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该考虑的几个问题中国本身来看,我在人力资源界里面来自于企业,从经历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在企业里面做人力资源管理,当时是在华为。
90年到华为,当时是20几个人,在2002年离开的时候是两万多人。
当时华为人力资源系统是我负责建立了。
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面也是非常有代表性。
怎么样真正中国企业里面构建人力资源架构,在这个时候做了很多的实践。
第二阶段,就是自己做了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三年的时间给20家企业做了人力资源咨询。
包括怎么样给企业搭建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架构。
比较大的企业有芙蓉王、华航等等。
第三阶段,2004年7月1号,我担任总裁,作为一个总裁来看,怎么样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运用手段和方法。
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从三个阶段来看个人有一些感受,我的观念更多来自于实践。
在整个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在企业里面他们感到了什么,应该说在绝大部分企业里面,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太成功的,而且有很多问题。
尽管十几年以来中国很多企业都在学习,拼命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包括也请了很多国内外咨询公司做项目,做咨询。
为什么在企业内部落实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概率比较低呢?这就引起我的一个思考。
怎么说呢?我们在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跟西方企业到底应该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西方一些管理的理论和工具拿过来用,到底能不能解决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包括我也去研究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成长过程当中到底是依靠什么解决人的问题,包括我们中西方文化的思想、行为习惯有什么不同。
后来我觉得中国企业真正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思考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
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
因为在人力资源管理里面,你设计一个口号制度很容易,但是从其他公司搬过来的制度,在你的公司实施几乎百分之百是失败的,因为你不可能把公司的队伍搬过来,把文化搬过来。
把制度搬过来,有的时候配的药是不能治病的,每个人病根不一样,机理不一样,每个人配方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企业里面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思考中国的文化背景到底是什么。
就是说怎么解决人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
在这个问题,我只是把议题抛出来,并不是说在西方的学者管理学里面,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西方管理学里面从100年以前泰勒式的工具,现在是以工具管理为基础转化为以人管理为基础。
德鲁克的预言:未来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和方向,有可能来自于日本的企业。
日本企业跟西方企业文化背景到底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本质的区别,日本企业是非常强调企业家族,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与生俱来的。
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也是与生俱来的。
有一种奉献意识,也是与生俱来的。
社会文化就是这样。
所以到一个公司工作,并不是靠一个口号制度他就愿意加班,给他奖金就愿意加班,没有这个问题。
公司文化是这样的。
我认为德鲁克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我认为日本企业里面人才流动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创新意识不够。
员工待遇的话,两个人干同样的工作,一个结婚的人,一个不结婚的人,结婚的人工资待遇就高,因为他负担重了。
而且在一个行业里面不会接受其他公司跳过来的人,他认为这个员工不忠诚,到我这儿来也是不忠诚,所以拒绝接受。
这几年会好一些,但这是日本企业的特点。
中国企业恰恰具备创新意识,又是讲究文化理念。
所以在中国的企业里面,我觉得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完全是可以的。
而且就人力资源管理有可能是来自于中国企业实践。
完全有可能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总结出一套中国自己的管理体系,这个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从背景来说是这个关系。
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强调的人才的价值,包括外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
员工如果思想跟不上,能力跟不上,你有最好的机会也抓不住。
另外在很多的管理中发现,管理流程是不行的,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很多企业如果只是按照流程执行,结果是对公司有损害的。
这个时候怎么样让员工能有统一的规则去处理问题。
比如说在地产行业里面,房地产行业里面项目管理有很好的流程,但是如果在工程过程中,平时我要修改一个材料的规格、型号,根据它的流程要求完全是应该上报,然后再审核,再处理,最后两天三天以后会有结果。
那么这两天可能什么事都干不了。
如果在公司里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流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处理,可能两个人商量一下就把问题解决了,半天就能解决问题。
所以为什么在地产行业里面,万科管理理念非常强调文化的统一性,非常强调员工的开放心态跟协作精神。
包括很多中国企业,联想、华为非常强调企业文化。
因为在企业里面很多制度是不健全的,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不犯错误,就是靠这个观念无形中支配他。
再一个有了制度可能结果也是不对的。
因为制度是滞后的,有了问题以后才制订制度。
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在一些管理里面越来越重视人才管理。
中国企业十几年以来,也是吃了很多亏。
很多老板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完全是机会导向,抓个合同回来企业就可以生存。
后来做了五年十年以后,发现企业有的大有的小,做大了非常困难。
很多人想问题在哪里呢,就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企业就做不大,这几年待遇也是猛涨。
这个也是跟企业发展阶段有关系。
中西方社会文化比较。
西方文化价值理念是什么,西方的文化里面非常强调独立人格,就是人本主义,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不受侵犯,我也不侵犯别人,他是有规则的。
我有个朋友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有个孩子大概4岁。
从中国把岳母请过来到家里做饭,带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有一天回来他的房间里面的玩具找不到了,就问他的外婆去哪里了?外婆说洗了以后放在外头。
孩子怎么说呢?外婆动我的东西,要先跟我商量一下,说一下再拿。
4岁的孩子就有这个要求。
在中国根本没有这个要求,没有这个必要,4岁的孩子也不会这么想。
所以它要求是独立人格。
在企业里面就是契约,员工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你给我多少工资待遇。
双方契约基础之上合作,企业不会教育员工,你在公司里面怎么样有理想,怎么样有什么什么民族精神,根本不会这样教育,就是契约关系。
所以他是遵守契约的。
有了契约,员工去遵守。
那个企业也是一样的,我的待遇应该怎么发怎么发。
然后公司要求员工去加班非常困难的,这是我的生活时间,你是不能侵犯的。
所以很多企业国际化以后,到欧洲去很多不适应,有的老板不管是不是星期天一个电话过来开会。
在欧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下班以后员工马上就回家了。
他认为生活可能比工作更重要。
他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这是他的权利。
在中国恰恰不一样,传统理念强调情、理、法,如果铁面无私可能在企业里面什么事都做不成,因为不合情理。
所以中国文化背景里面,对这个事情认可一定要讲究一个前提,就是能接受的情感之下去处理问题。
所以很多企业里面强调处理事情,处事当方,为人当圆,这是有道理的。
包括我们非常强调什么?就是人际关系、信任文化,在公司里面每个人都一个圈子,组织规则就没有了。
我认为组织规则之上人际关系和信任文化是需要的。
如果公司里面开会的时候,对这个领导有什么意见,谈谈问题,没有人敢说的。
当面是没有人干说这个话的。
怎么样让员工把意见表达出来呢,就是吃的过程中,再喝几杯酒,什么问题都敢说了,员工也放开了。
所以在中国企业交流文化,吃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老否定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不可能把全国人民彻底改掉,两千年文化彻底改掉。
我们现实是这样的,文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在西方生产管理里面,可以把机器买过来以后,我去生产,不需要文化,不需要其他的制度,没有国籍。
所以我们不需要中国的模式,直接把西方的方式挪过来就可以。
在西方管理里面,也没有人际关系。
在中国企业里面,就复杂了,有情感,有习惯,这时候不考虑中国文化背景,完全拿西方的方法来做,你说能做好吗?所以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里面,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80%都做不好的原因。
并不是说我们做得不好,而是我们思考假设是什么,我们理论背景应该怎么样思考。
如果照搬西方的方法,可能基础不一样的。
所以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对人的管理必须彻底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人管理的思想跟理论其实很多的。
当然更多的是从社会、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企业角度考虑问题比较少。
如果作为国家体系来说,用人物之本选拔人才是非常有效的。
当然现在不一样,因为社会没有竞争环境,整个政治环境,在中国历史上社会环境中人才最受重视是什么时间呢?三国的时候。
因为三个国家需要有一个竞争关系。
当然现在中国社会没有形成一个竞争关系,所以对人才看待角度不一样,需要的可能是忠诚、统一,并不完全根据能力考虑的。
在书里面就有很多选拔干部,选拔人才的内容。
在中国的成功企业里面,发展过程中管理上有哪些亮点,为什么它会成功。
比如说在联想,办企业就是办人,把人办好了,这个企业就能成功。
如果人办不成,这个企业今天可能成功了,但明天不一定成功,最终肯定会失败的。
包括他的总结管理里面,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中两个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队伍不配合,再好的战略也没用。
再一个就是内部斗,结果就是什么事都干不成。
所以联想人力资源管理里面,非常有意思就是人上面的成功。
包括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里面到底做了什么,除了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方法以外,其他都是独创的。
比如说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在中国的企业里面,一个学生毕业以后,什么都不会,到企业里面怎么样培养职业技能,专门有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比如说员工队伍里面,像华为秘书很多,学历越高,业绩越差,因为他不关心。
在香港秘书都是老太太,在中国都是年轻的小姑娘,除了倒倒水,什么都不会。
所以华为不仅有对秘书的任职管理体系,还有对技术人员的任职管理体系。
学校里面只培养学生知识,那怎么样培养他的技能呢?华为做了很多的工作,开始是企业文化培训,为什么这样做,就是很多员工背景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想法不一样。
到了企业你怎么样统一认识问题,必须要通过洗脑,企业文化就是洗脑。
所以这个在西方企业也不会这样做。
如果这样做可能是侵犯人权,但是中国的企业里面非常有价值,非常有必要。
包括还有高层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面,必须要提意见。
这个在西方管理模式里面也不可能发生的。
这就说明很多成功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里面做了很多有用的工作,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这是从企业背景来看问题。
在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思考里面考虑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人才的选拔标准,高层就是德为先,德才兼备德为先。
因为中国企业缺少规则,缺少守规矩的意识,所以品德很重要。
中国企业里面非常重要的。
这个标准跟西方企业可能不一样。
第二个中国文化里面企业文化与组织氛围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企业里面价值观的统一,形成无形的心理契约与规则,这个其实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而且跟一个人一样,一旦他的行为习惯变坏了以后,再改的话很困难。
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里面,软性的东西比硬性的东西更重要。
这是有关企业文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