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产运作管理 第六章 PPT课件
生产运作管理 第六章 PPT课件
第三步:计算2011年各季度的预测值 一季度:(170+55×9)×1.25=831 二季度:(170+55×10)×0.78=562 三季度:(170+55×11)×0.69=535 四季度:(170+55×12)×1.25=1038
三个月移动平均值
215.9 222.6 224.8 214.6 209.0 211.6 214.3 220.6 227.0
五个月移动平均值
218.4 217.4 216.1 215.8 212.4 213.6 223.5
2.加权移动平均值
A A WM
(1) t
t 1
n it1 n
i t 1
i
A WM
t 周期末加权移动平均值
t 1
,
为 t 1期预测值
为权数
3.一次指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滑法
F A F S
(1 )S
t 1
t
t
FS
: 为( t 1)期一次指数平滑预测
t 1
A :为 t期实际值; 为平滑系数 t
可以改写为下式:
值;
(0 1)
F F A F S
S ( S )
t 1
t
t
t
平滑指数越小,预测的平稳性越好,平滑指数越大,预测值对实际值的变化越敏
(1)移动平均法有两种极端情况
• 在移动平均值的计算中包括的过去观察值 的实际个数n=1,这时利用最新的观察值 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 N=n,这时利用全部n个观察值的算术平 均值作为预测值。
当数据的随机因素较大时,宜选用较大 的n,这样有利于较大限度地平滑由随机性 所带来的严重偏差;反之,当数据的随机因 素较小时,宜选用较小的n,这有利于跟踪 数据的变化,并且预测值滞后的期数也少。
例3:某公司2009年和2010年各个季度的销 售数据如表6-3所示,计算2011年各个季度 的预测值。
季节变动
2009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表6-3:2009年和2010年各季度销售数据
销售量 300
2010年 一季度
200
二季度
220
三季度
530
四季度
销售量 520 420 400 700
解:第一步,根据历史数据求出趋势方程。
趋势方程为Yt=170+55.t
第二步,求出季节因子。
表6-4:季节因子的计算过程
时间
2009年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10年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实际值
300 200 220 530
520 420 400 700
由趋势方程求出的数 值 225 280 335 390
1.德尔菲法
它以预先选定的专家作为征询意见的对象,预测 小组以匿名的方式给各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函 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然后将收集到的专家意见汇 总整理,在参考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预测小组重 新设计出新的调查问卷,再对每个专家进行调查, 专家可以根据多次反馈的信息做出判断。如此多 次反复,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即得出预测
因果模型:
✓ 因果模型:
时间序列的构成(P157) ▪ 趋势成分(T)
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趋向。
▪ 季节成分(S)
在一年里按通常的频率围绕趋势做上下有规则的波动。
▪ 周期成分(C)
在较长的时间里(一年以上)围绕趋势线做有规则的变 动。
▪ 随机成分(I)
由很多不可控因素引起的、没有规则的上下波动。
3. 用户调查法
用户调查法是通过信函、电话或访 问的方式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顾客购 买意图进行调查,得到需求的预测 结果。
▪3.用户调查法
优点:(1)预测直接来源于顾客购买意图,较好地反映了市 场需求情况;(2)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缺点:(1)在调查中顾客有时不配合调查,影响调查结果的 准确性;(2)顾客购买意图容易随着一些新的情况(如办 展销会)出现而发生变化;(3)调查时需耗费较多的人力 和时间。 一般使用这种方法对新产品或缺乏销售记录的产品需求进 行预测。
德尔菲法通常用于采集数据成本太高或不便 于进行技术分析时采用,适用于长期趋势和对新 产品的预测。
2.主管人员意见法
主观人员意见法是由高级决策人员召集销 售、生产、采购、财务、研究与开发等各 部门主管开会讨论,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 见,对某一问题进行预测并得出预测结果。
▪2.主管人员意见法
优点是:(1)预测简单、经济易行;(2)不需 要准备和统计历史资料;(3)汇集了各主管的 丰富经验与聪明才智;(4)如果市场情况发生 变化,可以立即进行修正。 缺点是:(1)个别人(权威)的观点可能左右 其他人发表意见;(2)预测的责任分散,会导致 管理者发表的意见过于草率。 常用于制定长期规划以及开发新产品预测。
结果列入下表: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际观测值
203.8 214.1 229.9 223.7 220.7 198.4 207.8 228.5 206.5 226.8 247.8 259.5
α=0.3
— 203.8 206.9 213.8 216.8 218.0 212.1 210.8 216.1 213.2 217.3 226.4
全书框架
第一篇 运作管理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
第二篇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第三章 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 第四章 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 第五章 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
第三篇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 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
资源计划
例:某企业5月销售额2万元,预测销 售1.5万元, 若平滑系数α为0.2,预测 6月销售额?
解:
F A F S
(1 )S
t 1
t
t
F A F S
(1 )S
5 1
5
5
0.2 2 (1 0.2) 1.5 1.6(万元 )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季节变动
有的产品随季节的变化而有很大的波动,此 时就不宜采用各种平均计算方法进行预测,而 应选用计算季节指数的方法来预测。
4.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
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是根据每个销售人员对需 求预测的情况进行综合得出预测结果。 优点:预测值易分类;增强销售人员信心;预测 结果较具稳定性。 缺点: 带有销售人员的主观偏见;难以区分顾 客的实际需要;预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常见的定量预测方法
时间序列模型:
✓ 时间序列平滑: ✓ 移动平均法 :简单;加权 ✓ 指数平滑法:一次;二次 ✓ 时间序列分解 ✓ 季节变动:
时间序列平滑模型
1.简单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是收集一组观察值,计
算这组观察值的均值,利用这一均值作 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简单移动平均值
A A SM
(1) t
t1 n it1 n i
A SM
t周期末简单移动平均值 ,
t 1
为 t 1期预测值
A 为 i周期的实际需求 i
n为移动平均采用的周期 数
不同生产类型下的需求管理
任务
MTS
信息 提供预测信息
计划 优化库存水平
控制 确保顾客服务 水平
ATO 提供产品配置
管理信息 交货期设置
满足交货期要 求
MTO/ETO 提供产品 定义信息 提供功能能 力需求计划 根据顾客需求 调整工程资源
表6-1:不同生产环境下需求管理 核心任务比较
6.3 需求预测方法
MPC系统的第三层就是企业的实际执行 层。
6.2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需完成以下工作:
✓ 预测顾客需求、输入订单、进行产品决策 ✓ 与顾客协商交货期、确认订单状态、订
单变更的沟通 ✓ 确定需求的各种来源:包括服务性零部件
需求、内部需求、促销库存和其他渠道库存 需求
不同生产类型下的需求管理
➢ MTS:(Make To Stock) 库存生产 ➢ ATO:(Assemble To Order)按单装配 ➢ MTO(Make To Order ) 按单生产 ➢ ETO(Engineer To Order ) 按单设计
感。
一次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加权预测,权数为
α。它既不需要存储全部历史数据,也不需要
存储一组数据,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存储问 题,甚至有时只需一个最新观察值、最新预测
值和α值,就可以进行预测。它提供的预测值
是前一期预测值加上前期预测值中产生的误差 的修正值。
一次指数平滑法的初值的确定有几种方法:
➢ 取第一期的实际值为初值; ➢ 取最初几期的平均值为初值。
指数平滑法
α=0.5
— 203.8 209.0 230.0 226.9 223.8 211.1 209.5 219.0 212.8 219.8 233.8
α=0.7
— 203.8 211.0 224.2 223.9 221.7 205.4 207.1 222.1 211.2 222.1 240.1
由上表可见:
α=0.3,α=0.5,α=0.7时,均方误差分别为: MSE=287.1 MSE=297.43 MSE=233.36 最小 因此可选α=0.7作为预测时的平滑常数。
明年1月份的平板玻璃月产量的预测值为:
0 .7 2.5 5 0 .3 9 2.1 4 20 .6 58 3
指数平滑法预测例题
一次指数平滑法比较简单,但也有问题。
问题之一便是力图找到最佳的α值,以使均
方差最小,这需要通过反复试验确定。
•例2 利用下表数据运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对明年1月
平 板 玻 璃 月 产 量 进 行 预 测 ( 取 α=0.3 , 0.5 , 0.7)。并计算均方误差选择使其最小的α进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