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现状一、公路管理的本质1.资产概述公路管理的本质就是以“路产管理”的基础管理和以“路政、路网管理”的辅助管理以及公路应急管理的服务管理的四位一体的协同管理体系。

公路管理的本质是资产的管理,资产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包括设备、设施等的固定资产和包括材料、产品和资金等的刘定资产。

结构图如下图1图1 资产结构如图2.资产管理目标公路管理是保护公路资产、保障交通安全、服务公众需求。

养护的是公路,服务的是用户,影响的是社会。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依托高速公路资产,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管理等手段为出行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行车环境,同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3.公路管理主体和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主体主要有:(1)行业管理机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交通运输部、省、市、县三级)(2)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普通收费公路、高速公路)①高速公路公司(省一级、省级以下一级)②上市公司、合资公司、BOT公司③其他投资方式的经营管理单位(3)基层养管单位:①公路站(道班、分站、工区、养护中心等)、治超检测站②收费站(普通收费公路、高速公路)③服务区(高速公路为主)④管理处(高速公路管理处、长大桥隧管理处等)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模式可以用下图2表示:图2 公路管理模式二、公路管理现状及遇到的挑战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缺乏规范统一模式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首先要满足、快速反应、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着建、管、养一体化与建、管、养分开两种模式。

其中在建、管、养分开模式下,又有管理与养护维修一体模式和纯管理模式。

这种多轨制管理造成了管理机构的分散及管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高效、规范、协调和统一管理。

1.养护运行机制缺乏创新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总体上看缺乏变革的动力,主要表现为:以包代管;分级养护体系没有形成;事企不分,体制不顺。

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养护资金被挤占、挪用、机械设备失修甚至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标准得不到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职能受到削弱,养护水平难以提高、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2.养护机械化水平低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的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

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高速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

其主要表现为机械类型陈旧、设备规划落后;管理方式落后、协调调度不力,甚至出现设备闲置现象;操作手素质偏低、机械效率不高等。

3. 养护体系不健全目前的养护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缺乏运营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调查及病害预测、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

只有变被动养护为主动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

实现主动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无破损)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二是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4.资金不足(1)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2)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

5. 两个滞后、(1)公路法规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任务,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2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在交通部的统一规划下,全国各省市都在探索理顺公路管理体制的新路子。

当前仍然存在着多元体制、地域分管及政企不分的现象。

随着国家费改税政策的实施,改革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事权一致、精简高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6. 三个不适应、(1)养护管理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现行运行机制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竞争机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2)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不适应路网发展及高速交通的要求。

(3)职工整体素质不适应养护科学化和现代化要求。

职工中技术人员数量太少,仅占职工总数的8%,而且绝大多数不在一线。

这样的人才结构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7.公路管理遇到的挑战(1)人:涉众广,人员复杂,内部、外部人员众多,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需要增强;(2)车:车速高、车辆超载、超限问题严重;(3)路:资产寿命缩短,养护任务加大;(4)安全:交通事故多发、白然灾害多发;(5)服务:服务要求高,服务手段的创新。

三市场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就是将高速公路养护和管理职能分开,使养护和管理机构都从事各自的单一职能,从而使两方而管理更专业化、系统化、精密化,更便于权责区分,从而提高养护和管理水平。

因此,建议成立高速公路养护服务总公司的模式。

1. 高速公路养护服务总公司在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或叫总公司)下成立高速公路养护服务总公司,组建专业化的养护施工队伍,下而可根据各条高速公路分布情况设置养护分公司,竞争承包全省各条高速公路的日常维修保养,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开发,参与竞标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

既提高了全省养护专业化、机械化标准,促进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合理流动,减少闲置浪费,又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加速了养护机械化早日实现。

2.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通过改变机构设置从体制上化解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和漏洞,把养护工程按施工难易和发生频率化整为零,区别对待,委托经营,包干完成,既降低了工程成本,又引进了高水平的施工和管理机制,推进了养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为配合该模式,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亦做相应调整。

在省级高速公路管理总公司设立工程养护处,宏观控制所辖高速公路养护经费投入、养护工程质量和养护资金使用,按既定频率委托各项技术指标检查,制定所辖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宏观规划和长期计划;在各高速公路管理处设养护科,直接负责全路段工程养护工作;各管理所从业务上直接受养护科管理,专门负责所辖路段巡查、养护内容统计、分类、上报,并对养护服务公司实施养护质量和效果监督、检查等。

高速公路养护总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及其与建设管理单位关系如图2。

图23.养护服务总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责高速公路养护服务总公司的设置本着机构简、层次少、人员精、素质高的原则。

总公司设置如图3 。

图3经营计划部负责总公司下属各公司经营管理,分配计划任务,项日前期准备工作,配合技术部做招投标工作,配合机械调配部做好各公司之间机械调配、使用工作,配合财务部做好各公司工程结算工作。

工程技术部专门负责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养护、维修、计划、设计、预算、招标、监理、验收、材料管理、科研等工作。

设备维修中心可设6~8人,配置必要的矫直机、车床等设备,负责全线养护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简单标志制作,护栏、灯柱等沿线设施的维修保洁等,还可负担其它单位交通工具的维修保养工作。

机械调配部可设3~5人,负责购置、保管、调度、分配总公司养护机械,安排各公司机械施工计划等。

财务结算中心原则上各公司不设独立财务,所有工程款项均通过总公司结算。

负责总公司人员开支及各公司养护工作计量支付、财务审核、工程结算等。

办公室负责总公司日常办公事务。

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作,部门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各公司实行成本核算包干制,所需机械在总公司内部明码标价,根据项目大小由经营计划部和机械调配部安排调配。

人员相对独立。

养护服务总公司可根据拟服务高速公路数量,每条高速公路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养护公司(相当于养护工区),负责高速公路的日常维修保养,除常用的小型机械和工具外,所用机械设备一律从总公司租赁。

4.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应配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高速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高速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为,实现事企分开,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养护市场,完善养护体系,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生产效益,确保高速公路使用性能,发展高速公路生产力。

确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体系推行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是达到高速公路养护目标的前提,而确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体系是实现养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应包括,高速公路路况调查、检测及评价系统,高速公路养护方案、养护策略决策系统,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施工系统及高速公路养护监理系统。

目前,除养护施工系统外,其它三个系统都是薄弱环节,尚未构成完整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这是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益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确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是近时期建立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主要任务。

确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的主要原则应该是:(1)立足高起点,即按同国际发展方向接轨的高度,选准高切入点,大胆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及先进的无破损检测系统、结构状况预警系统等,实现大跨越及同国际水平的高起点对接。

(2)强化系统性,即从整个高速公路网络运营管理的大系统出发,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去分析研究把握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搞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系统设计,增强全面性、时序性和可控性,真正达到收费、运营、养护、通行各系统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协调、安全、高效,全面提高高速公路的生产力。

(3)构建三个市场主体,强化监督管理健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构建以下三个市场主体,高速公路路况监测咨询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和高速公路养护监理公司。

三类公司功能各异、利益独立、协同共存,分别向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法人(或特许公司)提供路况调查、评价及决策建议和工程养护施工作业及养护施工监理服务,而养护管理法人(或特许公司)作出养护方案的最终决策或制定养护规划及计划负责养护方案的审查,决策、养护作业及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合同管理。

三个市场主体必须满足:○1社会化、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实体、具有参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竞争的进入及退出自由。

○2专业化、具备独立承担高速公路以上三类养护项目的专业技术特长、有参与竞争的设备实力和技术素质。

只有具备以上特点时、这三类实体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高速公路养护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体系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