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临床操作和标
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及概述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
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份,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份、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
血浆置换包括单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
单重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同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
双重血浆置换是使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径更小的血浆成份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大于白蛋白的致病因子,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脂蛋白等丢弃,将含有大量白蛋白的血浆成份回输至体内,它可以利用不同孔径的血浆成份分离器来控制血浆蛋白的除去范围。
DFPP能迅速清除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抗体、抗原等致病因子,调节免疫系统,清除封闭性抗体,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及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二、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适应证
1、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性脑病)、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è syndrome)、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γ–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TTP/HUS)]、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重度血型不合的妊娠、自身免疫性血友病甲等。
5、肾脏疾病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难治性局灶节段
性肾小球硬化症、系统性小血管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6、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ABO血型不兼容移植、免疫高致敏受者移植等)、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7、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坏疽性脓皮病等。
8、代谢性疾病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9、药物中毒药物过量(如洋地黄中毒等)、与蛋白结
合的毒物中毒。
10、其它浸润性突眼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多脏器衰
竭等。
(二)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
1、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等有严重过敏史。
2、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3、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
4、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5、存在精神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三、操作流
程由于血浆置换存在不同的治疗模式,并且不同的设备其操作程序也有所不
同,应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按照机器及其所用的管路、血浆分离器或血浆成份
分离器等耗材的相关说明书进行,主要程序如下:
(一)总体流程
1、治疗前评估
(1)医院资质建议双重血浆置换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
(2)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电解质(钠、钾、氯、钙、磷)、肝功能、肾功能及与原发病相关的指标等。
(3)由有资质的肾脏专科医师负责综合评估患者适应证和禁忌证,确定是否应进行血浆置换及其治疗模式,
治疗前评
估
建立血管通路确定治疗处方物品准备及核对血浆置换治疗并发症处理
制定血浆置换治疗方案。
(4)向家属及或患者交代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2、建立血管通路参照血管通路章节,多为临时血管通
路。
3、确定治疗处方
(1)血浆置换频度取决于原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所清除致病因子的分子量和血浆中的浓度,应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一般血浆置换疗法的频度是间隔1~2天,一般5~7次为1个疗程。
(2)血浆置换剂量单次置换剂量以患者血浆容量的1~1.5倍为宜,不建议超过2倍。
患者的血浆容量可以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和估计:
1)根据患者的性别、血球压积和体重可用
以下公式计算血浆容量=(1-血细胞比
容)× [b +(c ×体重)]
其中:血浆容量的单位为ml,体重的单位为kg。
b值:男性为1530,女性为864;c
值:男性为41,女性为47.2。
2)血浆容量的估计可根据下述公式
来计算血浆容量=0.065 ×体重
×(1 - 血细胞比容)
体重的单位为kg。
(3)抗凝
1)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评估和抗凝药物的选择参照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章节。
2)抗凝方案
①普通肝素一般首剂量0.5~1.0mg/kg,追加剂量10~20mg/h,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常用);预期结束前30分钟停止追加。
实施前给予
4mg/dl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保留灌注20分钟后,再给予生理盐水500ml冲洗,有助于增强抗凝效果。
肝素剂量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
②低分子肝素一般选择60~80IU/kg,推荐在治疗前20~30分钟静脉注射,无需追加剂量。
同样肝素生理盐水预冲有助于增强抗凝效果(方法同上)。
③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也可在监测APTT下,给予阿加曲
班。
3)抗凝治疗的监测和并发症处理参照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章节。
(4)置换液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