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各代导演

中国各代导演

中国各代导演中国第一代导演(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1.郑正秋: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设立明星影戏学校。

1923年摄制完成《孤儿救祖记》,是郑正秋的第一部社会片,使演员王汉伦成为中国第一位悲剧女演员。

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玉梨魂》。

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1935年参加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

2.张石川:1928年导演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1931年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

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演艺术家。

中国第二代导演(夏衍的《春蚕》,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1.吴永刚:1934年编导无声片《神女》。

1936年编导国防影片《壮志凌云》。

1947年拍摄《终身大事》。

1978年导演戏曲艺术片《刘三姐》。

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导演的《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费穆:1932年执导了《城市之夜》。

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3.蔡楚生:1929年拍摄了《战地小同胞》(1929)、《碎琴楼》(1930)、《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

1931年夏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

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

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4.沈西苓:1931年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

1938年拍摄以抗战为题材的《中华女儿》、编写电影剧本《神鹰》、《大时代的小人物》。

5.袁牧之:1934年拍摄并主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桃李劫》。

1935年编导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处女作)。

1937年编导《马路天使》,被公认是中国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影片的优秀作品。

6.郑君里: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8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1957年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中国第三代导演(凌子风《中华儿女》(与翟强合作)、《春风吹到诺敏河》、《红旗谱》、《李四光》,崔嵬《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天山上的红花》,王苹《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东方红》,郭维《董存瑞》、《柳暗花明》、《智取华山》)1.谢晋:1957年执导《女篮五号》,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

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

2.谢铁骊:1963年《早春二月》原著:柔石。

1970年《智取威虎山》。

1972年《海港》导演谢铁骊、谢晋。

3.水华:1950年《白毛女》1959年《林家铺子》4.成荫:1959年《万水千山》1981年《西安事变》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城南旧事》,杨延晋的《苦恼人的笑》、《小街》,滕文骥的《生活的颤音》,黄蜀芹的《人·鬼·情》)1.谢飞:1979年与王心语、郑洞天合作导演《向导》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1986年与乌兰合作导演《湘女萧萧》获法国第四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

1990年《本命年》获第四十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93年《香魂女》获金熊奖。

1997年《黑骏马》第十九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年《益西卓玛》。

2.郑洞天:1981年《邻居》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2年《人之初》获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童牛奖。

2004年《台湾往事》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3.张暧忻:1978年与姚蜀平、李陀合写剧本《沧桑大地》;1979年由凌子风导演更名为《李四光》。

1981年影片《沙鸥》,获得第二届金鸡奖。

1984年至1985年,编导影片《青春祭》。

1990年影片《北京,你早》获香港国际电影节年度十大华语片奖。

1993年影片《云南故事》。

1994年筹划改编拍摄陈建功小说《放生》。

1994年影片《南中国1994》。

4.黄健中:1979年《小花》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中国第五代导演(李少红《红粉》、《恋爱中的宝贝》;黄建新《黑炮事件》、《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何平《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那人那山那狗》、《暖》;宁瀛《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1.田壮壮:1985年《猎场扎撒》。

1986年《盗马贼》。

1993年《蓝风筝》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和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

2002年《小城之春》是对费穆和李天济同名作品的重拍片。

2.张艺谋:1984年在张军钊导演的影片《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

1984年在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黄土地》中担任摄影师。

1987年影片《红高粱》获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1年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1992年影片《秋菊打官司》获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1998年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获五十六届意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1999年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获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02年影片《英雄》获香港电影金像奖。

2004年影片《十面埋伏》。

2005年影片《千里走单骑》荣获华表奖。

2006年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9年影片《三枪拍案惊奇》改编自美国导演科恩兄弟《血迷宫》,3.吴子牛:1984年《喋血黑谷》被评为1984年新时期十年优秀影片。

1988年《晚钟》获1988年第三十九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4.冯小刚:《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与葛优合作的第一部贺岁影片,获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集结号》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获第十七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唐山大地震》,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荣获第三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一九四二》是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获第七届罗马电影节青年评审团最佳影片金蝴蝶奖。

5.陈凯歌:1984年导演《黄土地》获金鸡奖;获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1993年《霸王别姬》获法国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2005年古装电影《无极》。

2008年影片《梅兰芳》。

2010年执导《赵氏孤儿》。

2012年执导《搜索》将角逐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中国第六代导演(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陆川《南京!南京!》)1.王小帅:《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时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扁担·姑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

《十七岁的单车》获得五十一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2005年《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左右》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2.贾樟柯: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海上传奇》获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兰花奖。

《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

还著有《贾想》、《中国工人访谈录》等书。

2.宁浩:2001年《星期四,星期三》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中国大学生电影数码媒体竞赛银奖。

2003年电影处女作《香火》获得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之后又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DV竞赛单元金奖。

《绿草地》入选2004年柏林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并获得上海电影节亚洲区最受欢迎奖。

2006年拍摄喜剧《疯狂的石头》,获台湾金马奖。

2007年拍摄《疯狂的赛车》,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之一。

2010年担任第四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之一。

3.王全安:2000年编导《月蚀》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大奖,是中国新电影运动的标志性影片。

2003年编导《惊蛰》更是为他获得更大的赞誉。

2007年拍摄编导《图雅的婚事》获第五十七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0年执导影片《团圆》获银熊奖。

2012年《白鹿原》于2012年获得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最佳艺术贡献奖。

4.管虎:1992年《头发乱了》荣获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奖;日本东京电影节票房第一名。

1996年《昨天的哨音》新加坡国际电视节,获单本剧金奖第一名。

2001年《再见,我们的1948》获得华表奖最佳导演新人奖。

2000年《夜行人》参展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

2001年《上车,走吧》获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2002年《西施眼》成为夏威夷电影节上惟一一部获奖的中国影片。

2009年《斗牛》获第四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2011年《沂蒙》获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