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大作业部分答案一.。
1.主要有宪法为母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及其诉讼法。
2.本案中涉及到民法中的《婚姻法》、《继承法》、《民事诉讼法》。
3.法律角度:(1)黄永彬和蒋伦芳是事实婚姻,受法律保护。
泸州市中院对于抚恤金的认定及黄的住房补助金、公积金属夫妻共同财产,而黄未经蒋同意,单独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侵犯了蒋的合法权益。
故法院依法驳回张学英的上诉,维持原判,合乎法律规定。
(2)黄永彬和张学英是同居关系,不受我国《婚姻法》保护。
就黄的遗产而言,属于赠与行为,虽然在公证机关办了公正,但是法院撤销了公正,依判决执行。
(3)本案中有俩审终审制原则。
4.道德层面:黄永彬和张学英虽是同居关系,但自由恋爱在一起六年,面对黄晚期肝癌、面对旁人的嘲讽,以妻子的身份守候在黄的病床边吗,张学英尽到应有妻子尽到的责任。
试问,那时蒋伦芳在那?可怜的是黄永彬和蒋伦芳没有解除婚姻关系,作为第三者没名没份,受尽白眼,其实这也是真爱。
我顶。
三.。
1、田某和谢某虽系聋哑人,但其民事诉讼行为能力未受限制。
故不应为其指定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可以指定聋哑翻译人员,或者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
2、违法调解。
婚姻法规定,调解离婚的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到庭,除法律规定情况外。
否则,不能调解离婚文书写作1.申诉人:所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传:传真:电报号码:法定代表人:职务:被诉人:所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传:传真:电报号码:案由:(写明争议案件的性质)请求事项:(要求仲裁解决的具体问题)事实与理由:1、当事人之间争议的由来、发生、发展的经过。
2、当事人之间权益争议的具体内容和焦点3、实事求是地说明被诉人应承担的责任此致仲裁委员会附:1、证据2、本申请书副本份申诉人:年月日满意答案好评率:40%防卫过当造成重大损害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见义勇为”不等于免罪金牌“见义勇为”并不能成为理所当然的“免罪金牌”。
如果在“制止犯罪、扭送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出现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那么“见义勇为”的公民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驳“见义勇为无罪论”以一个刑事辩护律师的角度看,那种认为只要是“见义勇为”,就可不承担法律后果,是很不值得赞同的,因为,“见义勇为无罪论”只会造成以暴易暴的严重后果或导致私刑和报复等不良行为大量出现,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这不是法治的进步,而是一种倒退。
继续追问:可是如果是犯罪嫌疑人自己逃跑时不小心出现意外死亡呢?补充回答:这要看嫌疑人在逃跑的过程中有否后面有人追赶。
如无,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反之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继续追问:那这样说来好人难做啊,这到底是追好还是不追好呢?呵呵!因为犯罪嫌疑人犯了罪才被追逐的呀,难道让其逃跑才好吗?补充回答:如果在“制止犯罪、扭送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出现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那么“见义勇为”的公民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法律责任。
继续追问:如果犯罪嫌疑人完成了犯罪,在逃跑过程中,有见义勇为的人半路拦截中无意致使犯罪嫌疑人死亡呢?比如使摩托车摔倒无意中让犯罪嫌疑人受了重伤和死亡呢?补充回答:追击歹徒过程中意外致嫌疑人死亡见义勇为者是否担责?时间: 2005-12-19 13:46 作者: 张敬新闻来源:每日新报本期律政雄辩邀请到易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卿文、誉丰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凯、金恒信宏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建人、君汇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浩、银河律师事务所律师廉立、世杰律师事务所律师仲宝强新闻点击2004年8月14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圣灯乡人民塘村的李文君下班回家,两男子扯下她的项链,骑上摩托车飞速逃跑。
张德军等人闻讯后,立即追赶抢匪。
张开着奇瑞轿车,车上几位朋友一边命令抢匪“停车”,一边拨打110。
抢匪以近100公里的时速逃上三环路龙潭立交桥。
奇瑞车逼近摩托车,瞬间两车猛烈相撞,开摩托的男子飞下立交桥,当场死亡;后座男子倒在护栏边,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左腿被截肢,构成二级伤残。
警方调查得知,死者叫胡远辉,伤者叫罗军。
由于被抢项链定价仅390余元,未达到“抢夺罪”的定罪标准,警方对该案只按治安案件进行了处理。
2005年年初,成华区有关部门授予张德军等7人见义勇为奖,并每人奖励500元。
今年5月,罗军及胡远辉家属向成华区公安分局控告张德军,要求追究张的刑事责任,警方对此事明确回复“不予立案”后,伤者罗军及死者胡远辉的妻子向成华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自诉,要求追究张德军的刑事责任,并赔偿死亡赔偿金、医疗费等共56万余元。
“见义勇为行为值得弘扬,怎能判刑?”“嫌犯的生命健康权也不容剥夺”……庭审在群众激烈的争论中拉开序幕,2005年10月24日,成华区法院首次开庭审理此案。
围绕奇瑞车和摩托车究竟谁撞谁、见义勇为是否过“度”等问题,双方展开了争论。
12月7日上午10时30分,法院一审宣判:张德军被动采取的高速追赶抢匪的行为与胡远辉、罗军一死一伤的后果没有因果关系,张德军无罪!法院同时驳回了罗军及胡远辉家属索赔56万元的民事诉讼请求。
一天后,死亡歹徒胡远辉的家属正式向成华法院递交上诉状。
这也意味着二审正式启动。
记者从成华警方证实,起诉张德军故意伤害一案立案后,罗军又于今年9月25日在成华区采取搭乘摩托车的方式实施抢夺,被现场群众当场抓获。
日前,罗军已被正式批捕,法院将对其抢夺案件作进一步调查审理。
□张德军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邱凯律师从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方面对该进行了分析,他说,从刑事责任的角度来讲,张军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因为,首先犯罪行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上有违法性,危行为与危害结果间要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而案中,第一,张德军驾车追赶抢夺者,只是意图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并且,在追赶程中还多次电话报警并责令对方停车,其行为主观上并不具有过错。
即不存在故意,也不存在失,事故的发生完全出乎行为人的意料。
第二,车司机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
根据事实情况,在赶过程中张德军曾责令抢夺者停车,但为摆脱赶,抢夺者驾驶摩托车高速蛇形行驶,当轿车与托车并行时,摩托车先与立交桥护栏撞击后才轿车发生碰撞并侧翻,致使两抢夺者伤亡。
因,从证据上,不能证明张德军实施了故意伤害他身体的行为。
第三,从因果关系角度看,司机的赶只是一个原因,并不是造成伤亡事故的全部因。
因此,这一危险状态是抢夺者自己导致的,张德军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民事角看,张德军的行为虽然也是造成被害人伤亡的个条件,但是,由于抢夺疑犯抢夺后逃跑并采取险性高速蛇形行驶行为在先,所以追赶行为的当性阻却了造成被害人伤亡这一行为的违法。
因此,张德军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张德军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刘卿文律师对邱律师的意见提出了不同见,同时他也从刑事和民事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刑角度刘律师认为:构成刑事犯罪的四个构成要是,主观上的故意,客观上的危害社会性,客体侵犯了一定的社会合法次序。
张德军在追赶两匪时并没有开车撞该抢匪的故意,不应认定为罪行为。
但是退一步说,如果在事实上是由张德为达到停止摩托车的目的故意用其轿车撞击摩车导致抢匪一死一伤,即使其行为是为阻止犯实行的,但张没有实施该种行为的权利,其行为身具有一定的违法性,他就应该对这种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民事责任,刘律师说,造成该事件一死一伤的后果,是由张德军为阻止犯罪有意撞的摩托车,还是如张德军所述是摩托车撞上立交桥栏杆再反弹到他开的奇瑞车上,都需要进行相关的鉴定。
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去证明张德军撞击罗军以及另外一个同伙的事实,则不应该由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张德军不存在“正当防卫”一说廉立律师在此次论坛中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张德军被有关部门授予见义勇为奖,但“见义勇为”不是法言法语。
从法律上讲,见义勇为包括正当防卫,而且张德军的律师也是以正当防卫为张做无罪辩护的,但本案却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两名歹徒飞车抢夺,他人的财产权利被歹徒不法侵害,具备了正当防卫起因和防卫客体的条件,但张德军错过了法律规定“正在进行”的正当防卫时间,当时歹徒抢夺他人项链的行为已经完成。
张德军开车追赶逃跑的歹徒,而歹徒没有对被抢项链者和张德军等追赶歹徒的见义勇为者继续实施不法侵害,张德军追赶逃跑歹徒的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严重后果张德军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仲宝强律师认为,一审判决张德军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是正确的,起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张德军不存在伤害罗辉、胡远辉身体健康的故意。
此外,相当重要的一个情节就是作为自诉人的罗辉及死者胡远辉的家属没有证据证明张德军主动实施了撞击摩托车的行为。
做一个假设,如果有证据证明(比如鉴定结论)是张德军驾驶的奇瑞轿车主动撞击的罗辉、胡远辉的摩托车,张德军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尽管张德军追赶罗辉、胡远辉的行为是合法行为,但其在追赶歹徒的过程中,特别是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自己驾驶的交通工具具有相对的安全和防撞击优势,两车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其应当预见到有可能发生两车相撞以致对方车毁人亡的结果,但张德军可能因截获歹徒心切而没有预见到这种结果,从法律上讲是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的。
因此对造成的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张德军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德军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应当作为减轻处罚的重要情节。
□控告张德军于法无据对此案,王建人律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歹徒的死因并非是由于见义勇为者张德军用汽车撞歹徒驾驶的摩托车。
而是因为死者逃窜中高速危险驾车所致。
见义勇为是属于道德范畴,是一种社会评价,与刑法上的正当防卫有着密切关系,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于什么是防卫过当、什么样的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法律亦有明确规定。
当见义勇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正当防卫时,当然要受有关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的约束,比如,不能过当,不能假想防卫、不适时防卫。
因此见义勇为当然无罪。
本案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人张德军实施了主动撞击摩托车、致本案死者胡远辉和自诉人罗军伤亡后果的行为,即不能证明被告人张德军故意伤害他人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