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乡市swot分析1

湘乡市swot分析1

湘乡市SWOT分析
优势
1、自然条件优势
湘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全年积温也较丰富,常年无霜期比较长,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土壤方面,全市耕地土壤多呈微酸性和中性,山地土壤多呈酸性和微酸性,三级微酸性土壤(pH值介于5.5至6.4)分布在全市各地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大部分无石灰反应,比较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水文方面,湘乡市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分湘江支流涟水、沩水、靳水3个汇水区域。

因此,水域条件还是比较充足,有一定的优势。

2、地理位置优越
从省内区位看,湘乡市位居湖南省中部偏东。

东邻湘潭县和韶山市,北接宁乡县,与省会长沙咫尺相隔,和名山南岳一脉相承,湘江支流——涟水横贯其中市区。

东距湘潭市43公里,距长沙市10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102公里。

一直以来,以长沙市为中心的湖南东部地区一直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目前,随着湖南“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的迅猛发展。

湘乡市因此具备绝佳的地理区位优势。

3、资源优势
3·1 矿产资源
湘乡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勘明优质矿藏30多种,“棋梓灰岩”、含锌天然矿泉水、白云石、矽石、石膏、滑石、铁、锰等质优量多全。

3·2 农业资源
湘乡市农业种植以粮食为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建有优质水稻、畜牧、水产、水果、经济林等五大类农产品基地;分割肉、皮革、饲料、蛋品已成为全国的集散地;大米、生猪、茶叶、干椒、火培鱼等饮誉海内外。

3·3 旅游资源
湘乡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山水旖旎秀丽,人文资源丰厚。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发现战国以来的古墓葬5000多座及大量文物。

文庙、褚公祠、宋窑遗址等20多处古迹保存完好。

宋代古刹云门寺,内有全国第二大千手千眼观音塑像和汉白玉雕刻的十八罗汉,成为国内外佛教信徒拜谒的圣
地,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碧洲公园、原始次森林风景如画。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毛主席母校——东山书院,让瞻仰者肃然起敬。


域内有被誉为“水府龙宫”的湖南水府旅游区。

湘乡已与韶山、南岳连成一条资源丰富的旅游热线。

4、市场潜力优势
湘乡市的农业比较发达。

全市有耕地66万亩,是全国粮猪生产百强县(市)。

但由于交通线路不是很完善,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只能在湘乡市附近销售,不能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因此,若在完善交通的基础上将会有很好的很宽广的市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非常可观。

劣势:
1、公共基础设施不较差,文化设施匮乏
湘乡市的商业基础设施中,有五个农副产品市场,但是分布不均匀,两个百货市场,一个服饰市场,还有一个建材市场和百货没有开业,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这样的市场规模是远远不够的,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体育设施方面,现状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占城市总用地比例为0.1%,人均用地面积仅0.1平方米。

市级室内体育馆一座,但大部分设施均已十分陈旧。

现有的乒乓球室、台球厅、健身馆均为民营项目,没有形成气候。

从现状来看,除博物馆以外,文化设施普遍缺乏。

现有设施规模偏小,内部设施落后,周边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足。

娱乐设施缺乏吸引力,普遍上座率不高。

2、交通系统不完善,仓储用地无一定规模
城市建成区的道路有十四条,主要交通桥两座,但是路况不是很好,市域境内有铁路3条,有点缺乏整体的管理监督,没有很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城市现状仓储用地较少,仓储用地均比较分散且多位于各企业内部,不利于货物的储藏和转运,同时也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一定干扰。

3、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基础设施差。

在长期的“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经济倾斜制度安排下,一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

2001年湘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5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172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比农村高出许多,差距甚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湘乡市现有市级室内体育馆一座,占地面积4300,建筑面积2829,观众席位2600 座,项目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但体育馆的建设时间为1980年,大部分设施均已十分陈旧。

另外,在湘乡市一中、二中等中学普遍建有校际运动场,但均为内部使用,不对外开放。

其他体育设施还比较缺乏,居民小区体育场第设施处于空白状态,乡镇“一场两室”建设也未完全到位。

体育三产尚未形成完善市场,现有的乒乓球室、台球厅、健身馆均为民营项目,没有形成气候。

4、市场化程度不高,行政壁垒依然存在。

湘乡市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市场开放程度与沿海地区相比明显不足,长官意识作用明显。

城市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单一,城市经营的观
念还没有充分体现。

各城市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行政壁垒依然存在,
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湘乡市规模化市场的形成。

5、经济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

湘乡市的支柱产业作用突出,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老国企效益滑坡,设备陈旧;二是皮革行业中,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三是皮革和水泥
两个支柱产业污染严重;四是品牌宣传不够,特别是产品对外出口不
多。

城市化水平还不足35%,属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区域。

机遇
1、政策支持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中央
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一系列促进中部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
并将加大对中部基础设施的投入。

针对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
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提出
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
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湖南加强基础产业、基础
设施建设,形成了沿京广线长沙——株洲——湘潭“一点一线”经济带,
为加快区域内崛起创造良好条件。

二、区位优势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正在加速转移,为湘乡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
机。

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内地转移,湘乡市处
于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中心地带,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中低企业拥有承接沿海地区技术梯度和经济梯度的转移的基
础。

这必将成为湘乡市加速发展的难得的契机。

三、辐射机遇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湘乡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尤其是湘潭正在全力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大了产业辐射带动,有利于湘乡市“四大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中央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农业大县倾斜。

4、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点,“3+5”城市群逐渐形成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
发展新路。

湘乡市作为湘潭市辖区内的一个县级市,未来发展必将成为长株潭周边的次中心地带,所以发展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机遇。

五、新时期新机遇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新机遇,再者,政策更加的优惠,通过政策的优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湘乡市投资发展。

目标更高,动力越大,通过艰苦的奋斗,达到能达到的目标。

挑战
1、内涵式发展压力较大。

从客观上分析,湘乡在充分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又靠内涵式发展,即需做大做强已有企业,赢取高速高效发展。

由于全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势企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传统产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不少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人才少,缺乏发展的后劲。

同时,许多本地籍贯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回来,原有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又习惯到广东沿海打工,加上许多企业的人才意识不强、待遇偏低、发展机会少,从而难以留住人才和员工。

全市资源(能源)型工业向效益型工业、“小而
全”式生产向精深专业化生产、传统粗放型生产向标准化生产、廉价低
质向品牌发展的转型难以快速推进。

二、资源环境条件约束。

目前,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大力推进,湘乡工业发展空间逐步受限,原有对水、土地、空气等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和项目难以在短时间内提质改造。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的持续、大幅回落直接对部分工业企业造成冲击,市场空间更小、竞争更激烈。

国家地根紧缩政策的继续实施使土地价格将持续上涨,且报批难度将不断增
大。

工业园东郊片有项目无土地的状况成为制约皮革产业发展壮大的严重障碍。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的扩大也导致工业发展用地进一步被压缩。

三、政务环境亟待优化。

近年来,湘乡虽然加大了发展环境整治力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之不相协调的现象远没有彻底根除。

一些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
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持不够,尤其是某些主要职能单位存在特权思想和部门权利化倾向。

企业周边环境还不够宽
松,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盗窃企业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

征地拆迁难、工程建设经常受干扰等严重损害了投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