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及设计思路

教案及设计思路

教案及设计思路中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海安县角斜镇中心幼儿园缪亚琴实施日期:2009年4月24日活动背景:《蝴蝶找花》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下学期中的一节艺术活动。

本着尊重原教材,创新实施的原则,我搜索了一些相关素材,制作了相应课件,并改编了游戏玩法,融入了情感目标,以游戏的形式串联整个活动。

活动设计中,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在感知6/8拍节奏,将根据音乐创编飞舞和停飞的造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6/8拍节奏的音乐,初步感知乐曲优美抒情的性质。

2.根据说唱音乐尝试创编蝴蝶飞舞的优美动作和停飞时的造型。

3.在集体游戏中体验蝴蝶和花的亲密友情。

活动准备:1.蝴蝶翅膀、触角若干、花的头饰(红、黄、蓝、紫)2.春天背景图、蝴蝶和花的图片、音乐图谱各一副3.课件《蝴蝶找花》、音乐《蝴蝶找花》、音乐《化蝶》、活动过程:1.律动《毛毛虫的舞》,激发幼儿兴趣师:春天来了,毛毛虫们快出来玩玩吧!(随春天的背景、音乐《化蝶》律动)师:吃饱了我们睡一觉吧。

(播放音乐《蝴蝶找花》,教师给幼儿粘上蝴蝶翅膀。

)设计说明:游戏化的口吻和组织形式能让中班的孩子较快进入游戏的情境。

在“毛毛虫”睡觉的过程中长出翅膀既符合科学规律,又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能够充分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感知音乐,根据节奏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1)自由飞舞师:呀!快看!一觉醒来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了。

快飞起来吧。

(播放音乐《蝴蝶找花》)动作要求:脚后跟抬起,小碎步移动,翅膀尽量伸展开。

(2)根据图谱,有节奏的飞舞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图谱,随音乐有节奏的飞舞。

设计说明:图谱的应用能够鲜明、直接的感知节奏。

将动作要领自然的融入孩子的游戏中,孩子易接受,也不打断孩子的游戏。

(3)创编飞舞动作师:小蝴蝶还可以怎样飞呢?3.借助课件,丰富感知,创编蝴蝶停飞的动作(1)师:小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找什么呢?(幼儿猜想,出示图片)(2)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小蝴蝶是怎样和花做朋友的呢?(播放课件)。

提问:小蝴蝶是怎样和花做朋友的?①采花粉②闻一闻③比美④悄悄话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设计说明:课件的使用一是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稍作休息,二是借助课件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孩子们创编动作。

4.借助游戏,巩固创编,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游戏规则:当听到音乐信号时,小蝴蝶可以自由飞舞,当听到儿歌指令时,停在任意一朵花上造型。

(请客人老师扮演四朵花)结束语:小蝴蝶们,我们再去找找其他颜色的花儿做朋友吧!(幼儿飞出活动室)设计说明:请客人老师参与游戏是让孩子与听课的老师之间有一个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客人老师可以帮助指导孩子根据说唱音乐做废物和停飞的各种造型。

教案实施后的反思1.整个活动,孩子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或带领下学习,失去了主体地位。

2.6/8拍节奏图谱的播放,对幼儿感知音乐似乎没有什么帮助。

根据图谱节奏飞舞更是纸上谈兵,图谱形同虚设。

3.课件的播放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孩子们只是按照课件上播放的的画面描述表现动作。

抑制了孩子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学习中来。

4.四朵花的设计初衷是让孩子与听课的老师互动。

但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飞舞,目标不一,变化较大,教师很难驾驭,本来就缺少对乐句的分辨,这样下来就更乱了,目标2没有达成。

修改后的教案及说明活动说明:这节课在园内四个班级轮流组织,每一次执教之后都进行了研讨、调整,经过几番打磨,最终定稿。

中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尝试感知、分辨乐句。

2.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将音乐感受转换成舞蹈动作。

3.在集体游戏中体验蝴蝶和花朋友之间“爱”的情感。

修改说明:很显然,感知乐曲、分辨乐句是重点。

分辨乐句是为解决难点服务的。

创编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听音乐创编。

“友情”也是一种爱的情感,这样表达更精确,也便于幼儿在活动中理解。

活动准备:1.PPT制成的春景图2.音乐《蝴蝶找花》、《快乐的毛毛虫》3.幼儿表演用的简易蝴蝶道具、花头饰一个修改说明:1.春景图是为了让“毛毛虫”在醒来的时候感知春天,让他们更快的融入游戏的情境。

2.原有的课件、图谱被删除,音乐《化蝶》更名为《快乐的毛毛虫》,与过程内容衔接。

3.道具的制作强调简易,其实是用各种丝巾制成的,取材容易且经济实惠。

活动过程:1.快乐律动,放松心情,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扮毛毛虫姐姐,幼儿扮小毛毛虫。

春天来了,弟弟妹妹们快出来玩玩吧!(音乐《化蝶》中,转转脑袋、伸伸腿、扭扭腰、爬一爬、打个滚儿、吃点东西)困了,我们睡一觉吧!(毛毛虫趴在地上睡,配班教师给幼儿粘上翅膀。

)2.感知音乐、乐句,尝试创编,体验蝴蝶和花爱的情感(1)倾听音乐,初步感知,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①自由飞舞呀!快看!我们变成蝴蝶了。

哇!我们的翅膀好美呀!噢!飞喽!飞喽!比一比谁飞得最美!(播放音乐《蝴蝶找花》伴奏乐)蝴蝶飞起来很轻盈,脚后跟抬起来,小碎步移动,翅膀尽量伸展开,这样就更美了。

②创编飞舞动作幼儿自由飞舞,教师捕捉优美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这个小弟弟飞得可美了,我们跟他学一学。

刚才我看到这个小妹妹的动作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做。

(翅膀轻轻碰一碰、翅膀在身后摆动摆动、一只翅膀低些,另一只翅膀高些)瞧!我们还可以自己(大家围成圈飞)转个圈呢!看看姐姐是怎么飞的。

★飞得不主动的幼儿教师应及时拉着她一起飞小蝴蝶还可以怎样飞呢?(方向、身体倾向、合作等)▲和姐姐一起把刚才这些漂亮的舞姿展示一下吧!(2)借助谈话,丰富感知,创编蝴蝶爱花的动作飞累了,我们歇会儿吧(跪着)。

姐姐知道弟弟妹妹可喜欢花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我们爱她、喜欢她呢(美的动作可以给朋友带来快乐)?你想对花做个什么亲热的动作(有没有让花儿觉得你很爱她,就像平时你们跟妈妈一样会做那些亲热的动作)?①抱一抱:爱她可以抱抱她!怎么抱?张开翅膀轻轻地、温柔地拥抱着她。

那我们一起张开翅膀抱一抱。

朋友的拥抱真温暖。

(提示幼儿动作要轻柔、优美)唱:蝴蝶蝴蝶飞呀飞②亲一亲(采花粉)、摸一摸:是啊!爱还可以亲一亲!怎样亲呢?爱还可以温柔的抚摸一下用翅膀抚摸着花瓣,(用翅膀把花捧在手心里)撅起小嘴吧“咂”,亲一个。

来!一起做一做。

(甜甜的、心里美美的、真香)亲还可以用脸蛋亲一亲。

③闻一闻:花儿好香啊!我们伸长脖子,嗅一嗅,翅膀在身后展开。

▲我们可以用动作告诉花儿你喜欢她,别忘了开心的表情、爱的眼神也会让花儿知道你喜欢她。

做做!(3)情景练习,复习动作,感知乐曲的乐句那跟着姐姐去找花吧。

用刚才那些漂亮的动作飞起来,当听到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时,把喜欢花的动作做给花姐姐看看。

花姐姐在这儿呢,我们飞过去吧。

(配班教师扮花)太挤了!我们可以围成一个圈在花儿姐姐身边飞。

“蝴蝶蝴蝶飞呀飞”——飞舞动作一,结尾做个亲热动作一;“飞过草地飞过河边”——飞舞动作二,结尾做个亲热动作二;……(一个乐句飞一次,造型一次,提醒幼儿每一乐句换一种飞的方式)引导幼儿看看花姐姐的情绪、表情、动作。

跟花姐姐再见。

修改说明:1.幼儿自由飞舞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体现了教育的新理念——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过程由自由飞舞自然过渡到创编,再创编爱的动作,流程自然,更符合幼儿学习的规律。

其间,教师的指导用语也很丰富,将预想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详尽表述,便于其他教师在引用时理解此案设计的意图,也方便借鉴。

2.观看课件改成谈话引导,有效地将孩子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学习中来。

教师的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教育的渗透自然,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整个环节中将分辨乐句作为重点,每一个环节中的训练都连贯自然,为最后的游戏打好伏笔。

3.借助游戏,巩固创编,分辨乐句,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①弟弟妹妹们,和花儿做朋友开心吗?那我们来玩个《蝴蝶找花》的游戏吧。

小妹妹先来做花,找一片小绿叶背朝圆心蹲下来。

小弟弟,当音乐响起来时,我们用漂亮的动作飞起来,当唱到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时,找一朵花儿做朋友,做个亲热的动作。

★当第一段结束时提出适当的游戏要求。

对花儿也要提出适当的要求。

交换角色表演②我们交换一下。

轮到我们做花了,(示意蝴蝶蹲下来扮花)刚才扮演花的小朋友做蝴蝶。

准备好了吗?结束语:弟弟妹妹们,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喽!(幼儿飞出活动室)修改说明:由于音乐的修改,整个的游戏玩法也作了相应调整。

怎样让中班的孩子能一下子听清老师的指令,此环节做了好几次调整。

由先前的面向圆心到现在的背朝圆心是为了促进花和蝴蝶的表情交流,不造成蝴蝶飞舞时的拥堵现象;由起先的教师参与扮演到最后的幼儿交互扮演,旨在给孩子充分活动的自由,增加情感交流的频率,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活动效果及反思:孩子们被优美的音乐和蝴蝶道具所吸引,活动中,教师让孩子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了一会儿,既顺应了孩子的兴趣又便于之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动作引导幼儿创编,并充分让幼儿表达,最后的游戏环节交代清晰,交换角色时,教师总结了不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