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

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2、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3、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4、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5、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

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

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

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

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
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

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

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

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 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

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

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4. 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

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5.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

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6. 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

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

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

7. 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

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

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

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鉴于大气颗粒物对健康诸多不利影响,更应该控制污染,如:(1)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工业生产中烟尘的排放;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4)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5)加强绿化,保持水土。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是飘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氢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铅、镉等各种重金属。

这些污染物也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人为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影响最大,主要来自工业燃煤、燃油,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和采暖烟囱、家庭炉灶等。

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一种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又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另一种是污染物落到水体、土壤和食物中,然后污染物随同饮用水和食物间接进入体内。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一是会引起急性中毒。

如果大气中漂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突然升高,比平时高出许多倍,人们就会感觉胸闷、咳嗽和嗓子疼痛,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烧。

特别是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

其中以支气管炎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

二是会诱发疾患或引起慢性中毒。

大量研究资料认为,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或病情加重的原因都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较低浓度的污染物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收缩,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并减弱呼吸功能,同时还会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多,使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呼吸道的各种疾病。

三是对妇女儿童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妇女承受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后代的重担,并且有特殊的生理特征。

如接触环境中的有害毒素,不仅危害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通过妊娠和哺乳过程影响第二代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的多,受害程度及远期影响也深远得多。

四是对人的身体有致癌作用。

大气中的致癌物已发现200多种。

由于呼吸到大气中的致癌物,以及在职业接触中,经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且由大气又降落到水体或食物中,造成更广泛的污染。

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就有百万以上。

五是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

由此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降低大气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清新的空气当中,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