)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的评价。
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三种观点:价值中性
福
祸(致毁知识)
勾勒姆(Golem):犹太神话中的怪物,强有力、
笨拙而又无知。
价值偏向在“动态”的科学技术中产生,
这是由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案例分析
核技术与核弹、核能发电
转基因技术
网络技术
核技术的价值:福——核能发电
祸——核弹
核弹的价值:福——移山填海、开采石油
和矿产、扑灭井喷、
消灭化学和生物武器、
地下核爆炸发电、
防止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
祸——用于战争
核弹用于战争的价值:福——正义战争
祸——非正义战争
结论:
从层次论的视角分析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
价值偏向由人的活动决定,归根结底由人的价值观决定。
这种观念的核心是如何看待自然,如何看待人。
哥白尼式的革命
人类中心主义
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理念论
中世纪-《圣经》与托勒密的地心说
近代-笛卡尔: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统治者。
-康德: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洛克: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主义:狭义→广义
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非人类中心主义)
从人类中心主义向“天人合一”转移的理由:
A.自然界的价值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
商品性价值(经济价值)与非商品性价值
生存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自然的权利
自然的权利主要指生物的权利
自然权利的整体性
权利的下放与自然的权利
1215年,25名贵族开会制定《大宪章》,以保护贵族的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如第39条规定,除非依据法律,并经过同级贵族的审判,不得监禁或流放任何贵族。
洛克《政府论》(1690):生命、自由、健康、财富或私有财产。
杰弗逊《独立宣言》(1776):生命、自由、对幸福的追求。
(但当初,美国的大多数州都规定,只有拥有财产且纳税的白种男人才享用这些权利。
到19世纪早期,对白种男人投票权的大多数限制都取消了。
)
B.理性的局限性
理性与非理性(彩电、钟和计算机键盘)
复杂性学科与不可预测性
C.从人类中心主义容易滑向部分人中心主义(如国家主义、种族主义、集团主义等)
霸权主义与国家主义
白人中心主义
从自然界的报复到科学的报复
什么叫报复?参与性、间接性与不可预料性
报复不等于负作用
墨菲定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则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自然界的报复
技术的报复
科学的报复
从层次论的视角分析科学技术的报复
自然界的报复与自然灾害
天灾与人祸
SARS是天灾还是人祸
果子狸是原凶吗?
SARS、疯牛病与禽流感
地震、海啸与天外来客
东北防护林与喜玛那雅山脉
人定胜天与顺应自然
科学技术的“异化”
•异化:指事物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了自己的对立面,形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人的异化、劳动异化、科技异化。
•全球性问题
•《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
“单向度”实际有两种意思,一是在横向上只有一个方向;一是在纵向上只有一个深度。
即扁平化、无反抗等。
单向度的人就是认同现实,没有批判精神,不反思的人。
而造成这种单向度的人的社会,即单向度的社会,只倡导一种发展方向,维护现有体制,有着巨大的惰性。
可持续发展观
A.问题的提出
最经典的定义: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B.两个或三个平等:
人与人的平等(代际、代内)
人与自然的平等
C.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相对的,
自然资源的无限性是绝对的。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适当发展和使用
经济的适度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
避免自然的报复和人的报复
避免天灾与人祸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
• 1.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1)科技发展加速化(内)。
•(2)科技知识综合化(内)。
•(3)科技研究集约化(内)。
•(4)成果转化产业化(外)。
•(5)科技人文交融化(外)。
•(6)科技经社互动化(外)。
•(7)科研开发国际化(内、外)。
2.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整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科学内部、科学与技术、自然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2)处于革命性变革的前夜:
外部需求;内在逻辑。
(3)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
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国际化广度和深度;基础理论研究;与意识形态关系。
(4)一些领域的前沿动态。
信息、生命、能源、材料科技和基础科学等。
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高潮
《科学技术编年表》(1956)中的科技成果统计表
欧美各国科技中心转移图
汤浅光朝计算出的欧美各国的科技兴隆期
三、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1. 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
(1)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
(2)中国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利条件。
(3)中国科技总体水平的差距和问题。
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及国际比较
中国R&D经费及其占GDP比重
中国企业R&D经费及其比重
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中国论文数量
中国专利申请受理量与授权量情况
1901—2010年各国诺贝尔奖得奖人数统计(前10名)
2.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更新价值观念:以人为本。
(2)加强科技规划:强化基础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3)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4)深化教育改革:按创新人才总体要求和创新人才能力体系要求,改革和完善培养机制。
思考题(任选两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和当代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为什么要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天人合一”观念的转变?
•自然界的报复与自然灾害有何区别?
•你认为我国目前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清除这些障碍?
•你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为什么?
联系方式
教学博客:/chengliangbin
电邮:chengliangbin@
公共邮箱:open_data@
Thanks
第一次是王健老师(导论),第二次是欧阳老师(当代社会问题),第三次是张峰老师(当代发展问题),第四次是黄长义老师(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第五次是成良斌老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第六次是刘家俊老师(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第七次是黄岭峻老师(当代社会思潮),第八次是刘家俊老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