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方法论
(二)我国当前的状况
自 1982 年《宪法》颁布施行 30 年以来,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 了积极的进展,其中方法论的更新构成了宪法学重要学术特色, 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 学的学术之争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学界围绕方法论中的事实与 价值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即强调规范价 值; 强调政治现实、片面主张适应现实、让规范做出让步; 合理处 理规范与现实的冲突、尽可能采取平衡方式。
2、法学方法论的三层内涵
(1)法学,是一种
以某种特定的,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借以探 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其主要指的是法律学,或曰那种法教义 学或教义法学、实定法学意义上的“法学”。
(2)所谓的“法学方法”。既然“法学”乃是法教义学或实定 法学意义上的“法律学”,那么,这里的“法学方法”,主要也就指 的是法律适用中有关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方法,尤其 是法官在裁判过程中所运用的法律解释、法律适用和法律发展(或 法律续造)的方法,因而多涉及形而下的技术层面。
至于“方法论”,顾名思义,则可以理解为是关于方法的论说或理论。它在 方法思考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已包含了哲理性的思辨,甚至不但有可能包 含了对方法本身的拓展和统摄,也有可能包含了对方法本身的反思和重构, 力图发展新的思考范式,形成自洽的体系。
区分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论”一词是指对给定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途径的研究。一般来 说,它要涉及到研究主体思考问题的角度选择,研究对象范围的确定,研究途 径的比较选择,研究手段的筛选和运用,研究目的的限定等。而“方法”一 词则指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工具。这就决定了方法论的主 要功能或目的“是要帮助科学发挥最好的效力,或者说是要引导如何从事科 学研究,而不是指导平庸的科学如何工作”。而“方法”的功能或目的,旨 在提高研究效率,但不能给予人以指导。这意味着,“方法论”对研究者带 有约束性甚至强制性的规定,它要明确地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 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大的效益。这就预示着 其实质是特定世界观在特定对象上的具体应用。而方法不能告诉人们应该 做什么,先做什么,只在前两个问题解决后,它只提供用什么做,即怎样做的 问题。因此,不同的方法论者,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
一、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的概念 对于如何理解法学方法论或者说对其作一个准确的概念解释,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学界也并无统一的认识,但可以 对若干个概念进行一些梳理从而对法学方法论这一个概念作一个 整体的把握。
1、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对其定义的具体内容有很多,一般是指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的手段、方式、步骤和程序。林来梵教受认为,方法乃着眼于为达至目标 而采用的那些具体的手段或方式。而针对不同的目的或者哲学立场,各种方 法均有被运用和被替换的可能性,而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对应。
德国宪法学
格贝尔 他首次把法学的方法引人到国法学当中。 拉邦德 他进一步把格贝尔从民法学中引人的所谓“法学方法”加以提炼、
演绎和运用,最后确立了自己的体系 耶利内克 开始摆脱了拉邦德的方法,进人了二元论的方法中去(耶利内
克的一般国家学体系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事实论的研究,一个是规范论 的研究,二者是并立的,并且是井水不犯河水地并立在一起的,他建立了就是 这样一个国法学体系。当然在这个体系当中,最重要部分还是在于规范论的 研究)。 凯尔森 他继承了耶利内克规范论的研究,并且把具有深厚传统的规范论 研究推向极致,这就形成了纯粹法学。 施米特 跟凯尔森截然不同,他继承了耶利内克二元论研究中的事实论部 分,创立了政治宪法学。
(一)各国通行的宪法学方法
一个是从传统来看。传统的方法应该是法教义学意义上的方法,或者我们可以 把它叫做法学意义上的宪法学。
第二种是现代出现的几种方法,林来梵教授认为它们基本上都属于社会科学意 义上的宪法学,其中又有几种具体的主要的门类或流派:第一种是狭义的社会 学意义上的宪法学;第二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宪法学,但这里所说的“政治学 意义上的宪法学”和作为政治话语的宪法学有所不同。第三种则是在美国等 国家沛然兴起的、在当下中国也有所影响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宪法学;第四种虽 然是哲学意义上的宪法学,有人把它叫做宪法哲学;第五则包括其他多种,比如 宪法人类学,宪法心理学等多种宪法学的门类。应该说,各个国家的宪法学所 运用的方法,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综观各国状况,以上这些方法大致就是它们 通行的方法。
(3)所谓的“(方法)论,在此,主要涉及与法律适用、法律解释 和法律发展(或法律续造)的有关法哲学或法理学性质的间题,即 有关对这些方法的外向性的哲学探究所进行的思辨和论断,如涉 及通过这些方法所进行的法判断的正当化问题,具有一定高度的 思辨性和抽象性。
二、宪法学方法论
如前文所述,法学方法论中的“法学”意为法教义学 意义上的各个部门法学,那么就表明,法学方法论的最终 目标,其实乃为了指导或评价各部门法的研究。而将其用 之于后者,则自然也可形成各部门法学的方法论。宪法学 方法论便是其一。
宪法学方法论
徐涛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史均无不昭示:系统而可靠的方法 论,不仅是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显著标志,而且也可为其纵深的发展奠定基础。 德国现代法学巨擎拉伦兹就曾明言,法律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 固有之方法。
宪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地位和重要程度应是不言而喻的,虽 然很多观点认为在我国由于宪法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和贯彻因而并不加以重视, 但这并不影响许多宪法学者投身于对宪法学的研究和热情。如前文所述,在 研究宪法学之前也必然应厘清宪法学需要何种科学的方法论作为作为研究的 基础。本次作业就我国目前关于宪法学方法论的一些研究近况和学者间的学 术分歧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对某些方面作一些个人的陋见
规范宪法学
规范宪法学以林来梵教授为代表。其代表作《从宪法规范到规 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比较详尽的说明其观点。 1、规范宪法学的两层含义 在方法论上大致包含如下两层相互勾连、逐步递进的结构。 第一层含义:“围绕规范” 主张必须让宪法学返回规范。立足于这 一立场,宪法学的核心任务应该在于探究宪法规范,而考量那些围绕 着这一轴心展开的其他宪法现象则是为完成上述任务服务的次阶 任务。 第二层含义:对宪法规范之正当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