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暖关爱培育——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温暖关爱培育——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温暖关爱培育——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作者:涂敏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19期
涂敏
(九龙坡区西彭镇第三小学校重庆九龙坡400039)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地区出
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

重庆市把关爱留守儿童列为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九龙坡区也提出了”建设经济发展好、城市形象好、民生保障好、文化内涵好、社会管理好、
党的建设好的美好九龙坡”的宏伟蓝图。

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照顾和培养工作,落实好这一民
生保障,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是九龙坡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

西彭三小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最多时占到了学生人数的40%左右,学校在”温暖、
关爱、培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民生工程为突破口,为努力打
造”建好寄宿制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保障留守儿童幸福成长,让所有孩子
的生活充满阳光,学校走出了一条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探索之路。

一、建立档案信息记录成长过程
每学期开学、放假时,对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凋查和登记,为每个在校
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现监护人的姓名、职业等信
息。

学校安排德育处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
关内容,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和成长记录册,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个性情况,以
便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

二、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关爱工作
为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留守儿童
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如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监护人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沟通交流制
度、家访制度、亲情连线制度等,确保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留守儿童管理工
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三、建设寄宿学校营造温馨家园
在上级的关心和重视下,学校装修了”阳光公寓”,添置了洗衣机、电视、电脑、热水器、
沙发、床铺、床上用品等设施设备和生活用品,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学生可以
全免费拎包人住。

同时,学校安排安排干部通夜值班,了解住校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
决住校生的各种问题;安排教师在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学业、作业;安排生活教师培训学生的
生活能力,进行日常管理。

经过老师细心周到的服务和管理,孩子们在学校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培养、教育和锻炼,实现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

四、建设活动阵地丰富课余生活
1.积极建设”心灵之约”网站。

学校利用计算机室和部分教师办公室,设立了亲情视频聊
天室,留守儿童和住校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在亲情视频聊天室与父母”面对面”交流。

2.提供课余活动条件。

建立留守儿童文体娱乐室,在学生宿舍配置电视,设置图书角,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多媒体室、运动场,积极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阅读、科技制作、看
电影、运动等课余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3.学校建立了”心灵之约阳光小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谈心交流的地方;”心灵之约”倾诉信箱为师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五、加强家校联系实现教育合力
在对留守儿童的培育中,家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为了实现教育合力,我校每学期开展1-
2次监护人集中培训,每月编印一些家教资料,供家长学习、借鉴。

我们还通过到家走访、QQ 群、微信群、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共商教育,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保证每月联系每
个留守儿童家长至少两次。

各种形式的联系方式,实现了家校有效沟通。

六、开展课题研究优化培育策略
从2008年起,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及策略研究”区级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一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问题及成因,探索了一些培育措施,使关爱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随着区级课题的结题,为了进一步探索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学校申报了关于
留守儿童工作的市级课题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培
育策略更优化。

七、联系多方关爱促进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培育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学校主动联系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一起担任”代理家长”,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共同体。

1.认真落实了”蛋奶工程”、”爱心午餐”、”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营养保障。

2.积极开展结对关爱工作。

学校动员教职工、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共同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每个教师、党员干
部结对关爱2-3个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

每周至少与结队孩
子交流一次,每月至少带结对孩子回家一次,周末、节假日带领他们参加外出活动。

各班还积
极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好伙伴。

学校每学期进行”爱心教师”、”爱心班级”、”优秀代理家长”、”优秀伙伴”的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
步推动了关爱工作的落实。

3.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技能竞赛等关爱活动。

学校利用传统节假日、纪念日、科技艺体节、运动会等,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一方面,学校通过慰问、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
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不会孤单。

学校每年开展一系列传统活动,每
学期组织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每学月开展集体生日
庆祝活动,师生共庆生日;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包粽子比赛、迎新年游园活动、包汤圆闹元宵
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校积极联系社区、村社,在假期开放社区、村社活动场所、活动室,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体育、阅读等活动,保障留守儿童假期有去处、有事做、有活动。

在”温暖、关爱、培育”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将更加努力地追求学校全面进步与发展,做好留守儿童各项工作,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全社会的呵护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爱留守儿童”这一民生工程的落实、为美好九龙坡蓝图的实现贡献出我们应尽的微薄之力。

“留守儿童”培养和照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将更加努力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探索更优化、更科学的关爱、培育之路,用最真诚的心温暖孩子、关爱孩子、培育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进步,在全社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