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嵌入式系统概论以S3C2440核心为架构
嵌入式系统概论以S3C2440核心为架构
也能相容8位元/16位元元件 3. 大量使用暫存器,指令執行速度更快 4. 大多數資料操作都在暫存器中完成 5. 定址方式靈活簡單,執行效率高 6. 指令長度固定
P-11/64
1.2.3 ARM微處理器的特點
❖Thumb指令集(T變量)
➢ Thumb指令集是ARM指令集的子集。這個T變量對於 Ver4之前是無效的。而目前有兩種的Thumb指令集: Thumb 版本 v1(適用v4的T變量)與Thumb 版本 V1 (適用v5的T變量)
如手持式或可攜式型產品。 ➢ 能夠提供0.9MIPS/MHz的三級管線結構。 ➢ 程式代碼密度高並相容的16位元Thumb指令集。 ➢ 廣泛地支援各種作業系統,其中,包括了Windows
CE、Linux或是Palm OS等作業系統。
P-14/64
1.2.5 ARM9微處理器系列
❖ARM9系列微處理器在高性能和低消耗功率特性
❖長乘法指令(M變量)
➢ ARM指令集的M變量包含了4個附加的指令來實現32 x 32 → 64的乘法與32 x 32 + 64→64乘加運算。這些指 令意謂著乘法器是需要相當龐大的運算資源。因此, 在一些僅需小程式代碼以及不太需要乘法功能所實現 的晶片組中,有時是省略這些指令的。
P-12/64
1.2.3 ARM微處理器的特點
處理能力。
P-15/64
1.2.6 ARM9E微處理器系列
❖支援DSP指令集,適合於需要高速數位信號處理的場 合。
➢ 5級整數管線,指令執行效率更高。 ➢ 支援32位元ARM指令集和16位元Thumb指令集。 ➢ 支援32位元的高速AMBA匯流排界面。 ➢ 支援VFP9浮點處理輔助運算器。 ➢ 全功能的MMU,可支援Windows CE、Linux以及
中,v4及以上的版本都將M變量視為標準的配置,所 以不加以列出。 ➢ 若在v3以上的版本中,所描述的變量特性沒有出現的 話,則以x字母來排除這項代表這變量的字母。
P-13/64
1.2.4 ARM7微處理器系列
❖ARM7微處理器系列具有如下特點:
➢ 具有嵌入式ICE-RT邏輯,除錯開發非常方便。 ➢ 極低的消耗功率,適合對消耗功率要求較高的應用,
P-20/64
1.3.4 ARM微處理器的記憶體存取
❖ARM系列的微處理器是具備范紐曼(Von
Neumann)機器。
❖ARM系列包含了記憶體,邏輯運算單元,程式
控制單元,輸入/輸出設備等。
❖ARM系列的CPU可以經由匯流排對某個記憶體
區塊來做資料存取的工作,而整個系統的記憶體 僅能在同一時間回應一個要求而已。
第一顆四位元微處理器 Intel 4004
P-17/64
1.3.1 RISC系列結構
❖ 傳統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複雜
指令集電腦)結構有其固有的缺點。
❖ RISC體系結構也還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認為,RISC
體系結構應具有如下特點:
➢ 採用固定長度的指令格式,指令整齊、簡單、基本定址方式有2 ~3種。
Palm OS等多種主流嵌入式作業系統。 ➢ MPU支援即時操作系統。 ➢ 支援資料Cache和指令Cache,具有更高的指令和資料
處理能力。 ➢ 主頻最高可達300MIPS。
P-16/64
大綱 1.1嵌入式系統概念 1.2嵌入式處理器 1.3 ARM微處理器結構 1.4 ARM微處理器的應用類型選擇
方面提供了最佳的性能。其中,具有以下的特點 :
➢ 5級整數管線,指令執行效率更高。 ➢ 提供1.1MIPS/MHz的哈佛結構。 ➢ 支援32位元ARM指令集和16位元Thumb指令集。 ➢ 支援32位元的高速AMBA匯流排界面。 ➢ 全功能的MMU,可支援Windows CE、Linux以及
Palm OS等多種主流的嵌入式作業系統。 ➢ MPU支援即時操作系統。 ➢ 支援資料Cache和指令Cache,具有更高的指令和資料
P-8/64
1.2.2 ARM架構處理器
目前ARM架構處理器已在高性能、低功率消 耗、低成本的嵌入式應用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目前普遍對於各種系統強調需低消耗功率,高 執行效率的要求之下,使得 ARM微處理器及相 關技術的應用幾乎已經深入到各種不同的領域中 。
其中,主要為以下八大領域:
P-9/64
1.2.2 ARM架構處理器
➢ IEM動態地控制ARM處理器與其他晶片上元件,使之 執行在能量消耗效率最高的水平上,同時保證良好的 使用者體驗。
➢ IEM增加了電池壽命 ➢ IEM 在傳統的功率消耗控制方法上,增加性能比例控
制硬體,可以减少静態和動態功率消耗
P-22/64
大綱 1.1嵌入式系統概念 1.2嵌入式處理器 1.3 ARM微處理器結構 1.4 ARM微處理器的應用類型選擇
➢ 由於大多數的ARM微處理器片內記憶體的容量都不太 大,因此需要使用者在設計系統時外部擴充記憶體。
❖晶片內週邊電通道的選擇
➢ 除ARM微處理器核心以外,幾乎所有的ARM晶片組 均可根據各自不同的應用領域,擴展了相關的功能模 組,並整合在晶片之中,我們稱之為晶片內週邊電通 道。
P-24/64
第一顆四位元微處理器 Intel 4004
P-23/64
1.4 ARM微處理器的應用類型選擇
❖ARM微處理器核心的選擇
➢ 從前面所介紹的內容可知,ARM微處理器包含一系列 的核心結構,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領域 。
❖系統工作頻率
➢ 系統工作頻率的規格大幅地決定了ARM微處理器的處 理能力。
❖晶片組內的記憶體容量
80386EX則是最早用於SoC型的單晶微處理機 型的PC主機,它以80386微處理器為核心,在一 個晶片組上整合了PC主機常用的I/O、即時時脈 RTC、中斷控制器、DMA控制器、定時/計數器 、並行/串列埠以及VGA的LCD液晶顯示器(驅動 器)等,。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型處 理器具有結構簡單、處理速度快和處理功能強等 優點,所以新型的嵌入式系統大多數都採用 RISC型處理器作為核心。
❖增強型DSP指令(E變量)
➢ 為了實現一般的DSP運算法,提供了一些附加的指令 來增強ARM處器的功能。這些指令是意義在v5T版本 上,因此在之前的版本是無效的,同時,在不具T變 量與M變量的結構中,亦是無效的。
➢ 將個別的功能特性的字串加以連接起來,以表示完成 所支援的功能。
➢ ARM指令集版本號碼 ➢ 變量符號(除了M變量外),因為在這一系列的結構
嵌入式系统概论以 S3C2440核心为架构
大綱 1.1嵌入式系統概念 1.2嵌入式處理器 1.3 ARM微處理器結構 1.4 ARM微處理器的應用類型選擇
第一顆四位元微處理器 Intel 4004
P-2/64
大綱 1.1嵌入式系統概念 1.2嵌入式處理器 1.3 ARM微處理器結構 1.4 ARM微處理器的應用類型選擇
P-6/64
1.2.1嵌入式處理器簡介
任何微處理器MPU或微控制器MCU(即常稱的 單晶微處理機)都可以作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
用X86微處理器架構作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 具有開發方便和移植容易等優點,但是其體積大 、功率消耗高和和即時性差等不足也給其帶來應 用的局限。
P-7/64
1.2.1嵌入式處理器簡介
P-19/64
1.3.3 ARM微處理器的指令結構
❖ARM微處理器的在較新的體系結構中支援兩種
指令集:ARM指令集和Thumb指令集。
❖ARM指令為32位元的長度;Thumb指令為16位
元長度,為ARM指令集的功能子集。
❖Thumb代碼與相同效能的ARM代碼相比較,可
節省30%~40%以上的儲存空間,同時具備32位 元代碼的所有優點。
❖ARM微處理器以單一32-bit的資料匯流排同時攜
帶了指令與資料。而僅有載入與存回,以及切換 指令能夠從記憶體來存取資料。
P-21/64
1.3.5 智慧型電能管理器
❖為了讓可攜式的手持設備具有最高的電池使用壽
命以及使用時間,就提出了智慧型電能管理器(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r (IEM))功能。而其 特性如下所列:
P-4/64
1.1嵌入式系統概念
❖嵌入式系統的三種架構
➢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等級 ➢ 晶片組等級 ➢ 模組等級
P-5/64
大綱 1.1嵌入式系統概念 1.2嵌入式處理器 1.3 ARM微處理器結構 1.4 ARM微處理器的應用類型選擇
第一顆四位元微處理器 Intel 4004
P-18/64
1.3.2 ARM微處理器的暫存器結構
❖ARM微處理器共有37個暫存器,被分為若干個
記憶體組(BANK),這些暫存器包括:
➢ 31個通用暫存器,包括程式計數器(PC指標器),均 為32位的暫存器。
➢ 6個狀態暫存器,用以標識CPU的工作狀態及程式的 運行狀態,均為32位元,目前只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
➢ 使用單週期指令,便於管線操作執行。 ➢ 大量使用暫存器,資料處理指令只對暫存器進行操作,只有載入
/ 存回(Load/Store)指令可以存取記憶體,以提高指令的執行 效率。 ➢ 除此以外,ARM系列結構還採用了一些特別的技術,在保證高 性能的前提下,儘量縮小晶片的面積,並降低消耗功率: ➢ 所有的指令都可根據前面的執行結果決定是否被執行,從而提高 指令的執行效率。 ➢ 可用載入/存回指令大量傳輸資料,以提高資料的傳輸效率。 ➢ 可在一條資料處理指令中,同時完成邏輯處理和移位元處理。 ➢ 在迴圈處理中,使用位址的自動遞增/遞減來提高執行效率。
第一顆四位元微處理器 Intel 4004
P-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