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4、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5、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二、单选题
1、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无法确定
2、如果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4元。
若消费者购买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和14,那么,假设消费者的总花费不变,为获得效用最大化,则消费者应( d )。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同时增加两种商品的购买
C、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D、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3、世界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上涨,该过程中(b )。
A、粮食供给量减少引起价格上涨
B、粮食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涨
C、粮食需求下降引起价格上涨
D、粮食供给量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4、如果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以下哪条曲线相交( c )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5、等成本线向外平移表明( a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以上任何一个都是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b )
A.要素所生产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
7、假定短期的生产厂商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实现其平均成本的最小值,这意味着( a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厂商已获得最小利润
C.厂商已获得最大利润 D.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8、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b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曲线上
D.需求曲线上
9、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c )
A.一年之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10、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c )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12、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 )
A 最低点
B 左端
C 右端
D 无法确定
13、在长期中,如果用于销售的物品价格低于( d ),一些企业就将退出市场。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收益
D 平均总成本
14、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b )。
A.间接税
B.折旧
C.直接税
D.净出口
15、下列那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6、政府支出增加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量为( a )。
A. B. C. D.
17、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自发性消费为50亿美元,投资为30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均衡收入为( b )。
A.80亿美元 B.400亿美元 C.150亿美元 D.120亿美元
18、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 a )。
A.价格水平上涨,利率下降 B.价格水平上涨,利率上升
C.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上升 D.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
1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20、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遍下降
三、判断题
1、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
2、短期中,如果商品市场价格介于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厂商应该停止生产。
(×)
3、陡峭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小,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大。
(×)
4、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
5、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
(×)
6、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再一递减的速度上升。
(√)
7、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
8、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
9、劳动成本指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以及教育费用。
(×)
10、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
11、滞胀是一个高失业同高通胀并存的时期。
(√)
12、劳动力包括所有达到工作年龄的人口。
(×)
13、价格水平上升减少了货币需求。
(×)
14、通胀期间,名义工资比实际工资上升的更快。
(√)
15、菲利浦斯曲线反映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
(√)
16、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于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
17、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1000万元的证券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
18、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始终是一致的。
(×)
四、简答题
1 、简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偏好(嗜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或机器设备;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比较有利。
3、如果你的邻居雇你为她修剪草坪而不是自己去做,GDP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GDP会增加。
因为只有进入市场的劳务才计入GDP,自给自足的劳务是不计入GDP的。
4、试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包括以下三种:
工资成本推动: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
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
厂商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
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五、计算题
1、已知某产品的价格下降4%,致使另一种商品销售量从800下降到500,问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交叉弹性是多少?
已知某产品的价格下降4%,致使另一种商品销售量从800下降到500,问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交叉弹性是多少?
解:已知:P下降4%,Q从800下降500,说明两种商品同步相关性很好,它们是互补品。
2、已知:生产函数Q=20L+50K–6L2–2K2,PL=15元,PK=30元,TC=660元。
其中:Q为产量,L与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PL与PK分别为L和K的价格, TC为生产总成本。
试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已知:生产函数Q=20L+50K–6L2–2K2,PL=15元,PK=30元,TC=660元。
其中:Q为产量,L与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PL与PK分别为L和K的价格, TC为生产总成本。
试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由PL.L + PK.K=TC
MPL/PL=MPK/PK
可以求得L=3 K=20.5
3、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
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GDP 、NDP、NI、PI与DPI。
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DP=16000-500=15500
NI=15500-2000=13500
PI=13500+500=14000
DPI=14000-(3000-2000)=13000。