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Large equipme nt in stallati on pla n
一、钢筋绑扎
1. Rein force bar coligatio n
1. 大型设备基础造型复杂,内埋设有大量的地脚螺栓、水、电、风、油管
道,工序繁多,配套复杂。

钢筋安装的程序是:安装管桩锚固钢筋;砼垫
层;底板钢筋在侧模支设前进行安装;外侧钢筋在外壁模板安装好后安
装;基础内侧钢筋在内模支设前安装或穿插进;对埋设在基础内的各种
水、通风、油管、电缆管道等在钢筋安装前进行安装。

1.1
2. 安装时钢筋逐根清点,根据钢筋绑扎的先后,按图纸编号、位置顺序、水平分散绑扎。

3. 为使绑扎后钢筋网格方正划一,间距、尺寸正确,采取在垫层上弹线控制的方法。

4. 采用同基础砼标号的水泥砂等制成带铁丝的预制垫块,在钢筋底部或立壁钢筋侧面按一定距离绑扎垫块,以控制钢筋的保护层。

5. 基础上层水平钢筋网高度在1m以内时采用“二形钢筋马橙支承固定层次和位置,当高度在2m以上时采用型钢焊制的支架或利用基础内钢管脚支架来支承上层钢筋网片的重量和上部操作平台的施工荷载。

支架之间设置斜向支撑。

6. 对基础受动力荷载很大的部位,基础顶部设置多层钢筋网片,上下层网片
孔格要求对齐,施工时如要开上下人孔或放置串筒浇灌孔,其位置选择在钢筋受
力的次要部位,浇注砼至底部时,再补钢筋修复,其搭接长度不少于35d。

7. 钢筋安装完后,将底板及钢筋上杂物、泥渣清理干净,提出自检记录,经专检后,办理隐蔽手续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大体积砼基础浇筑
1. 大体积砼基础的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砼连续浇筑,一气呵成。

施工工艺上应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砼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缝。

2. 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砼供应等具体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斜面分层
分层的厚度,要根据砼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注量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取
30cm。

3. 浇筑砼所采用的方法,为了使使砼在浇筑时不发生离析现象。

砼自高处自由
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沿串桶、溜槽、溜管等下落。

串桶的布置不大于3m方式为行列式或交错式。

4. 筑设备基础时
a)地脚螺栓:较小的地脚螺栓可利用木(钢)横梁固定在模板上口。

较大
的地脚螺栓可采用单层和双层钢定板,并在螺栓下端和结构钢筋焊接在一起,浇筑时要控制砼的上升速度,使两边均匀上升,不使模板上口位移,以免造成螺栓位
置偏差。

地脚螺栓的丝扣部分预先涂好黄油,用塑料布包好。

b)对定位板下砼要振捣密实,板外侧砼应略高些,再细心振插使砼压向板底,直至板边缝有砼浆冒出气泡为止,如定位板面积较大,可在板中间钻若于观察小孔,直至小孔出浆为止。

c)预留栓孔:预留栓孔采用楔形木塞或模壳板留孔,上端用铅丝固定在模板上,下端用铅丝和结构钢筋绑扎牢固,为防止浇筑砼时,木塞上浮,上端用钢管(和支撑系统连接)压牢,木塞或模壳涂以油脂以易于脱模,浇筑后,在砼初凝时及时将其取出。

d)预留管道:浇注有预埋大型管道的砼时,常会出现蜂窝,为此,砼粗骨料颗粒不宜太大,稠度要适宜,先振捣管道的底和两侧,待有浆冒出时,再浇筑盖面砼。

5. 承受动力作用设备基础上表面与设备底座底部之间,用砼(或砂浆)进行二次浇筑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a)浇筑前应先清除地脚螺栓,设备底座部分及垫板等处的油污,浮锈等杂物,并将砼表面冲洗干净,保持湿润。

b)浇筑砼(或砂浆),必须在设备安装调整合格后进行。

其强度应按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原基础的砼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并不得低于C15,砼
的粗骨料粒径可根据缝隙厚度选用5~15mm当缝隙厚度小于40mm寸,采用水泥砂浆。

c)二次浇筑砼的厚度超过20cm时,加配钢筋,配筋方法由设计定。

6. 为保证该工程的砼浇筑质量和进度,在混凝土运输中,大体积砼采用2台砼泵解决水平和垂直运输,小量砼采用1T机械翻斗车和吊车完成水平运输和垂
直运输。

三、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砼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砼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等方面考虑。

1. 降低水泥水化热
a)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配制砼,如矿渣硅酸盐水泥。

b)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U级和相应的减水剂R561,改善和易性,提高砼的抗渗性、可泵性、抗裂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热的目的。

c)在厚大少筋的大体积砼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砼用量,
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但在掺加石块时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约束条件。

2. 降低砼入模温度
a)夏季用低温水挠拌砼,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

b)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c)实测入模温度控制在15C ~19C。

3.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a)在砼浇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避免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b)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砼内外温差控制在25C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控制在20r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

c)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砼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砼拌合物堆积高差过大,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

4. 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