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古诗三首第一课时PPT【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古诗三首第一课时PPT【部编版】

21.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1.古诗三首
课时目标
1.会认“芙、蓉、洛”等生字,会写“壶、雁、砚”等生字。 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 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
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芙 蓉 楼 送王 辛昌 渐龄
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 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 人,人誉“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 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 精神。
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写作背景】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江苏省南

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 文人来 说,它 比生命 重要得 多。当 肉体的 保存与 精神的 救赎发 生避无 可避的 冲突时 ,他们 毅然选 择了后 者,让 肉体下 沉,让 精神在 碧波中 飞升。

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 差别, 可在语 言节奏 、质朴 纯真风 格、心 灵绽放 的美丽 上等方 面的“ 内在的 美”是 相同的 。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 连江 / 夜入吴, 平明 / 送客 / 楚山孤。 洛阳 / 亲友 / 如相问,一片 / 冰心 / 在玉壶。
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组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每句诗写了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问号。
精读古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时间是 早晨 ,具体的地点是 芙蓉楼 ,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洛阳 。
3.《芙蓉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辛渐》最后一句是运用了 比喻 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 清廉正直、
永葆高洁 的品格。

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 日常化 的人文 精神。 作为促 进社区 发展、 社会进 步和社 会成员 个人身 心完善 的一种 价值观 念和社 会心理 ,志愿 精神在 日常生 活层面 的实际 体现形 式就是 志愿行 动。志 愿精神 的兴起 ,作为 一种独 特的社 会文化 形式, 体现了 在不同 层面上 的功能 。
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ú rónɡ luò yánɡ shuǐ hú
dà yàn
yàn chí
qián kū
( 芙 蓉 )( 洛 阳 )( 水 壶 ) ( 大 雁 ) ( 砚 池 ) ( 乾 坤 )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
平明: 天刚亮
冰心: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__
2.《芙蓉楼送辛渐》是 唐 朝诗人 王昌龄 写的一首 送别 诗。诗人与友人分别的

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 妇迫于 生活压 力让丈 夫监守 自盗与 丈夫的 断然拒 绝为对 比.突 出了丈 夫的品 质。

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 现实中 ,一个 最洁净 的人落 在一个 最肮脏 的泥塘 里,一 个最遵 循内心 真实的 人面对 的是种 种的虚 伪和狡 诈。你 无法对 他们宽 容,哪 怕是丁 点儿的 虚与委 蛇,你 谨持自 己理想 的绝对 纯洁。

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 慷慨, 或清绮 ,风格 多样。 这说明 ,乐府 民歌不 仅给文 人诗歌 形式, 还遗传 了题材 、体裁 、意象 和风格 特征。

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 可从什 么是文 明,文 明与城 市的关 系,以 及什么 是城市 文明的 核心内 容等角 度加以 认识与 阐释。

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 对话, 交代了 “他” 的身份 和家庭 生活状 况,也 照应结 尾,凸 显人物 品质。

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 工地, 找不到 合适的 进钱门 路,就 捡起了 破烂, 为此, 她常常 抱怨“ 他”无 能。
1.小结:这是--首送别诗。诗人并没有因为友人的离别而伤感, 相反,却乐观地要友人给亲人传达自己的信念,即“一片冰心 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没有因为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 心与豪迈。 2.作业: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芙蓉落送辛渐 寒雨 孤 冰心 玉壶 坚强 乐观
1.想象第一、二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
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2.理解“寒”字与“孤”字的意思。 (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对世态心寒, 更觉孤立无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京市)丞时所写。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江 苏省镇江市)渡江,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 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一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 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另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清 晨在江边送别的情景。
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如此豁达,因此在临别之际,他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诵古诗。
学习生字词

rónɡ
luò

芙蓉 洛壶
yàn
yàn
qián
kūn
雁砚 乾坤
小结,布置作业
1.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
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2.关键词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冰心”“玉壶”。尽管当时的天气十分阴沉,朋友远离,还有众多的毁 谤以及朝廷的贬谪,但诗人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应对一切,表明自己的 心仍像壶里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