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该条目包含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力是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力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不困难,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参与定律的形式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的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前概念——根深蒂固
①作用力有先后之分;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有条件的;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
④接触的物体间才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接触则无。
(2)非智力因素——不容乐观
①缺乏观察、抽象思维、动手、合作等能力;
②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可能出现不适应现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
称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引导、学案辅助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六、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三个方面展开:
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
(1)让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们—— 主体参与策略;老师赞扬学生很热情,拍
的很用劲,手掌的疼痛感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 个体激励策略。
理论依据:以游戏方式引入,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到课堂之中,缩短进入学习状
态的时间。
很多学生心理就会产生疑虑: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砂锅被
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被打破,认知结构失去平衡,就有强烈要求重新平衡的
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
(2)情景展示: ①气球演示
②玩具车;
解释 生活实例 猜想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 实验 情景一 举 例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开始
回归生活 情景二
③磁铁。
学生相互讨论,分组探究,小组汇报。
结论:[板书]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例举物体问不接触也存在相互作用,不受空间限制的实例,从而
突破了空间的局限。
2、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探究牛顿第三定律
(1)大小关系
探究实验1:甲弹簧不动,用乙弹簧拉甲;乙弹簧不动,用甲弹簧拉乙。
探究实验2:甲、乙对拉,同时两弹簧匀速运动。
探究实验3:甲、乙对拉,同时两弹簧加速运动
(2)方向关系
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生:从我们做过的探究实验,我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该是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
师:回答得很好!大量事实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
上。
(3)作用点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问题。
例如,AB之间有
相互作用,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那A对B的力作用点
在什么地方?B对A的力作用点又在什么地方?
生:A对B的力作用点在B上,B对A的力作用点在A上,所以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的作用点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尽管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变化及消失,而且性质相同。
)
【学生分组实验】:做5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对秤先校零,让
学生自己总结出在各种状况下,两拉力大小的关系。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二、牛顿第三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板书】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理解:定义中的“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成立。
1、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
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在生产生活中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是很多的。
划船时桨向后推水,水就向前推桨,
从而将船推向前进。
回归社会和生活,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
(1)卵击石; (2)拔河赛。
对于拔河赛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探究,一种是课堂内
(1)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进行拔河比赛。
(2)让男同学站在滑轮车上,再次和女同学对拉。
(女同学胜利)
(3)请同学们谈谈看法;另一种是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将本课时的内容延伸至课外。
4.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在讲台上构建情景。
学生分组探究,归纳总结,完成表。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作用效果无法抵消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一个力的变化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变化及消失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特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在简单情境中的应用.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符合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发展的认知规律.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中逐步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内容,突出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基于实验发展起来的一门精密科学.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有: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特点.2.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九、课堂练习
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不一定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时可以不相等
C.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D.作用力撤消之后,反作用力仍然可以存在
2.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B.匀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加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匀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D.无论是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
十、板书设计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 AA 、
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大小相等 与平衡力的区别
2、方向相反
3、同时性
十一、布置作业
教材第84页“问题与练习”第4题.
十二、教学反思
教学是创造的,资源是整合的;教学生简单的,学会之复杂的;知识是综合的,
认知是螺旋的;反馈是多样的,评价是动态的。
A B 作用力 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