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及范围 (2)1.3项目单位概况 (3)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1.5研究结论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10)3.1场址现状 (10)3.2场址条件 (10)第四章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14)4.1需求分析 (14)4.2建设规模 (14)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17)5.1设计指导思想 (17)5.2规划设计原则 (17)5.3总平面设计 (19)5.4建筑设计 (21)5.5绿色建筑设计 (25)5.6结构设计 (28)5.7给排水、消防设计 (32)5.8暖通设计 (41)5.9电气设计 (44)5.10室外工程 (53)第六章节能措施 (62)6.1节能措施 (62)6.2材料节约利用 (64)6.3能源节约 (64)第七章环境保护 (65)7.1法规及标准 (65)7.2环境影响评价 (66)7.3环境保护措施 (66)7.4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因素 (67)7.5处理措施 (67)第八章施工期消防安全保护 (69)8.1劳动安全 (69)8.2消防 (69)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74)9.1组织机构 (74)9.2项目管理 (75)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投标 (76)10.1项目管理制度 (76)10.2监督管理保障体系 (76)10.3项目实施计划 (78)第十一章招投标管理 (79)11.1招标依据 (79)11.2工程招标 (79)11.3招标范围 (79)11.4招标的组织形式 (80)11.5工程建设招标内容及标准 (8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3)一、工程概况 (83)二、投资估算方法 (83)三、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83)四、投资估算说明 (85)第十三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 (86)13.1社会效益分析 (86)13.2社会风险分析 (87)13.3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88)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91)14.1结论 (91)14.2建议 (91)第十五章附录 (93)15.1附表 (93)15.2附图 (93)15.3附件 (9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MM县中医医院康复制剂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MM县中医医院法人代表:***项目建设地址:MM县中医医院院内项目主管单位: MM县卫生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工期:24个月建设内容:新建地下1层,地上10层双面框架剪力墙结构康复制剂楼一幢,建筑面积为11865.99平方米(含地下室1069.02平方米)。
附属工程包括:新建室外给水管道690米,给水检查井4座;新建污水管道265米,污水检查井9座,新建50m³化粪池1座;新建室外雨水管道450米,雨水检查井6座,雨水箅子12个;新建室外采暖管道290米,地沟145米,采暖检查井2座;新建混凝土道路及院坪硬化面积为4850.00平方米,植草砖硬化面积为162.73平方米,渗水砖硬化面积为379.78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MM县中医医院康复制剂楼建设项目总投资4198.00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800万元,其余资金由县财政筹措解决。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及范围1.2.1编制依据1、MM县中医医院康复制剂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委托书2、MM县中医医院整体用地范围地形图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9、《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10、《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11、《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08)12、《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13、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4、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法规和设计标准1.2.2报告研究的范围研究范围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和场址,总体规划方案,建筑、消防设计,环境保护、劳动安全,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研究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1.3项目单位概况MM县中医医院位于MM县城,是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以中医特色为主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最大服务半径110公里,覆盖25万余人口,医院现占地面积1789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2.71平方米,在册正式编制人员8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9人,病床120张。
设内、外、妇、儿、骨伤、康复、中风等7个一级临床科室和4个医技科室。
配备美国GE16排50层螺旋CT、GE彩超、爱克发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20余台,拥有三间净化手术室,其中千级一间、万级二间。
年门诊病人9万余人次,收住院病人6000人次,开展各类手术334台次,业务收入1772万元。
长期以来,按照全国和省、市对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突出专业特色,深化院内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力的推动了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先后被授予“LL省五一劳动奖状”、“mm市医德医风示范医院”、“mm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MM县中医医院现占地面积1789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2.71平方米,其中:现有门诊楼为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268.00平方米,现有住院楼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6580.00平方米,生活和附属用房面积为2154.71平方米。
医院现有病床数100张,年门诊病人9万余人次,收住院病人6000人次,开展各类手术334台次,随着住院及门诊人次的不断增加,医院现有病床数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及病人日益增长的需要,住院部长期差病房,经常有病人因床位紧张睡在走道上,给住院病人的日常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不便;且医院现有医疗、办公、医技、健教中心等科室同处一楼、进出一门,内部设施不全,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缺少高精尖大型医疗设备等原因,病人意见很大,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MM县中医药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医院科室设置原则及易感染区管理规定。
为了全面发展MM县卫生事业,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经MM县人民政府及MM县卫生局根据MM中医院现有实际情况会议商讨决定,计划在MM县中医医院新建康复制剂楼一幢,可全面解决医院现有床位数短缺的局面,科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够全面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社会效益明显。
1.5研究结论本项目作为社会公益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MM县总体建设规划和要求,其建设极好地弥补MM县中医医院住院用房紧张及功能设置不完整,有助于完善医院整体功能,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MM县的基础设施水平,及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高MM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对MM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将有效改善MM中医医院的整体实力,为MM县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该项目建设规模适当,为医院今后发展留有空间,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技术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因此,本项目建设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
2004—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增长6.96%,住院人数由每年6657万人增加到1.91亿人,年均增长12.42%。
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
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
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
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90%。
资源要素之间配置结构失衡,医护比仅为1:1,护士配备严重不足。
专科医院发展相对较慢,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四是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
五是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威性与约束性不足、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等问题,规划的统筹作用和调控效力有待增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标准化中医院建设的需要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