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__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第六章__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练习题· 多选题】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7日内给予答复。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承诺的有( )。 A. 乙一直没有答复 B. 乙将此事告诉了丙,丙得知后表示接受甲的条件 C. 乙考虑后向丙表示接受甲的条件 D. 乙在第10日收到了要约并立即作出接受的答复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 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所以选项A不属于承诺。承诺应当由 受要约向要约人作出,所以选项B、选项C不属于承诺。承 诺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所以选项D不属于承 诺。
4. 相对性的例外 (1)关于债的保全规定中的代位权和撤销权 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使得债权人可以向合同关 系以外的第三人提起诉讼,主张权利。 (2)所有权让与不破租赁的规定,使得租赁 合同的承租人可以以自己的租赁权对抗新的所有 人。 (3)建设工程合同中规定经过发包人的同意, 总承包人可以把自己的部分工程交给第三人完成, 第三人就完成的工作成果要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 任。
3. 承诺期限
(1)在要约确定的期间到达要约人;
(2)未确定期间的,对话方式下应及时作出; (3)未确定期间的,未对话方式下,合理期间 内到达。
4. 承诺内容:应于要约一致
(1)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的,视为新要约。
(2)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 更的,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 准。
(4)《合同法》规定了要约失效的情形: ①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② 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③ 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 ④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⑤ 拍卖中竞买人的赢家要约,有更高应价出现
(二)承诺
1. 主体 承诺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受要约人。 2. 方式 (1)原则上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2)依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者,也可以以行 为作出。
【练习题· 多选题】下列合同中,不适用我国《合 同法》的有( )。 A. 甲收养乙的协议 B. 农贸市场上的买卖协议 C. 甲赠与乙一台计算机的协议 D. 甲与乙签订的婚姻协议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合同法》调整 范围。《合同法》主要调整法人、其他组织之间 的经济贸易合同关系,同时还包括自然人之间的 买卖、租赁、借贷、赠与等合同关系。有关婚姻、 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 》的规定,由其他法律调整。
二、合同的分类
1. 以法律、法规是否对其名称做出明确规定 为标准,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2. 按照双方是否互负义务,分为双务合同和 单务合同。 3. 按照除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是否尚需交 付标的物才能成立为标准,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 合同。
三、合同的相对性
1. 主体
(1)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
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2)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 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 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2. 内容 (1)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
并不及于第三人。 (2)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 务。
(3)合同权利与义务只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
3. 要约邀请 ——一方当事人发出的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
的意思表示。
注意: (1)四种常见的要约邀请:寄送的价目单、 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 (2)关于商业广告。
3.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1)要约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如果缺少主 要条款(如数量、价款),则属于要约邀请。 (2)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而要约邀请没有 法律约束力。 (3)新要约、再要约和承诺:对原来要约的 内容做了实质性修改的就是新要约;对新要约进 行再修改就是再要约;承诺是完全无条件的接受
【练习题· 单选题】甲向售货员乙询问货架上某商 品的价格,乙反问:“你愿意出多少钱?”,乙 向甲作出的是( )。 A. 要约 B. 要约邀请 C. 新要约 D. 承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要约邀请。要约 邀请是一方作出的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 思表示。
4. 要约的生效、撤回、撤销和失效 (1)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2)要约在发出后、生效前,要约人可以撤 回要约。 (3)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承诺前,要约 人可以撤销要约,但《合同法》规定了两种不得 撤销要约的情形: ① 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 示要约不可撤销; ② 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的订立程序
(一)要约
1. 概念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
同的意思表示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
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2. 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是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 约人发出; (3)要约必须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4)要约的内容须具体和确定; (5)须有受拘束的意思表示。
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
第一节 合同的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 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
一、《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 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2. 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 协议,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3.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当事人没有选择时,可以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 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 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 合同,必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束力,这种约束力是一种内部效力。
3.责任 (1)违约当事人应对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债务人应对其履行辅助人 的行为负责。 (2)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 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3)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 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练习题· 多选题】 合同法律关系具有相对性特征。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 基于合同提出请求 B. 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 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 C. 合同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 当事人之间发生 D.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不因任何原因被破坏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合同的相对性。虽然合同 关系具有相对性,但可能因为“物权化”或者保障债权实 现,这种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也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