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PPT课件
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PPT课件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动物表现出所患疾病特有的明显症状。
典型感染:表现出特征性症状者。
非典型感染:表现出或轻或重、不具有代表性症状者。
隐性感染
动物感染后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4、一过型感染和顿挫型感染
一过型感染:温和型
具有特征性症状
二、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潜伏期 前驱期 明显(发病)期 转归期(恢复期)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症状出现
为止的期间。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危害最大 的传染源。
前驱期:潜伏期后到呈现症状的这段时期。 特点是有一般症状,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还 不明显。此时难以确诊。
动物病初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即行恢复。
顿挫型感染
动物病初症状较重,但特征性症状还未出现即迅速消退 恢复健康。
5、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局部感染
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只引起 局部病理反应和变化,称为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可突破机体的防御
屏障而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全身感染。
掌握传播途径有助于对传染病的诊断;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 环节之一。 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水平传播
是指传染病在动物群体或个体之间以横向
传播的方式。
水平传播方式: 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
(1)直接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的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一过性感染和顿挫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1、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过程。
内源性感染
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
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大量繁殖,
毒力增强,从而引起机体发病。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此种类型最多。
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
原发感染、继发感染
动物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又由新侵入或原来已存在
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最初的感染则称为原发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 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感染及其类型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及发展阶段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一节 感染及其类型
感染的概念 感染的类型
学习要求
掌握感染的概念和感染的类型。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一定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
感染。也称为传染。
抵抗力: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后,动物机体抑制其
生长繁殖,或者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其消灭,从而不出
现病理变化和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
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无抵 抗力)。
二、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明显(发病)期:从前驱期后到该病的特征性症 状逐渐明显表现出来的这段时期。
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转归(恢复)期:疾病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时期。
痊愈
死亡 此期在一定时间内有带菌(带毒)排菌(排毒)现象 存在,但病原体最终被消灭清除。
第三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动物或人。即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1、患病动物 指已经表现出症状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处于前驱 期和明显期的患病动物,传染源的作用最大。 传染期:患病动物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并依此确定动物的隔离期。
2、病原携带者
是指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但体内存在并排出病原
体的动物。是更具危险性的传染源。
对于非疫区,防止引入病原携带者的意义重大。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
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给其他易感 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急性 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 病程长达3-4周,症状不如急性显著而比较缓和。
慢性感染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 表现出来。
8、病毒的持续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
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如猪瘟。
慢病毒感染
流行过程:动物传染病能够在动物之间直接 传染,或通过生物及非生物媒介物间接传染。 的过程。也称为流行。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
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
脓毒症、脓毒败血症等。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良性感染
没有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感染。
恶性感染
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感染。 一般常以动物死亡率作为判定的指标。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最急性
病程短促,症状和病变不明显,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
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 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如疯牛病。
第二节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和发展 阶段
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 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主要特征
具有特定的病原体 具有传染性: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 个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所能引起同样症状疾病的现象。 具有流行性:传染病在个体之间的传播及群体之间的传播蔓 延。 具有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