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知教育阅读理解第七课文章的结构

行知教育阅读理解第七课文章的结构

第七讲文章的结构教学目标:1、熟知四种文章结构类型。

2、掌握常用的四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教学重点:1、辨清四种文章结构类型。

2、掌握常用的四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段落层次的划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和安排:阅读回顾1.复习上次课的知识点。

2.讲解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作业。

通过前面六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对字、词、句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字、词、句就像我们盖房子的砖头,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是这些小精灵谱写的。

但是这些小精灵并不是随便放在一起。

有一只神奇的手按着一定规律操控着它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将文字组成漂亮的句子,精彩段落的方法,今天,我们要看看安排段落的规律。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导入:你注意观察过一些很常见的物体吗?例如:一条小金鱼,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一辆小轿车,又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这些组成部分,就是事物的结构。

难以想象金鱼的头、身子、尾巴交错长在一起的样子,那估计我们是看不出它是一条鱼的。

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无论长短,也要有一定的结构,只有有明显文章结构的文章,条理清晰,才能让大家读得明白,否则就是洋洋千言一团糟。

文章一定要有结构,就像盖房子,如果我们不搭框架,那这个房子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开始建呢?到哪里为止呢?相反,搭了这个框架,盖房子时心里就有数了,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一清二楚。

就算房子的墙还没砌,我们看到了框架,也可以大致知道会盖出什么样的房子。

所以我们如果能练得一种本领,一眼看到文章的结构,对理解文章内容和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1.文章结构类型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结构、材料和中心思想。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

并列式结构师:并列结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结构。

我们学过哪些并列结构的关联词呢?生:一边……一边……,有的……有的……,有时……有时……,既……又……师:好,那我们拿“一边……一边……”来造个句,谁来试试?生: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叠被子。

师:很好。

这个句子我们能不能说成“妈妈一边叠被子,一边看电视”?生:可以。

师:换位置后,影响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吗?生:不影响。

师:对,是不影响的。

这样的句子,就是并列句。

并列式结构,和并列句一样,有多句话,但是交换前后句子的顺序,并不影响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这样的段落或者文章的结构,就是并列式结构。

我们来看这段话。

片段(一)我爱看中秋夜晚那皎洁的明月,我爱看公园里美丽的球菊,我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我爱看运河河水清澈,辉映蓝天。

我也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像金黄色的宝石,圆墩墩的,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点点金光。

师:这段话写了两个内容,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秋天的收获。

这两个部分是独立的,可以先写收获再写美景,也可以先写美景再写收获,所以这段话就是并列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师:平时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段落,有的围绕开头的那句话来写,有的有过渡句,有的一段话写完有总结。

那这样的段落又是什么结构呢?1.总——分式结构先对事物作总的交代或说明,再对事物的各个分别来说明,这样的写法同学们一定不陌生。

比如我们要写某个喜欢的玩具,先会交代:“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妈妈送我的小赛车”,然后依次说明喜欢小赛车的原因:1.这是生日礼物,2.小赛车外形很漂亮;3.小赛车可以遥控,功能很高级。

这样的结构,称为总——分式结构。

同学们能不能试试自己来写一个总分式结构的段落?王烨真是一位热心助人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总式结构师:反之,先对事物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再用一句话来总结前面的内容,就是“分——总式结构”。

同学们能不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让刚才我们写的这段话变成“分——总式结构”?生:将总结的句子放到段落的最末。

师:真是太聪明了!就是这样。

在阅读题里,总是会考我们段落中心句是哪一句。

如果我们发现段落是总分或分总式结构,那么中心句就是总述的这一句。

3.总——分——总式结构师:还有一些段落,先用一个总述句起头,再分别进行阐述,最后再进行总结。

这样的段落被称为“总——分——总式结构”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片段(三)。

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每当天所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称为“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师:分析文章的结构,一定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它写的是什么方面?对每一句话所写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才能把握小结:文章的结构有四种,并列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和总分总式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要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划分段落层次1.按逻辑关系划分层次研究段落的结构是为划分段落层次做准备的。

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以及总分总式结构的段落,句子与句子直接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我们可以就按照这个逻辑关系划分段落的层次。

总分和分总结构的文章,一般分为两层,总述部分为一层,分述部分另作一层。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层。

有些不能用总分式结构概括的段落和文章,则需要一些新技巧。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层次让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如果是这样的顺序,请问你能马上理解它要表达的意思吗?1)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师:读完第一句,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2)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3)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啊,叫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一下令销烟,烟就销毁了。

我们总是说的最重要的具体过程,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体现。

4)午后二时许,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5)1839年6月3日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连接两个时间交代,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6)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满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多么生动的描写呀,可是放这里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没头没尾呀!师:有没有同学来帮这些句子排成正确的顺序?生:5-4-2-6-1-3。

小结:只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编排这六句话,销烟的过程才能表述清楚。

所以在写事情之前,我们脑海里就先要形成一个主导理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这个事情发展顺序,就是段落层次的一种。

师:在写作文时,我们总是强调事件的六要素,请问是哪六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写事情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这是一篇文章的大帽子。

然后依次按起因、经过、结果写下来。

按这样的思路来推,我们给文章划分层次,也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一只鸭子小男孩约翰尼和兄弟姐妹们到爷爷奶奶的农场里做客。

约翰尼得到了一把弹弓,他高兴地拿着弹弓到树林里练习射击。

约翰尼一遍一遍地练习,却一次也没有射中目标。

他有些灰心,就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吃午饭。

就在约翰尼走到院子里的时候,他看到了奶奶的宠物——一只肥硕的鸭子。

约翰尼忘记了刚才的失落,他拉开弹弓,饶有兴趣地对着那只晃晃悠悠走路的鸭子射击。

说来也巧,这一弹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鸭子的脑袋,鸭子当场毙命。

约翰尼顿时惊惶失措,因为害怕受到奶奶的责骂,他手忙脚乱地把那只死鸭子藏进了木头堆里,藏好后才发现他的姐姐萨利站在门口。

萨利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但她什么也没说。

吃过午饭后,奶奶对萨利说:“萨利,我们去洗碗吧。

”萨利说:“奶奶,约翰尼对我说他很想帮您洗碗。

”说完,她转过身,小声地对约翰尼说:“记得那只鸭子吗?”就这样,约翰尼只好去厨房帮奶奶洗碗了。

傍晚,爷爷问孩子们想不想去钓鱼,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举手。

奶奶插嘴说:“哦,真是不好意思,我想让萨利留下来帮我做晚饭。

”“哦,奶奶,”萨利微微一笑道,“约翰尼会帮我做的”。

说完,她又一次转过身来,小声地对约翰尼说:“记得那只鸭子吗?”无奈,约翰尼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姐妹们和爷爷一起高高兴兴地去钓鱼,自己却留在家中帮奶奶做晚饭。

就这样,约翰尼每天除了干完自己的那份家务活外,还得把萨利的那份也做完。

终于有一天,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来到奶奶的面前,将自己打死鸭子的事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奶奶。

奶奶微笑着蹲了下来,张开双臂,将约翰尼搂在怀里,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温柔地说:“哦,我亲爱的约翰尼,我早就知道了。

当时我就站在窗前,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

但是,因为爱你,我并没有怪你。

我之所以一直都没说,只是想看看你会让萨利控制多久。

”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全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概括完段意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请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的认识,适当拔高。

)3.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分层次师:如果是叙述事件的文章,一般我们都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

但是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对这类文章,我们可抓住文章中明显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时间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大家一定知道很多表示时间的词。

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师:表示一天之内的时间,有哪些词?生:黎明、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朝、暮……师:表示一个月之内的时间,有哪些词?生:上旬、中旬、下旬……师:表示一年之内的时间,又有哪些词呢?师:很好。

这些词就是我们划分段落时要注意的。

我们称它们为:关键词。

师:还有一些词,也是可以从中理解到时间的。

比如说:华灯初上。

意思是美丽光亮的灯刚刚点亮起来,一般用来形容夜幕刚刚降临时的城市景象。

从这个词我们能找出时间——刚刚进入晚上。

再比如说:破晓时分。

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天已破晓。

从这个词我们也能找出时间——清晨。

还有的文章中还会有这样的句子:“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太阳一点一点被黑暗吞噬”,“桃花儿开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这些短句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时间,但是我们也能根据它的描述,猜到。

同学们谁能说说“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是什么时间?(黎明)“太阳一点一点被黑夜吞噬”(夜晚来临时)“桃花儿开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春天)每个时间都有它的特点,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能用上。

同学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还见过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呢?请赶紧举手告诉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