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课时安排——教具——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导入——初读——析读——品读——小结——作业——板书二、教学目标注意1、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都是错误的。
3、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可操作。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可从如下角度进行考虑:1.正确读写、认识、理解生字词。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4.认识文体相关知识(具体文体具体分析:散文、诗歌、说明文)5.了解作者的相关简介知识与能力目标模板:正确读写、认识... ...等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从如下角度进行考虑:1.写人记事: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2.写景抒情: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科普说明: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古代诗歌: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古代文言文:通过朗读与体会,积累文言文常识,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模板: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 ...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从如下角度进行考虑:1.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3.培养对亲情的感恩、友情的珍惜4.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模板:体会... ...;培养... ...精神;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自然之道》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认识、理解愚蠢、踌躇、颓废等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体会本文运用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自然规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鲸》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认识、理解上颚、虎鲸等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刻画鲸的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望洞庭》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认识、理解潭面、青螺等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诗人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方法,品味诗歌宁静优美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可从如下角度考虑:(1)通过反复朗读,归纳写作对象特点(人物性格特点、景物特点、说明对象特点)(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3)初步学习文言文常识。
(4)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5)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二)教学难点可从如下角度考虑:(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人物/景物/对象。
(2)深入体会情感。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主旨句的含义。
《自然之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归纳我和同伴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人物,深入领会情感,理解最后向导话语的含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鲸》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归纳并体会鲸的特点,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鲸,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望洞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归纳洞庭湖的特点,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景物,深入领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题一: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认识、理解波澜、翡翠、无暇等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刻画桂林山水的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真题二: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认识、理解“远眺、姿态”等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景顺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养成留心观察,尊重并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归纳颐和园的特点,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景物的手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之导入注意完整教案中导入一句话简写。
单独考导入,需要详细的师生对话。
《自然之道》导入:(详细版本)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先给大家播放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一望无际的大海。
生2:岸边有很多可爱的幼龟,尤其是它们的眼神特别萌。
师:那么,这群可爱的幼龟,它们将要去哪里呢?生3:它们要去大海里面。
师:是呀,大海本就是幼龟的家园,但是这段回家的路却充满了艰辛,因为在天上有一群凶狠的嘲鸫在等着捕食它们,同学们,这群可爱的幼龟将面临怎样的危险呢?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自然之道》(简案版本)一、导入图片导入,播放海边幼龟的图片,学生畅谈观看后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这群可爱的幼龟在进入大海之前将面临哪些危险呢?进而引出课题《自然之道》。
《鲸》导入:(详细版本)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师:海底世界要举办一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鲸鱼觉得终于可以在同类面前一展身手了。
但是没成想,刚走到会场门口就被虾兵蟹将挡住了。
师:鲸鱼被拒的理由是“你并不是鱼!”,鲸鱼为这事可是苦恼了一阵。
师:诶、明明叫鲸鱼,为什么却不是鱼呢?同学们,你们想解开这个疑惑吗?师:那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鲸》(简案版本)一、导入故事导入,教师讲解鱼类运动会鲸鱼被拒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鲸鱼为什么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呢?进而引出课题《鲸》。
《望洞庭》导入:(详细版本)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稍后呢,老师会请同学来说说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师:好,视频播放完了,刚刚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同学情不自禁的说道:“太美了!”那么,现在谁来说说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呢?生1:老师,我知道这里是洞庭湖,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过那里,就像视频中一样,特别的美。
师:没错,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洞庭湖,那么,在视频中,湖中有座非常秀气的小山,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生2:是君山。
师:你可真聪明,没错就是君山。
洞庭湖和君山相互依存,洞庭湖滋养了君山上的动植物,君山则妆点了洞庭湖的美丽。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唐代的刘禹锡也被洞庭湖的美景迷住了,那么,他又是如何刻画眼前美景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诗歌《望洞庭》(简案版本)一、导入视频导入,教师播放洞庭湖的美景,营造优美宁静的气氛,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出诗歌《望洞庭》教学过程之初读初读模板1.自主学习(默读、轻读)(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检查反馈(1)字词:结合视频、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重点强调... ...等字词(2)主要内容:《自然之道》初读:一、自主学习(默读、朗读)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二、检查反馈1、生字词结合视频、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重点强调嘲鸫、踌躇、颓丧等字词2、主要内容我们一行人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但由于我们的错误判断,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鲸》初读:一、自主学习(默读、轻读)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二、检查反馈1、生字词结合视频、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重点强调鱼鳍、过滤、哺乳等字词。
2、主要内容本文从形体、进化、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等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鲸。
《望洞庭》初读:一、自主学习(默读、朗读)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二、检查反馈1、生字词结合视频、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重点强调和、翠、青螺等字词2、主要内容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月色、湖面、君山等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之析读第一步:分层拟标题(明确教什么)第二步:教师设疑提问(体现启发式教学)第三步:教学方法呈现(体现教学方法灵活性)《自然之道》析读:(一)初到海岛教师设疑: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呢?在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幼龟呢?教学方法:播放视频(二)错救幼龟教师设疑:(1)作者从哪些角度刻画了幼龟?(2)面对幼龟的危险,我和同伴的反应是什么?(3)向导的反应又是什么?想一想如果此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呢?(4)假想幼龟遇险,演出我和同伴的着急以及与向导之间的对话教学方法:换位思考,分角色扮演(三)弥补过错教师设疑:(1)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2)从同伴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3)在这一部分,作者主要从哪一角度刻画我们的反应?教学方法:联系上下文,有感情朗读课文(四)结局小组合作讨论:(1)你能想象到,这群肉食鸟离去后,会是怎样的场景吗?(2)此时,我和向导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3)你是如何理解末尾向导所说的话的?(4)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自然之道的认识。
教学方法:发挥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鲸》析读:(一)形体与进化教师设疑:1.鲸的形体具有哪些特点?2.在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你能根据作者的描述画出鲸鱼的进化过程吗?教学方法:播放视频,绘制图画(二)种类与吃食教师设疑:1.如何区分须鲸和齿鲸呢?2.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3.这两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呢?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下须鲸、齿鲸的进食过程吗?教学方法:播放视频、口语交际(三)呼吸、睡觉与胎生小组合作讨论:用分析前4部分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后3部分,小组代表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1.呼吸:视频对比普通的鱼与鲸呼吸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