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项目运作课程中案例分析之共享单车_徐德勇

电子商务项目运作课程中案例分析之共享单车_徐德勇

电子商务
85
摘要:在电子商务项目运作课程中,典型案例的讲解必不可少,那么从2016年一直火到2017年的共享单车就是不得不分析的案例。

通过对共享经济的分析,探讨共享单车流行的原因以及共享单车存在的忧愁。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案例;共享单车1 共享单车真的是共享经济?
其实现在的共享单车只是换了马甲的单车租赁,真正的共享经济模式是利用已经有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可以用,例如甲有一辆闲置的自行车,托付给某平台发布,然后由这个平台向任何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使用,付款,解锁),车子的产权归属甲,钱由平台和甲分成的模式,。

按照这个定义,其实滴滴中的顺风车离共享经济更近些。

共享单车离共享经济还有不小的距离,只是披上了共享经济的外套,更像是自行车租赁的新玩法。

2 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一直在做,为什么“共享单车”火了?
共享单车会突然火起来,主要是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那为什么一直不温不火的类似公共自行车的项目会有资本大量涌入呢?
我们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个层面,出行领域的巨大市场价值。

原先所有人都知道出行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

但到底有多大?人们并没有明确的认识。

而滴滴的快速崛起,把出行领域的市场价值明确了。

滴滴远景估值超千亿。

非常重要的是,它们的这个估值是基于它们的运营流水和用户数据,有着坚实的价值支撑。

第二个层面,外部势力的强力入住。

这个强大的外部势力,就是微信和支付宝。

当时它们为了寻找强支付场景,在多次试错之后,终于盯上了出行这个高频、用户决策成本低、用户习惯良好的领域。

第三个层面,是明确了短途出行在整个出行领域的核心价值。

在滴滴之前,没有任何机构有数据来支撑短途出行这个需求的价值空间。

只有出租车公司那里有一些碎片化的数据,却也被浪费掉了。

而滴滴的营收,却明确的昭示天下:原来出行领域最大的市场,就是短途出行。

3-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据滴滴营收的70%。

正因为有了这个数据,人们才终于认识到,出行领域的生意,核心是短途出行。

正是基于这个异常重要的数据,投资人才敢于对共享单车领域下重注:反正短途,骑车也不远、也不累,正好。

风口年年有,但如短途出行这般被验证了市场空间、而可预见的竞争模式尚未出现的风口,还真不多。

而且当下其他风口,要么尚未成熟,要么想象空间有限。

而各路投资机构募集的资金却创新高。

所以当大家突然发现共享单车这个领域时,大家一窝蜂的扑上去,被搞成现象级。

3 共享单车的忧愁
3.1 共享单车尚未盈利,背后灰色产业链却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
共享单车在一些不法分子的眼里,却已经成为变现的手段。

在利益的驱使下,已经有灰色产业链通过琢磨共享单车的各种漏洞,做起了数百万辆自行车背后的灰色生意,如果这种趋势泛滥开来,后果不堪想象。

每一辆小黄车只有一个固定的解锁密码,所以只要有人记住该车密码,就可以绕过手机App的计费系统,直接开锁,免费骑。

因此有人就做起了密码共享的生意,不法分子通过在网上共享车牌号跟密码,组建网络社交群共享一个区片的车辆密码。

不法分子还在共享单车的押金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上下手。

例如,校园出生的小黄车会对在校师生有特别的优惠政策,在校师生只要通过ofo的师生认证方式就可以享受免押金以及每日首单免费骑等优惠。

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则随着共享单车的海量投放开始转移战场。

这个免费“移动广告牌”如今也成了这些无良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我们都发现共享单车的车身、车把、车篓、甚至“正版”二维码上都被贴上小广告。

这种小广告都被贴在车身比较显眼的位置,对车辆外观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3.2 大量共享单车造成的拥堵问题
一张张景区被共享单车“攻陷”的照片,反映了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给城市公共管理带来的难题——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导致占道、损坏车辆没有得到及时维修与回收而成为城市垃圾、如何进行有效监管等问题,已经伴随着共享单车市场迅速发展、参与企业不断增多、车辆投放量不断攀升,接踵而至。

3.3 骑行安全问题
无论骑车或是开车,谁都希望能在路上平平安安的,然而因为某些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总是让“在路上”的人们觉得不那么安全。

共享单车引发事故的往往有以下几种原因:不该骑的人骑了,如未满12周岁的儿童;用户自身操作不当;车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因此首先要父母担起责任,要对孩子租用共享单车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单车企业也要在小区内张贴各种“提醒未满 12 周岁儿童不得骑行共享单车”的“温馨提示”。

然后用户在骑行前就要检查车子的情况,骑行时也要避免抢道闯红灯等交通违法情况。

最后各单车企业要及时对故障车辆进行处理,该修的修,该淘汰的淘汰。

4 被共享单车影响的人和企业
4.1 单车店师傅
共享单车高歌猛进,传统单车业生意一落千丈。

如今主要的经济来源断了,单车师傅们只能靠卖一些非主流款式的单车(如儿童单车、运动类单车)挣点生活费,但这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

在中国,有千万家单车店正面临这样的困境。

4.2 摩的师傅
共享单车出现后,摩的受到影响是肯定的,但没想到如此的惨烈。

它的野蛮生长、桀骜不驯让城市管理部门大为头疼;它的经济便利给不少等待归家的乘客希望。

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摩的正面临着“被人赶尽杀绝”的局面。

4.3 滴滴司机
滴滴司机短途单虽然少了些,但滴滴整体上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与共享单车用户群体不同的是,多数叫滴滴的都是些白领群体,他们更追求整体的乘坐体验,而用共享单车的多是些为了追求方便、便宜的大众群体。

两者用户群体区分度还是很大的。

4.4 自行车企业
共享单车的兴起对国内这些自行车企业是一次冲击,也是一次考验。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共享单车加速了自行车回归城市,也重新培养了人们的骑行习惯。

不管怎么样,这个城市都需要一辆自行车,现在共享解决了通勤需求,未来休闲和轻运动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这也是这些自行车企业下一个阶段的诉求和使命。

通过从各方面的对共享自行车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对现下最火的共享单车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共享单车大战才刚刚开始,最后的结局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引用:
[1] 中国自行车编辑部 编.《骑行风尚》[J].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6:12–24.
[2] 聂浩智等著. 《中国自行车之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4-111.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电子商务项目运作课程中案例分析之共享单车
◆徐德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